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止相思維VS流變態思維——決定你階層的關鍵點

靜止相思維VS流變態思維——決定你階層的關鍵點

看過樑冬主持的節目“生命”,有一期邀請了北京大學的劉豐教授談對生命意義的解讀,他從生命維度這一視角出發,認為人生意義只有一件事,就是不斷提升生命的維度。

https://www.365yg.com/a6667497705821962766

什麼是維度呢,這一問題也一度困擾我,曾幾何時跟一位師妹說,冥冥中很想研究“多維倫理學”,因為只有了知生命的全貌,才能真正弄懂倫理的秩序。三體裡也說,升維思考降維打擊。記得當時師妹聽到“多維倫理學”這個提法,都直覺感動地流下了眼淚,對我是一個活生生的確證。

雖然到現在,也不是很懂“維度”,但聽了這期講座,再觀察劉導的狀態,才有點明白。譬如螞蟻的世界觀是二維,它認知的基礎就是二維平面。人類的基礎認知逃不出空間和時間,我們的空間基礎是三維,點線面嘛,加上時間,構成四維。請問,你能超出四維認識世界嗎?說不能,那是物理角度的理解,說能,譬如人的想象力,就可以超越時空,看看當下流行的各種“幻”文化就知道(當然,說超越時空吧,但意識中呈現的任何像又都在時空之中,譬如,我們想象中的外星人,也只是對人類的模仿)。

靜止相思維VS流變態思維——決定你階層的關鍵點

所以,“維度”能否解讀為我們存在的基礎限定呢?能也不能。說能,是因為我們的認知逃不出四維;說不能,是因為作為一種限定,其本身可能只是一種假設——要理解這一點,除非你能站在更高維度——最究竟的,是你連“維度”概念都不要了(連“限制”的概念都不再作為限制了),只是不斷突破。其實想想看,中西哲學雖則思維方式特別不同,但都追問更高維的存在方式,西方從理性入,中國從心性入。這就涉及對具象和抽象的理解了,具象,再怎麼也出不了四維,除非你調用抽象思維功能,從象中“抽”出來,才行。

西方“抽”的一種傳統,是本質式的,中國“抽”的一種傳統,是體證式的。前者的“抽”,本質和現象是截然分開的,後者的“抽”,境界和生活是一體不分的。此處先不展開,重點是,抽象能力才能打開我們生命的維度,從一切哪怕你認為顛撲不破的“真理”中跳出來,看到生命更自由的可能——從這個角度而言,自由,可不就是人生而為人最根本的意義所在嗎?可不就是我們的終極價值追求嗎?

靜止相思維VS流變態思維——決定你階層的關鍵點

最終極的自由,劉導展現給我們看——不執著在任何我們認為實有的東西上,什麼財色名利啊,什麼思想境界啊,什麼成佛入道啊......劉導經常跟我們講,你想成為一個女人嗎?我不想啊,因為我本來就是啊。本來就是,你還證明什麼呢?就是這個意思。你就是,你才真正成為沒有任何限定的“being”本身,才能徹底認識生命,甚至定義生命。

引用一段《壇經》的話:善知識,我此法門,從上以來,先立無念為宗,無相為體,無住為本。無相者,於相而離相。無念者,於念而無念。無住者,人之本性。於世間善惡好醜,乃至冤之與親,言語觸刺欺爭之時,並將為空,不思酬害。念念之中,不思前境。若前念今念後念,念念相續不斷,名為繫縛。

於諸法上,念念不住,即無縛也。此是以無住為本。善知識,外離一切相,名為無相。能離於相,則法體清淨。此是以無相為體。

靜止相思維VS流變態思維——決定你階層的關鍵點

這才是最高級的維度,然而,悖論在於,沒有對“維度”的執著才能實現。不過另一方面呢,通過跟劉導學習了累計近一年的時間,我才真正明白了,“無相之體”不是什麼都沒有,而是一種真空妙有,在這種境界中,反而能夠活靈活現地升起萬法,仍然從抽象的意義而言,便是隨緣拿捏出一套一套的思維模型。查理·芒格說過,他一生都在追尋有效的思維模型。

鋪墊了那麼多,才能理解今天要談的兩種思維方式,其實走心的看官,應該能感受到,這也是深刻的思維模型。

靜止相思維。一般人掉落在自己狹隘的認知中不能自拔,只能就事論事,抽象能力有限,也就是固著在具體的事物上,零散而不成系統。稍微好一點的,能夠積累一些經典的思維模型,遇到事情套上去用一用,對於分析一般的事態差不多夠用。

靜止相思維VS流變態思維——決定你階層的關鍵點

流變態思維。這種思維方式就高級了,用維度的角度來說,算是極高妙的。如劉導,從無為法出發,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但能隨緣應化,創造並實際運用不同的思維模型,跨維度調動一切資源成局造勢,如生命的編劇一般,具有最強的現實扭曲力。這個境界所展示的思維模型,就不是靜態平面的了,而是動態立體的,它產生的前提是生命境界因無任何執念的全然打開,打碎自身若微塵,再隨緣建構一切。看問題與一般人不同,雖則成相仍在四維時空,但對事態產生影響的源泉卻來自更高維度——亦即,四維之外。

兩種思維方式就是兩種本質不同的認知,根本上還是智慧和境界決定的。靜止相思維一旦靜止,一般人難以從自身突破,往往做事不得要領;流變態思維呢,則不僅看待事物清晰明瞭,且能夠切實改變事態的進程,自然符合價值邏輯。

有句話說,一個人的世界觀,決定了他的世界。現在看來,確實如此,認知的差異,可能直接導致你所在階層的高低。(詳見“是什麼決定了你的階層”一文)

注:本文主要觀點來自“鴻運家族”首席導師劉昱誠導師,以及同伴們的集體研討。

靜止相思維VS流變態思維——決定你階層的關鍵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