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世變》:許倬雲,出國門,才知道我們津津樂道的文明,是個啥

《觀世變》:許倬雲,出國門,才知道我們津津樂道的文明,是個啥

《觀世變》:許倬雲,出國門,才知道我們津津樂道的文明,是個啥

從人煙稀少的圖書館,挑選了兩本書,《許倬雲問學記》和《許倬雲觀世變》,問學記記述了許倬雲一生的心路歷程和學思歷程,人生憂患識字始,再結合這麼一個跌冗動盪的大時代,在戰火紛飛中四處遷徙,直到遠離鄉土去了大洋彼岸的美國定居。書中隱隱穿插了一條對於國家民族的認同意識轉捩,從八年抗戰中被激發出來的愛國熱情到日後對此類宏觀話語的反思,所以作為華僑群落裡的一員,能有如此特立獨行的看法,實在不易。

《觀世變》:許倬雲,出國門,才知道我們津津樂道的文明,是個啥

張愛玲說過:我們不幸生活於中國人之間,比不得華僑,可以一輩子安全地隔著適當的距離崇拜著神聖的祖國。那麼,許倬雲眼中的中國歷史與世界歷史的變化過程,又是怎樣呢?他淡定說道這世上惟一不變的,只有“變化”二字而已。他眼中的歷史,就是過去代代人重疊反覆的人生體驗,花前月下也好、悽風苦雨也罷,都是朝代成敗興亡的具體行文內容,

《觀世變》:許倬雲,出國門,才知道我們津津樂道的文明,是個啥

書中的不少語句,在你我看來也許並不陌生,因為有《萬古江河》在先。中國文明是在與異域的不斷衝突中融合一起,從而走向浩浩的世界大潮,所以整部中國歷史的書寫,從某種程度而言是一部文明的交流史,拒斥抵擋不住會師,移風易俗,一變再變。在這裡,帝王將相的豐功偉績,金戈鐵馬下的血流漂杵,都隱退幕後,有的只是百科全書般的生活情形直描,油鹽醬醋、衣食住行才是歷史最真切踏實的一面。

《觀世變》:許倬雲,出國門,才知道我們津津樂道的文明,是個啥

在書裡,許倬雲首先將中國古代文化與兩河流域文化、埃及文化、古希臘文化進行對比,將東漢和西羅馬的崩潰進行比較,這是他一貫的學術風格,出了國門,才知道世界之大,並無中國,當一國傳統衛道者抱殘守缺,苦心竭力驗證一切發明來自古老中國,一切文明濫觴於炎黃之後時,人家對你的自作多情毫不在意,甚至根本不知道有過這麼一場表演秀。

《觀世變》:許倬雲,出國門,才知道我們津津樂道的文明,是個啥

在對中國歷史特質的分析中,許倬雲從三個層面進行論斷:以精耕細作的小農經營為基礎的農業經濟,以家族為本的社會網絡,儒家的思想方式。特指如此,那麼在發展的歷程中,如果用點與線的線性關係來定義,很出人意外,許倬雲認為點是由城牆圍繞著的聚集處,線是中央政府的道路網絡,城池和村寨在保家安民的同時,也在抵禦著中央行政勢力的侵蝕盤剝,所以在鄉土社會的自然原生態下,國家政治單位的收編只能到城市為止,觸角面對遙遠、散亂的鄉村只能望洋興嘆。

《觀世變》:許倬雲,出國門,才知道我們津津樂道的文明,是個啥

在魏得勝《歷史的點與線》一書裡,觀點驚世駭俗,通過對中國兩千年的歷史分析,認定其本質不過為“專制主義”,專制與暴政唇亡齒寒,導致了歷史驚人的相似循環:暴動,奪權,腐敗,垮臺,如此而已。不過,這僅是雜文家的激情發揮,一萬個人眼中有一萬個哈姆雷特,但前提是你要抱著溫和的心態,平淡的目光來進入觀察。

《觀世變》:許倬雲,出國門,才知道我們津津樂道的文明,是個啥

用海德格爾的話說:人,詩意的棲居。對於貌似恢弘激盪的“世變”而言,正是各種細枝末節苦苦支撐起歷史演義的天馬行空,龐然的世變也是詩意棲居在你我的日常吃喝拉撒中,在波瀾不驚間醞釀暴風驟雨,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千里之堤毀於蟻穴,這些傳誦久矣的習語說得也正是如此道理,儘管聽上去很婆婆媽媽、見怪不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