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家藥企停產,就有6家為中藥飲片企業

同一時間,有企業因為資金壓力、銷售問題而退場,也有流通巨頭強勢入局 ,這個領域的競爭越來越激烈了

弱者退場,強者入局

今日,雲南省藥品監督管理局發佈《關於藥品生產企業停產的公告》(以下簡稱《公告》)。

8家药企停产,就有6家为中药饮片企业

公告顯示,近期雲南省藥監局收到部分藥品生產企業的主動停產報告,現將相關企業主動停產情況公告如下:

8家药企停产,就有6家为中药饮片企业

從上述表格我們可以看出,一共有8家企業停產,其中6家都是中藥飲片企業,停產原因各有不同。雲南宗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雲南潤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因異地新建廠房導致停產,其餘四家藥企則更為被動,因資金壓力、銷售問題和人員離崗而導致被迫停產。

就在雲南省藥監局發佈停產公告的前一天,中藥領域也有一個巨頭入局:4月8日,世界大健康博覽會中國中藥高峰論壇會議上,九州通集團發佈旗下中藥品牌——九信。

據瞭解,九信作為九州通集團戰略業務板塊及旗下中藥產業平臺公司,將以安心中藥為核心,佈局中藥研發、中藥工業、中藥商業、中醫藥服務、中藥電商等領域。

九信中藥總經理在會上介紹:九信中藥下屬40餘家分(子)公司,2018年實現整體營收36.8億,位居中國中藥材與飲片行業前列。對上游來說,九州通可以與上游客戶形成供應鏈關係;對下游來說,九州通可以通過醫藥流通渠道,使中藥產品更容易通達客戶;同時,通過九州通強大的物流配送體系,可有效降低中藥材的流通成本。

過去十餘年以來,我國中藥飲片行業抓住中藥發展的機遇,實現高速增長,市場規模從2007年的242億元增長到2016年的近2000億元人民幣,年均增速26%,領跑醫藥工業,這是中藥飲片領域的優勢所在。

但需要注意的是,中藥飲片規模企業大有僧多粥少之勢,競爭越來越激烈,強者恆強的態勢也越來越明顯。此次,基本同一時間,有企業因為資金壓力、銷售問題而退場,也有流通巨頭強勢入局。

中藥飲片,集中度躍升是趨勢

基業常青經濟研究院報告分析,受益於國家對中醫藥產業的重視,中藥飲片在醫療改革大潮中迎來很多利好:中藥飲片可不納入藥品集中採購目錄,同時,在醫改中繼續落實不取消中藥飲片加成和控制藥佔比不含中藥飲片等政策。

因此,在零加成、降低藥佔比和新版醫保目錄的共同作用下,中藥飲片行業的增速可見一斑:資料顯示, 2011 年 -2017 年,中藥飲片加工子行業主營業務收入由 854 億元增加到 2165 億元。按照十三五規劃,預計 2020 年中藥飲片市場規模將有望比 2016 年擴大一倍,達到 3912 億元。

8家药企停产,就有6家为中药饮片企业

雖然中藥飲片是一塊巨大的放量市場,但它同時也存在著很多問題:

一方面,中藥飲片近年來成為國家以及各省不合格名單中的常客:《2017年藥品質量不合格數據年度分析報告》顯示,2017年全國抽驗質量不合格藥品中,有八成是中藥。統計數據顯示,中藥材不合格數量十分突出,佔不合格藥品總數的64%,中藥飲片佔比也大大增加。

另一方面,據基業常青研究報告,國內飲片行業集中度非常低: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7年中藥飲片加工市場規模達到2165億元,行業龍頭康美藥業的中藥飲片貢獻營業收入61.6億元,而行業市佔率僅為2.8%。

與日本相比,日本擁有110多家漢方製劑生產企業,津村、鍾紡等前10家漢方藥企業的市佔率超過98%,其中行業龍頭津村製藥市佔率約80%。

因此,隨著中醫藥改革政策與行業監管的推進,將促進行業的規範化發展,中小企業將更有可能被兼併重組,行業集中度不斷提高會是未來的趨勢。

而今天的現象,只是其中的小小縮影。

(本文轉載自其他網站,不代表中藥材天地網的觀點和立場。如有著作權異議請及時聯繫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