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挺好》取景地成新晉網紅打卡聖地,流浪漢被人追捧成知識分子

“蘇大強在家嗎?”

凌晨一點,蘇州同德裡一戶人家的門被敲響。

屋主——兩個年逾半百的老人早已睡下,起身開門一看,門外空無一人。

這種鬧鬼般折磨,這一個月來已經成為了兩個老人的“新常態”。

因為《都挺好》的熱播。

劇中主角家——蘇家老宅,就是在同德裡取景,也讓這裡迅速成為新晉網紅打卡地,遊人如織。


《都挺好》取景地成新晉網紅打卡聖地,流浪漢被人追捧成知識分子


《都挺好》取景地成新晉網紅打卡聖地,流浪漢被人追捧成知識分子


白天,他們不由分說地魚貫而入,架上自拍神器,掛上標準的“遊客笑”,再拉上屋主老奶奶,咔咔拍完朋友圈九宮格後,滿足地揚長而去;

白日裡折騰,夜晚,他們也沒有閒著。

凌晨,他們路過這蘇家老宅,還要上前叩門,完成一次別出心裁的“朝聖”。

大半夜來敲門的遊人,比比皆是。

於是,兩位老人——一個本就有抑鬱症,一個身體不好,被連日來的朝聖者,活活嚇得進了醫院。


《都挺好》取景地成新晉網紅打卡聖地,流浪漢被人追捧成知識分子


《都挺好》取景地成新晉網紅打卡聖地,流浪漢被人追捧成知識分子


《都挺好》取景地成新晉網紅打卡聖地,流浪漢被人追捧成知識分子


《都挺好》取景地成新晉網紅打卡聖地,流浪漢被人追捧成知識分子


的確,世界上有不少地點因作品而得名,成為粉絲心目中的聖地。

《灌籃高手》中的鎌倉的軌道。


《都挺好》取景地成新晉網紅打卡聖地,流浪漢被人追捧成知識分子


《喜劇之王》的石澳。


《都挺好》取景地成新晉網紅打卡聖地,流浪漢被人追捧成知識分子


《都挺好》取景地成新晉網紅打卡聖地,流浪漢被人追捧成知識分子


《愛樂之城》和《無因的反叛》都致敬過的格里芬斯天文臺。


《都挺好》取景地成新晉網紅打卡聖地,流浪漢被人追捧成知識分子


也引得不少影迷特地前往,拍照留念。

但,也僅限於此。

絕不該包括打擾當地秩序,強迫他人配合刻奇的演出。

“蘇大強在家嗎?”

試想下,有人到了鎌倉,上了火車,然後問火車司機:櫻木花道在車裡嗎……

有病吧。

但這種病,越來越流行了。


《都挺好》取景地成新晉網紅打卡聖地,流浪漢被人追捧成知識分子


這並不是入戲太深的“劇迷”們,第一次拉著全世界陪他們演戲了。

14年,《離婚律師》播出,第16集裡,出現了“小三”角色羅美媛的電話、QQ、微博和陌陌賬號。

奇妙的是,除了名字和電話號碼,其它信息全都指向現實中一個名叫小譚的重慶女生。


《都挺好》取景地成新晉網紅打卡聖地,流浪漢被人追捧成知識分子


△ 在《離婚律師》的現存版本里,關於“羅美媛”的個人信息已經打碼

於是,短短几天,小譚的QQ、空間、微博上,湧入大量的類似“小三去死”的辱罵,甚至連手機號都被人肉出來。

製片方在虛構人物時不夠謹慎,隨意在網上覆制了個人信息卻不做脫敏處理。

這鍋,製片方得背。而那些被劇情一煽動,就一條直腸通大腦地對陌生人進行人生攻擊的觀眾,就真的“無可厚非”嗎?

9102年了,難道還會有人不明白“本片純屬虛構,如有雷同純屬巧合”的道理?

