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吞400億格力股權,厚朴投資到底什麼背景?

格力電器大股東格力集團轉讓15%股權消息,在4月的資本市場掀起軒然大波。對於接盤者,市場眾說紛紜。4月10日,有消息稱中國厚朴投資公司有意聯合澳門一家金融投資公司參與此次格力國資股權受讓。厚朴投資是誰,它為何有如此大的能量欲吞下超400億元格力電器股權?

格力電器的接盤人終於有動靜了,4月10日有媒體報道,中國厚朴投資公司有意聯合澳門一家金融投資公司參與格力電器的國資股權受讓。然而,很多市場玩家並不熟悉厚朴投資,厚朴投資是誰?竟然有這麼大的實力吃下超400億的格力電器股權?

欲吞400億格力股權,厚朴投資到底什麼背景?


據瞭解,厚朴投資雖然低調,卻運作了多個大型企業併購案。三位創始人分別為高盛高華董事長方風雷、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原大中華區主席何潮輝、高盛亞洲投資銀行部原聯席主管王忠信。可以說,三位大佬均在投行界聲名顯著。

資本市場一向靠實力說話,查看其以往投資案例發現,組財團收購似乎是其熱衷的投資方式。此前厚朴曾與中糧投資聯合入股蒙牛,開創了“國有資本+民營資本+戰略合作”的新型合作模式。

//

低調的實力派

//

備受矚目的格力停牌事件,終於又迎來了更進一步的消息。近日有媒體爆出,中國厚朴投資公司有意聯合澳門一家金融投資公司參與格力的國資股權受讓。

公開資料顯示,厚朴投資是一家在2007年組建的私募股權投資基金,採用國際PE行業常用的有限合夥制,

其創始人包括高盛高華董事長方風雷、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原大中華區主席何潮輝、高盛亞洲投資銀行部原聯席主管王忠信等人。值得注意的是,厚朴基金可能是業內唯一一家沒有官網、不公佈聯繫方式的投資機構。

或許創始人的名頭太響,厚朴首期基金的募集情況也讓市場咋舌,作為一家沒有交易記錄的PE機構,其首期融資金額便高達25億美元。這也是本土市場中首個首期募資超過百億元的基金。其投資者也是個個來頭不小,包括淡馬錫、法國安盛保險、殼牌石油和高盛集團等海外大型機構。

其中淡馬錫是出資最多的有限合夥人(LP),出資額為8億美元,高盛其次,還囊括了來自日本的大和證券的1.2億美元。而作為公司創始合夥人的方風雷、何潮輝以及王忠信等共同以1%的比例投資於厚朴基金,並負責基金的管理運作。

無論是作為厚朴基金LP的機構投資者還是作為GP(普通合夥人)的個人,在業內都有響噹噹的知名度。公開報道顯示,目前厚朴旗下基金投資了商湯科技、馬蜂窩、蔚來汽車等明星上市企業或獨角獸。值得注意的是,厚朴投資也曾投資過小米,而此次被傳要收購格力電器股權,也被網友戲稱,雷軍和董明珠終於要在一起了。

//

組財團,拿項目

//

論起媒體曝光度,厚朴投資並不出名。但是論在資本市場的大手筆,厚朴投資可以說是豪氣沖天。但是由於自身資金的侷限性,厚朴投資也一直熱衷於聯合有實力的機構,組隊拿項目。而這次媒體爆出厚朴投資有意聯合澳門一家金融投資公司參與格力的股權受讓,若消息屬實,倒是很符合厚朴的風格。

在厚朴投資的項目閤中,最大手筆的無疑是2017年聯合萬科拿下普洛斯,而這也是亞洲最大規模的私募股權收購案之一。

據瞭解,厚朴曾於2017年攜手萬科及其他財團,以總計790億代價,收購亞洲最大的物流地產商、在新加坡上市的普洛斯。在持股比例方面,厚朴投資當時佔股21.3%、萬科集團佔股21.4%、高瓴資本佔股21.2%、中銀集團投資有限公司佔股15%、普洛斯管理層佔股21.2%。

而厚朴投資對中資銀行的交易,也讓其名噪一時。

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厚朴投資一共進行了兩筆外資戰略投資者對於中資銀行股減持的接盤。2009年1月,厚朴資本耗資55.4億港元,從英國皇家蘇格蘭銀行手中購入32.4億股中國銀行的股份,佔其總股本的1.278%及H股的4.26%。隨後,2009年5月12日,以厚朴基金為首的財團,接下美國銀行已過鎖定期的135.09億股中國建設銀行H股,接受的股份佔建行總股本的5.78%,總價高達73億美元。這是香港開埠以來規模最大的一宗股票配售交易,而憑藉這次交易,厚朴基金也躋身建設銀行第六大股東。

而這兩次接盤也是厚朴投資牽頭組成財團進行交易,對於原因,一方面是因為涉及金額巨大,厚朴基金完全沒有這麼大的資金量,所以不得不組團完成交易。另一方面,組團購買後,買方的談判話語權增加了。

