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篆的途徑與方法(一)

“寫篆容易識篆難”,習篆者大多數有這樣的休會,初學者更是見篆生畏。實際上篆書雖屬於古文字,但它和現代漢字—脈相承、是現代漢字的源頭,並不是孤立而存在,是有規律可循的。全賴用心研求,知難而進。當然,這就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和途徑。

識篆的途徑與方法(一)

(一)以《說文解宇》(以下簡稱《說文》)為根本。

《說文》是東漢許慎撰寫的我國語言學史上第一部分析字形、說解字義、辨識聲讀的字典。在中國語言發展史上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所研究的對象主要是小篆,因此,它是我們學習和掌握篆字的首選工具書,也是通解甲骨文、金文絕不可少的階梯。

識篆的途徑與方法(一)

查檢《說文》,大多數人感到難以釋讀,這主要是不明其體例所致。《說文》首創漢字部首,按“分別部居”、“據形系聯”的原則排列漢字,同此,部首是打開《說文》的鑰匙。熟悉《說文》部首,利用部首記憶篆書的結構,有益於我們查檢篆書的歸屬。

識篆的途徑與方法(一)

從部首入手,再瞭解其說解。《說文》的說解,是給小篆所作的註釋,言其“某也某也”是詮釋字義;言其“象某形”、“從某從某”、“從某某聲”是分析字形;這兩部分是有機地聯繫在一起的。言其“某聲”、“讀若”、“某某切”是字的標音,這是全書的基本體例。姚孝遂著的《許慎與說文解字》(中華書局出版)詳盡介紹了《說文》的有關內容、體例和部首等,初學者可與《說文》對照參閱,對於理解和掌握《說文》一書的內容會有所幫助的。

識篆的途徑與方法(一)

《說文》的版本要以中華書局1964年、1977年新印本即以清陳昌治據孫星衍本為底本改刻的縮印本最為恰當。

識篆的途徑與方法(一)

對初學者還須指出,查篆字切忌僅僅翻看《說文》,單純地對號入座,只取形體不顧音義,這樣很難說出準確程度。清代素有“說文四大家”之稱,段玉裁的《說文解字注》,王筠的《說文釋例》、《說文句讀》,桂馥的《說文義證》,朱駿聲的《說文通訓定聲》,都是研究《說文》的總結,各有所側重。

識篆的途徑與方法(一)

最好的注本是段玉裁的《說文解字注》,形音義三者並重,是《說文》相佐的工具書。對讀通《說文》有極大的啟發和指導作用。初學者要深入得法,尚須參閱上述專著,才能真正弄通、弄懂篆字。(內容來自於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