當然不會有,有的,只是在情緒面前,主動放棄思考的狂歡者。


《都挺好》取景地成新晉網紅打卡聖地,流浪漢被人追捧成知識分子


在自己急於宣洩的、比如憤懣、鄙夷、憧憬、喜愛等極端而狂熱的情感面前,他人的感受、對他人基本的尊重,又算得上哪根蔥。

那些罵著“小三去死”的人真的是出於正義感嗎?

出於新奇更多吧。

新奇在於——

一個爆火虛擬形象,居然在現實中找到了對應物。

他們如何不知道這是一場戲?

一想到自己平庸的生活,居然和屏幕裡播出的內容發生了交集,他們更要假戲真做,體驗打破次元的新奇。

通過對劇情的模仿,他們彷彿共享了電視劇的熱度和流量,刷出了自己的存在感。


《都挺好》取景地成新晉網紅打卡聖地,流浪漢被人追捧成知識分子


可以將一個無辜的人大加撻伐。

就可以將一個普普通通的人捧上神壇。

“流浪大師”沈巍。

面對這種橫空出世,深具顛覆性氣質的“偶像”,多少狂熱的信徒,撲通一聲獻上了自己的膝蓋。

哪怕這份喜愛,說起來也毫無根據。

正應了“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大師你坐下講講國學吧,(其他人)趕緊下跪啊!”

但大家是為學問而來的嗎?

不。

沈巍最具辨識度的身份,是一個在上海撿了26年垃圾的拾荒者。

乍一看,和路邊,蓬頭垢面、衣衫襤褸,行人唯恐避之不及的髒臭流浪漢無異。


《都挺好》取景地成新晉網紅打卡聖地,流浪漢被人追捧成知識分子


——和普通流浪漢不同的是,沈巍很喜歡讀書。

他經常在地鐵和路燈下,閱讀《論語》《尚書》《左傳》等古籍。

談吐也不凡,動輒引經據典、隨口博古論今。

“用人之道,分四種人,德才兼備最好,第二種用有德無才的人,最後才用有才無德的人。”

“始作俑者的原意,跟我們今天講的意思有點區別。因為古人廢除了殉葬制度,把木頭人代替活人埋在棺材裡,即使這樣,孔子也覺得很不好,所以他說:‘始作俑者,其無後乎。’”

還寫得一手好字。


《都挺好》取景地成新晉網紅打卡聖地,流浪漢被人追捧成知識分子


於是越來越多人,把沈巍當成中國知識分子的標杆。

給他扣上國學大師的高帽子,還把“大師”的書法,拿來與書法家田英章的作品相比。


《都挺好》取景地成新晉網紅打卡聖地,流浪漢被人追捧成知識分子


這還算是比較高級的跪舔了。

甚至有大批女粉絲,聲稱要嫁給他,藉此“嫁給知識”。


《都挺好》取景地成新晉網紅打卡聖地,流浪漢被人追捧成知識分子


還有一名男網紅,每天纏著沈巍,要認他做父親。

在大馬路上聲嘶力竭地叫“爸爸”,下跪磕頭的動作,三下五除二做得麻溜利索。

甚至質問沈巍:“爸你火了為什麼就不認我了?”

“偶像”面前,醜態畢露。


《都挺好》取景地成新晉網紅打卡聖地,流浪漢被人追捧成知識分子


然而“流浪大師”能傳授給他們的知識,真的能讓人醍醐灌頂嗎?

