你拖垮了生活,還是生活拖垮了你

你拖垮了生活,還是生活拖垮了你

我聽過一個四十歲的人,還被當媽的無數次問:“你的人生軌跡到底在哪兒?”別笑,多少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都死在這個問題上,生活是過著呢,可就是沒有一種能夠清晰掌控人生全局的感覺,看不清也活不好。比當媽的嘮叨你更煩的是,被這個問題無情戳中,無力反駁......

生命是一個多維且延展的動態系統,搞不清問題的關鍵是,像要拎著自己頭髮往上提似的,只能在問題發生的同個維度找尋解決對策,殊不知解決問題的方案往往在更高維度,所謂“升維思考,降維打擊”嘛。怎麼升維呢,今天講一個框架吧,如下:

結構化分析,體系化設計,流程化實踐。

結構化分析。你既在生活中,又有個視角可以跳出來,旁觀自己。除非有跳脫出“我”的一點空間,你才能靈活地重新審視生活劇本中的漏洞,給出全局的評估。這就好比出診斷書。

體系化設計。有了診斷書,知道病灶在哪兒了,可病因是什麼呢,有哪些可能的治療方案呢,這往往看出一個醫生的功力,就是要出方案。

流程化實踐。前兩步差不多備好,接下來就是在具體修復過程中不斷跟蹤反饋,根據具體情況作出必要的調整,最終的目的是出成果。前兩步都不是目的,而只是過程中的手段,不能說看完醫生就完了,醫生給的治療方案都需要病人自己配合才能落實。一天吃幾次藥啊,打幾次針啊,這些流程化實踐都是實實在在的。

結構化分析需要超驗的感知和直覺思維方式的幫忙,因為“空”是核心,不空,不能支撐你從場外看到自己,不足以蒐集到足夠多的知覺數據;體系化設計需要先驗的邏輯和理性思維方式的幫忙,因為你需要認真考量才能找到最符合價值規律的張力模式,亦即,你才能得出最有效的問題解決方案,這考驗的是人的建模能力;流程化實踐需要經驗參與,就是行動哦,這個簡單,再好的藥方,你不吃也沒用,吃得不規律也沒用,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三者來自不同的層面,缺一不可。

問題是,你知道自己具體怎麼做嗎?

不得不說,當自己做不到的時候,有個醫生進行干預最好不過了,事實上,一個封閉系統確實很難給自己突破性的改變,除非有外力。這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

現實生活中,這個外力往往是......一位閃亮登場的靈魂導師,不管他是誰,在你係統快崩盤或寂滅的邊緣給出點撥,然後你滿血復活。

不管怎樣,生活和你,就是互拖的,但真的希望你不要垮。

注:本文主要觀點來自易鴻運首席導師劉昱誠導師,以及易鴻運夥伴們的集體研討。歡迎大家持續關注更多精彩內容。

你拖垮了生活,還是生活拖垮了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