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防控小麥赤黴病?

農村一山貨


以前回答過諸多赤黴病防治問題,而且也就當前赤黴病發生主要特點、重發原因及其防效不好因素和主要防控要點專文進行過探討,實乃不想在回答的,但為避免被有些回答中荒誕的技術措施和不合時宜的防治藥劑所誤導,我這裡就小麥赤黴病的有效防控在囉嗦以下,希望對有需要的農戶起到真正的引導作用,以減少降低今年赤黴病的重發為害損失。

小麥赤黴病在各個生長階段都可以發生為害,造成苗腐、基腐、稈腐和穗腐等,其中當前苗腐基腐發生少,主要是穗腐為害最大,近年稈腐比例也明顯上升,對小麥產量和品質影響大,也是當前赤黴病防治的重點。小麥赤黴病的發生、流行及為害程度的大小,主要取決於三個方面,即感病品種、田間菌源量和天氣因素,其中小麥品種感病是基礎,田間菌源量多少是流行的前提,而氣候條件則是決定赤黴病流行及為害程度大小的主導關鍵因素。因此小麥赤黴病被稱之為典型氣候型病害。尤其當前小麥品種對赤黴病多沒有抗性,或抗性不強,加之近年赤黴病的大面積發生和當前秸稈禁燒還田的大力推行,田間赤黴病菌源數量充足,不在是限制赤黴病發生為害流行的因子,尤其近年極端倒春寒等災害性天氣頻發造成小麥抗病性下降、早春氣候回升快,雨日天氣多,田間小麥抽穗揚花期不整齊,延續持續時間長,加之小麥赤黴病最易感病的抽穗揚花期與赤黴病病菌孢子飛散高峰吻合度高,是當前赤黴病發生流行為害的主要因素,因此只要有3天以上連陰雨天氣,或霧霾結露天氣,就會大面積嚴重發生。因此對於赤黴病防控易以農業防治為基礎。藥劑防治為重點的防控策略。

一農業防治:1選用抗病品種。一般穗部細長、籽粒排列稀疏。揚花期一致,開花快,花期短,抗逆性強品種發病輕.2適時早播或推遲晚播,儘量避開連陰雨日天氣與抽穗花期相遇3天以上。3培育壯苗,增強抗病性。控制氮肥,增施磷鉀肥,保持水肥供應均衡,減少低溫寒潮影響,防止倒伏和早衰,增強抗病性抗逆性,能控制延緩發生為害。

<strong>二藥劑防治:藥劑防治時還要抓住以下關鍵點才能保障防治效果。

噴藥時間:首次噴藥最佳時期通常為揚花期初期,即揚花5-10%時為宜,生產上掌握見花打藥即可。對於高溫,揚花較快,小麥邊抽穗邊揚花時宜在小麥抽穗至齊穗期噴藥。田間試驗表明,揚花盛期及小麥抽穗以前首次噴藥效果均不好。施藥適期遇雨,雨停間隙要及時噴施,一般藥液幹後1小時遇雨,藥效影響不大。遇小雨可以照常噴施,但藥液濃度一般要提高10%,用水量減少10%,或加入安融樂增效劑噴施。

噴藥次數:一般揚花初期噴藥一次即可,但對於感病品種、噴藥後田間溼度大,氣溫高,或連陰雨3天以上天氣、霧霾結露天氣多、或田間抽穗花期不一致,揚花期持續5-7天以上田塊,應於首次噴藥後5-7天在噴施一次。小麥灌漿期陰雨天氣多,對感病品種通常還要進行第三次噴藥。

用水量:一般常規機械防治畝用水量不低於30公斤為宜,最佳50-60公斤,對於靜電噴霧器或彌霧機等霧化性能好一般畝用不低於15公斤,而對飛防等超低噴霧機械通常每畝以1公斤最好,並要加入飛防專用沉降劑。若用水量較少,通常會降低藥劑防治效果。

藥劑選擇:宜選用效果好,耐雨水沖刷,滲透性強,能減少赤黴毒素藥劑藥劑使用。當前大量試驗示範表明,赤黴病藥劑宜選用丙硫菌唑、氰烯·戊唑醇、氰烯·己唑醇、戊唑·咪鮮胺、丙硫·戊唑醇、戊唑·福美雙、苯醚·多抗等不僅效果好,而且能兼治鏽病、白粉病等穗期病害藥劑,並能明顯保葉增產。多菌靈等部分藥劑因其抗性及誘導毒素增加等,不宜使用。同時輪換交替用藥,延緩藥劑抗性,提高防治效果。

用足藥量。赤黴病防治要加足藥量,對新藥劑一般採取低劑量即可,比如30%丙硫菌唑一般畝用30毫升,常規藥劑一般可以採取中高劑量,或加入安融樂等增效劑噴施,重發年份可適當增加藥量,但不宜超過最高用量,防止藥害,延緩抗藥性。