沈巍的確具有一定的國學知識,但,也就是一個文化愛好者而已。

有自己的理解。

但沒有獨特的創見。


《都挺好》取景地成新晉網紅打卡聖地,流浪漢被人追捧成知識分子


說到底,人們圍觀的並不是所謂的知識和學問。

而是“乞丐講道理”這種奇觀本身。

本質上,和圍觀狗熊算術、鸚鵡學舌並沒有多大區別——

你看,它(他)居然還有點人樣。

背後的心態,是把知識,當作了一種滑稽的雜耍。

這既是對知識的輕蔑。

也是對沈巍人格的輕蔑。


《都挺好》取景地成新晉網紅打卡聖地,流浪漢被人追捧成知識分子


諷刺的是,作為風暴中心的沈巍,卻是這場狂歡中最清醒的人。

沈巍也明確說過,自己並不是什麼大師,和真正學院派的教授、學者,沒有可比性。

如果是個教授他覺得

我不是迷信教授

只是說我自己知道自己的分量

但是我熱愛學習這是真的

我的確讀了很多書也是真的

但是問題是這不等於我確實很有文化

或者很有知識 只是這麼說


《都挺好》取景地成新晉網紅打卡聖地,流浪漢被人追捧成知識分子


《都挺好》取景地成新晉網紅打卡聖地,流浪漢被人追捧成知識分子


《都挺好》取景地成新晉網紅打卡聖地,流浪漢被人追捧成知識分子


《都挺好》取景地成新晉網紅打卡聖地,流浪漢被人追捧成知識分子


《都挺好》取景地成新晉網紅打卡聖地,流浪漢被人追捧成知識分子


《都挺好》取景地成新晉網紅打卡聖地,流浪漢被人追捧成知識分子


《都挺好》取景地成新晉網紅打卡聖地,流浪漢被人追捧成知識分子


但,沈巍的清醒在粉絲看來是自謙,更為他們心中的“大師”形象添磚加瓦。

對於連日來“信徒”們的追捧,“大師”本人最大的感受不是高興,而是不適。

就那個頭一次發視頻的那個

假如我要碰到他的話 我就罵他一句

你這個始作俑者

天天沒有寧日 就是他造的

好像這種本來就不應該讓人家關注的東西

怎麼會一夜之間這麼關注

火到這個程度 像瘋了一樣

……

而且接下來如果大家不尊重我的話

我一句話都不說了

好吧 大家都散掉吧


《都挺好》取景地成新晉網紅打卡聖地,流浪漢被人追捧成知識分子


《都挺好》取景地成新晉網紅打卡聖地,流浪漢被人追捧成知識分子


《都挺好》取景地成新晉網紅打卡聖地,流浪漢被人追捧成知識分子


《都挺好》取景地成新晉網紅打卡聖地,流浪漢被人追捧成知識分子


《都挺好》取景地成新晉網紅打卡聖地,流浪漢被人追捧成知識分子


《都挺好》取景地成新晉網紅打卡聖地,流浪漢被人追捧成知識分子


《都挺好》取景地成新晉網紅打卡聖地,流浪漢被人追捧成知識分子


《都挺好》取景地成新晉網紅打卡聖地,流浪漢被人追捧成知識分子


《都挺好》取景地成新晉網紅打卡聖地,流浪漢被人追捧成知識分子


《都挺好》取景地成新晉網紅打卡聖地,流浪漢被人追捧成知識分子


但“偶像”沈巍說的這些話,“信徒”們聽嗎?

