刨刨形式主義滋生的“病根”

刨刨形式主義滋生的“病根”

張寶勤

省委辦公廳日前印發《解決形式主義突出問題為基層減負十條措施》(簡稱“鐵十條”),對解決形式主義突出問題為基層減負作出部署。磨刀不誤砍柴工,在落實“鐵十條”的當下,有必要刨一刨形式主義賴以滋生的根源。

各界時評 | 刨刨形式主義滋生的“病根”

客觀地說,形式主義具有頑固性,因其根深蒂固,去除後難免不再滋生;具有多樣性,表現方式五花八門,防不勝防;具有隱蔽性,善於偽裝,混淆視聽,難辨真假;具有迷惑性,因重形式輕內容、重表面輕實質、重留痕輕留心,易於迷惑眾人、逃避查處。

細究形式主義的根源,無非是主觀和客觀兩方面。單從主觀方面看,主要存在思想根源、意識根源和素質根源等幾個問題。

各界時評 | 刨刨形式主義滋生的“病根”

信念缺失。理想信念是黨員幹部的“精神之鈣”。如果把人生比作船,信念就是壓艙石,有了壓艙石,船就會行得穩、開得遠。黨員幹部只有堅定馬克思主義信念,牢記“為人民服務”宗旨,立身做人就能有一身硬骨頭,為官一方就能不碰法紀“紅線”,守住廉潔“底線”,幹事創業就能紮紮實實、行穩致遠。反之,如果信念缺失,勢必會做出務虛而不務實、留痕而不留心,背離群眾利益和訴求的事情來。

政績觀錯位。雖然當前各級黨政部門考核機制從目標考核到綜合性考核,從內部考核到全方位考核,都在不斷健全完善,但黨員幹部政績觀錯位現象依然存在。有的黨員幹部在選人用人時,重材料輕表現、重親疏輕業績、重彙報輕能力,造成個別黨員幹部為圖個人“進步”而“投其所好”,過分重視“寫作力”,忽視執行力;只圖給上級留下“好印象”,不求給群眾辦實事;下基層不是“真刀真槍”幹事創業,而是擺“花拳繡腿”、玩“蜻蜓點水”。

能力欠缺。中共中央新修訂的《黨政領導幹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明確要求“嚴把政治關、品行關、能力關、作風關、廉潔關”。現實生活中,面對社會處於轉型期、改革處在深水區的複雜環境,有的黨員幹部缺乏執政思路、執政膽識、執政能力,既“心中無數”也“手中無策”,不善幹事、不能幹事、幹不成事。有的黨員幹部為掩飾自己工作能力欠缺的“狐狸尾巴”,往往變身為會議的“傳聲筒”、文件的“復讀機”。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形式主義實質是主觀主義、功利主義,根源是政績觀錯位、責任心缺失,用轟轟烈烈的形式代替了紮紮實實的落實,用光鮮亮麗的外表掩蓋了矛盾和問題。”俗話說,治病治根,救人救心。相信只要找到形式主義的“病根”,把形式主義關在制度的“籠子”裡,就一定能遏制形式主義反彈回潮的勢頭,切實為基層減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