對準部位噴施。一般要對準小麥中上部莖稈及其葉片進行噴施,其中穗部要重點噴施,同時儘量在上午11點前和下午3點後噴施,以避開小麥集中授粉時段,防止影響受精結實。


農業植保管理技術110


這是2018年我在悟空問答回答過的一個答案,轉發在這裡,供農民朋友參考。

小麥赤黴病是小麥主要病害之一,也是比較難以防治的小麥病害,你打了三遍藥,卻依然有40%的枯死穗,證明你的防治效果沒有達到防治要求,可能在以下幾點存在失誤。

一,品種不抗病。 很多小麥品種是易感赤黴病的,所以小麥品種的選擇非常重要,雖然現在還沒有一個品種對小麥赤黴病是免疫的,但是還是有一些小麥品種對赤黴病有較強的抗性,所以在播種時要注意選擇比較抗病的品種。

二,防治時機不對。 小麥赤黴病的防治重點在防,要防治結合,小麥赤黴病主要是危害穗部,所以要在小麥抽穗養花以前既進行防治,防要重於治,切不可等到發現病穗才匆忙噴藥。

三,藥劑選擇不對。 雖然防治小麥赤黴病的藥劑很多,但是有明顯效果的藥劑不多,應該選擇耐雨水沖刷且持效期較長的農藥,以前的常規農藥已經產生了很大的抗性,所以應該選擇新的農藥成分,比如吡唑醚菌酯,醚菌酯,咪鮮胺,己唑醇,這幾種農藥可以每次選兩個混用,交替使用。

四,噴水量太少。小麥群體密度大,噴藥時一定要噴霧均勻,不留死角,噴透噴全,切不可只求速度不求質量。人工噴施,一般每畝地要噴到50―60公斤的水量,如果是飛機防治要降低飛行高度和飛行速度。





人已醉夢難醒


每年我們當地植保網點都會發出小麥赤黴病偏重發生預警,防治預案,這幾年我們當地小麥赤黴病沒有發生大面積疫情。今年,我們當地又發放“明白紙”,對小麥赤黴病防治做出指導意見。關於小麥赤黴病防治,我們當地農民積累了一定經驗,現分享給大家。

近期小麥要中耕除草,清溝瀝水,保持土壤通風透光,鬆軟除溼。生長旺盛、植株過密的田塊要及時打控旺藥,可用縮節胺、矮壯素、億烯利噴霧一下。分蘗過旺的田塊,要開縱橫通風溝渠,使小麥田塊及時排除積水,通風透光、除溼。

小麥赤黴病危害部位在穗部,發病小麥穗有紅色病斑,小麥籽粒上也有黑褐色病斑,籽粒不飽滿,因此影響千粒重、穗粒重。小麥播種前,最好用殺菌劑浸泡8小時以上,可用25%多菌靈、惡黴靈、咪鮮胺800倍液——1000倍液浸種。先配好藥液,再倒入小麥種浸泡。

我們長江中下游地區,小麥從浸種、出苗、返青、分蘗、拔節期都要使用殺菌劑殺滅小麥各種病菌。但小麥赤黴病有可能在土壤中越冬、有可能在田間地頭、溝渠雜草中繁衍生存,在防治上要對小麥田四周雜草、溝渠要及時清理一下,播種時,對耕地中秸稈、雜草也要先清理掉,斬斷小麥赤黴病菌生存環境。

小麥赤黴病多年來我們當地採用多菌靈、惡黴靈、甲基託布津、代森錳鋅來防治,防治效果逐年下降,赤黴病毒產生耐藥性。如果藥劑防治建議混合製劑,用多菌靈+惡黴靈混合兌水噴霧,或託布津+代森錳鋅混合兌水噴霧可能效果好一點。

建議採用新藥防治。用戊唑醇兌水1000倍液葉面噴霧;氰烯菌酯丶丙硫菌唑兌水1000倍液——2500倍液噴霧防治。

【以上純屬個人觀點、經驗分享,僅供參考!】


長江老農


2018年山東濰坊高密市,發現小麥出現赤黴病,嚴重地塊減產三到五成,(小麥品種,施藥種類,噴灑濃度水量,有很大關係)我種植的濟麥22,發現時感覺要減產十到二十之間(估計每畝最多800斤,正常畝產1200)到種子站買的拿敵穩,每畝地兩袋,到收麥時,平均畝產1220斤,發生赤黴病的地塊,合計畝產800多斤,沒有發生赤黴病的畝產1300左右,赤黴病最好預防工作十足,等發現後再治減產是肯定的,今年種了30畝小麥,已經噴施兩次殺菌藥,1咪鮮戊唑醇,2百菌清+已唑醇。開花前再一遍拿敵穩,看情況(開花期陰雨天)再打一遍拿敵穩。


踩小姑娘的蘑菇


小麥赤黴病的症狀和危害!