不,他們選擇性失聰,他們只想聽他們想聽的內容。他們的“偶像”,是他們臆想中的那個大師沈巍。

沈巍是被綁上神壇的。

他真正的感受不被尊重,他真實的觀點,粉絲們從不體悟。

所以,當“信徒”們在跪拜沈巍時,他們甚至不知道,他們究竟是在跪拜什麼。

對於這群狂歡者來說,霍金的成就和沈巍的成就沒有什麼區別,他們兩個只是一個標誌,供他們宣洩文化崇拜情懷的神像。

無論是沈巍、蘇家老宅,還是《離婚律師》裡的小三羅美媛,他們的存在本身的真相是什麼,並不重要。

因為他們對於大眾的價值,並不基於思考,而是基於情緒。

你永遠無法想象,在情緒面前,事實的真相是可以多麼卑微,人們的智商可以多麼低下。

一部97年的美國電影《搖尾狗》,就描寫了這麼一樁用“情緒”玩弄社會智商的鬧劇。

美國大選前兩週,總統尼爾被爆出性騷擾未成年少女,一時間鬧得沸沸揚揚,總統尼爾幾乎被輿論宣判失去連任機會。


《都挺好》取景地成新晉網紅打卡聖地,流浪漢被人追捧成知識分子


《都挺好》取景地成新晉網紅打卡聖地,流浪漢被人追捧成知識分子


於是,總統緊急call來政治計謀家布里恩博士來收拾殘局。

布里恩的思路很簡單——搞一件大事,轉移大眾注意力。

注意,是轉移,沒必要證實。


《都挺好》取景地成新晉網紅打卡聖地,流浪漢被人追捧成知識分子


因為,布里恩搞的“大事”,大得荒唐。

他要憑空“表演”一場並不存在的戰爭——“阿爾巴尼亞戰爭”。

布里恩找到好萊塢金牌製作人莫斯,製作阿爾巴尼亞戰爭的視頻材料。

用幾個阿爾巴尼亞暴徒欺壓百姓的視頻、一些炸彈和國旗的視覺材料來構造“事實”;

再用幾首呼籲和平的主題曲,來調動民族情緒。

在這一系列的哄騙下,美國群眾立馬熱淚盈眶地忘記了總統的性醜聞,認為他是一個擁護人權、熱愛和平的反戰英雄。


《都挺好》取景地成新晉網紅打卡聖地,流浪漢被人追捧成知識分子


布里恩勸服莫斯幫他拍片時,他的一段話,諷刺得深入人心。

莫斯對布里恩的計劃充滿疑慮,布里恩這麼說——

戰爭,是演藝界的事,所以我們來找你。

滿身都是凝固汽油的赤裸女孩

代表勝利的V型手勢

5個陸戰隊員在折缽山豎立國旗

這就是美國人民所相信的戰爭


《都挺好》取景地成新晉網紅打卡聖地,流浪漢被人追捧成知識分子


《都挺好》取景地成新晉網紅打卡聖地,流浪漢被人追捧成知識分子


《都挺好》取景地成新晉網紅打卡聖地,流浪漢被人追捧成知識分子


《都挺好》取景地成新晉網紅打卡聖地,流浪漢被人追捧成知識分子


擅長操控輿論、諳熟大眾傳播規律的布里恩認為,大眾所認為的“事實”。不過,都是一場表演,所相信的“真相”,不過是一些視覺材料的堆砌和情緒的煽動。

在二十年後的今天。

政治謊言的造神並沒有結束。

更近一步地,人們在互聯網的作用下,已經學會自欺欺人和自我入戲。

在有神的年代,神被眾人矚目。

在神像坍塌的年代,被矚目的,也就成了神。

為什麼蘇家老宅被朝聖?

為什麼沈巍被奉為大師?

因為一旦你與網絡爆款發生接觸,彷彿空洞的生活就得到了開光。

流量,是群氓的新神。

造得快。

毀得也快。

於是我們追逐知識,擠爆了知識;


《都挺好》取景地成新晉網紅打卡聖地,流浪漢被人追捧成知識分子


追逐美,踩壞了美;


《都挺好》取景地成新晉網紅打卡聖地,流浪漢被人追捧成知識分子


追逐俠氣,摔壞了俠氣。


《都挺好》取景地成新晉網紅打卡聖地,流浪漢被人追捧成知識分子


《都挺好》取景地成新晉網紅打卡聖地,流浪漢被人追捧成知識分子


不知道什麼時候,我們失去了恆定的標準。

標準變成了,以大多數以為的為準。

如果你再問,什麼是知識,什麼是美。

估計已經很少有人會思考這些概念的本質。

而是扭過頭繼續問問周圍的人。

但這樣。

我們真的能得到答案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