同時,以私募形式買下了90%的美國銀行減持建設銀行股份,減少了對二級市場的衝擊。利於市場對建設銀行的信心。從這一方面看,對於接盤中資銀行股份的交易,厚朴投資的戰略意圖更勝過盈利。

而厚朴投資的這種想法,或許在其聯合中糧入股蒙牛案中得到證實。2009年厚朴基金以18.3億港元入股蒙牛乳業,此次投資是由一家新的投資公司完成的,其中厚朴投資持股30%,中糧持股70%。相關交易完成後,該公司持有蒙牛集團擴大後股本的20%,市值61億港元,成為蒙牛第一大股東。

而在2012年,厚朴投資選擇了全身而退,將其持股出售給歐洲乳業巨頭愛氏晨曦。但其轉股價僅為22億港元,3年才賺3.7億港元,出售蒙牛後的盈利僅為20%,即年化投資收益不過6%,這樣的盈利水平不禁讓人汗顏。

相同規模的交易中,凱雷在江蘇聖奧的項目上三年獲利2倍多。據瞭解,2008、2009年成立的PE基金,年化收益的普遍水平是10%-15%之間。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厚朴和中糧投資入股蒙牛,開創了“國有資本+民營資本+戰略合作”的新型合作模式。而格力電器目前作為一家國有控股企業,不排除厚朴投資再次採用這樣的合作模式接盤格力電器。

//

拓荒者方風雷

//

在國內要成立一隻業績好且合夥人能團結的基金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厚朴基金的團隊中,方風雷則是關鍵人物。

厚朴投資董事長方風雷被媒體稱為拓荒者。1992年方風雷以中國管理科學院市場所副所長的身份主持策劃了中國第一個不動產證券化產品——“三亞地產投資券”, 1993年他參與籌建了中國首家中外合資投資銀行 “中國國際金融公司”並出任副總裁,正式邁入投行的行列,這也被視為方風雷投資生涯的起點和人生的轉折。

此後,方風雷先後在中金公司、中銀國際、工商東亞等三家中國頂尖投資銀行擔任高級管理職務,並赴哈佛大學商學院進修。

在方風雷的投資生涯中,其參與的大型資本項目不在少數,比如中國電信收購香港電訊、中國移動在香港上市、中國石油海外上市,以及中國聯通、中石化、寶鋼等企業的重組上市,中國海洋石油在紐約和香港同時上市等項目。

特別是在他的主持下,中金公司於1997年上半年協助中國電信收購了香港電訊部分股份。此役讓中金公司第一次獲得了有國際影響的項目,第一次獲得了大客戶,也第一次開始獨立承擔項目。

2003年方風雷又被臨危受命,協助高盛設立合資投行——高盛高華,合資公司由方風雷出任董事長。2007年,在國內推動本土私人股權基金髮展的背景下,方風雷和畢馬威中國前任主席何潮輝,以及高盛前資深銀行家王忠信合作創辦了厚朴基金管理公司。

//

曾被傳言要散夥

//

除了項目,至為低調的厚朴也曾因內部事務吸引市場眼球。最新的消息顯示,2018年厚朴基金被爆出欲引入新投資人接替兩位創始人。

早在2010年,《金融時報》曾報道稱,厚朴基金共有三名創始人,其中兩名創始人何潮輝和王理查先後計劃退休,團隊面臨散夥,《華爾街日報》則稱創始合夥人之一王忠信離職後將成立一家新基金。

面對團隊散夥的說法,厚朴基金老大哥方風雷在某論壇上坦言“管理團隊(GP)和投資人(LP) 在協商之中,我們在做一些調整,也在做一些思考”。

在短短三年內保持著“火箭式”發展速度的厚朴基金,可能要暫時放慢奔跑節奏了。在2012年,方風雷也曾明確表示,“厚朴基本上做兩個業務,投資與投顧。現在正在做資本退出。” 而2012年厚朴退出蒙牛也被外界猜測與其內部事務有關。

投中集團分析師李瑋棟曾說,厚朴第一隻25億美元的PE基金成立5年內都沒有再募集新的基金,一隻基金3-4年錢就花得差不多了,也基本能夠說明他們不想繼續做下去了。

而知情人士指出,對於厚朴基金的散夥或許與投資決策上的不協調有關,方風雷本人的個性作風較為強勢,在團隊中往往起著強硬的主導地位。

厚朴基金的不少交易都和國有企業相關,也許這是合夥人存在的分歧之一。據瞭解,方風雷先後執掌中金公司、中銀國際、工商東亞等三家中國投行,是本土銀行家代表。而另外兩位合夥人何潮輝和王忠信分別來自美國和新加坡,均有長期的海外生活背景,被外資金融企業派駐中國後才開始了在國內的工作生涯。

對於未來怎麼走,方風雷還將繼續掌管厚朴基金,可能選擇單幹,或者重新尋覓合夥人。而從投資者的角度來說,越不穩定的基金,投資人越不願意出錢。創始合夥人對基金募集的影響很大,投資人給錢就是因為創始合夥人的資歷和能力。若是兩個創始合夥人離開,或將對基金影響很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