小麥赤黴病是小麥重症危害性疾病,因為發病的時候容易導致小麥麥穗枯死,也稱為小麥穗枯病,病情嚴重的時候麥穗產髮絲,也稱為紅麥頭病。小麥赤黴病發病初期時候徵兆不明顯容易被忽視或者誤診,等到爆發的時候一般性治療藥物見效慢或者噴施不當又不容易控制病情,容易造成小麥大量減產不說,還容易感染小麥影響農民收入。

麻煩您在閱讀前點擊右上角紅色字體“關注”,海棠每天為您提供最實用的三農知識,讓我們一起討論三農問題,助力三農發展。

小麥赤黴病發病的主要原因!

小麥赤黴病發病原因多樣化。首先說小麥赤黴病病菌不容易死亡,玉米被二次傳染之後病菌雖然經過秸稈還田被埋入地下,但是病菌抗寒性好不容易被凍死,等到小麥返青或者抽穗養花的時候,如果氣溫、溼度適宜病菌生長繁殖的話,就會爆發;其二是麥種自身的抗病性較弱,種子沒有經過包衣拌種處理,被土壤中的病菌直接感染。

小麥赤黴病爆發的自然條件!

小麥赤黴病的發作需要兩個自然條件,其一是高溫,在倒春寒的時間裡小麥赤黴病一般都是蟄伏期,偶爾見到也不會被重視;但是倒春寒之後往往意味著溫度迅速回升,如果遇到陰雨天,提供了足夠的水分,滿足了高溫多溼的環境,這個時候就要預防小麥赤黴病的大範圍發作了。有經驗的老農會在麥苗除草的時候就適當的添加預防藥劑。

小麥赤黴病防控藥劑的選擇!

小麥赤黴病的防治藥物很多,但是多數都是多菌靈的復配藥劑。很多農民反映多菌靈如果多次使用會降低效果,其實長時間使用單一多菌靈藥劑,病菌也會產生抗性。再者小麥赤黴病的病灶在小麥穗頭上,是一個立體的感染體,這就給噴施藥劑防治小麥赤黴病增大難度,畢竟很難直接對小麥麥穗直接用藥,也影響防治效果。

小麥赤黴病的防治過程!

小麥赤黴病要以預防為主,小麥揚花就要及時噴施藥劑預防;當麥田發現菌株之後要將其及時清理掉,並採用相關藥劑進行大劑量噴施,如果噴施之後遇到下雨,要及時噴施第二次;注意天氣變化,及時到麥田查看效果,效果不理想要及時組織多次噴施;每個地區農資店推廣的藥劑都不同,建議聽農資店主推薦,選用方便有效的防控藥劑。


海棠小醉


小麥赤黴病是小麥主要病害之一,可以確切的說是個頑症,在全世界產麥區普遍發生,主要集中在小麥抽穗揚花期間,如果遇到陰雨連綿三、五天便有可能是小麥赤黴病的高發期,輕者影響小麥減產和品質下降,重者會造成嚴重絕收。就是不下雨,如果種植小麥的田塊潮溼和半潮溼以及排水不良,都會感染小麥赤黴病分生子囊孢子,引起苗枯、莖基腐、稈腐、穗腐,其中穗腐最為嚴重。小麥赤黴病已成為

小麥優質高產的重大隱患,必須引起農戶高度重視。那麼小麥赤黴病是怎麼發病和傳播的呢?

小麥赤黴病就是禾穀鐮孢真菌,營腐生在多種作物的殘體上,南方以病源子囊殼形式、北方以菌絲體形式越夏或越冬。

穗腐,當春季氣溫在7~9攝氏度時,土壤含水量大於50%時形成子囊殼,氣溫高於12攝氏度時子囊殼釋放子囊孢子,在降雨時間長或空氣潮溼的情況下,子囊孢子成熟散落在小麥的花葯上,經花絲器官侵染小穗發病,最後麥穗腐爛。往往發病最嚴重的三種現象就是:一是不耐肥品種發病嚴重;二是田間病源殘體量大發病嚴重;三是田塊地勢低窪、排水不良、粘土壤重、偏施氮肥、稠密不通風發病嚴重。

苗腐,是由種子帶病或土壤中病源殘體侵染所致,先是芽變褐,然後是根系腐爛,接著是苗黃枯死。

莖基腐,幼苗出土工後,植株基部組織感染變褐腐爛,導致全株枯萎,這種情況隨時都有可能發病。

稈腐,多發生在穗下第一、二節,病情嚴重時,造成病部以上枯黃直至死亡。

因此,小麥赤黴病在小麥成熟期以前都有可能發病,發病最嚴重時期在小麥抽穗揚花期。這種病害大多發生我國中部和南部稻麥輪作區,這兩點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視。

小麥赤黴病菌的殘留多以小麥、水稻、玉米、棉花等作物的殘體上越冬。第二年這些病源殘體上的子囊殼作為傳染源,在小麥抽穗揚花期溫度正好病源子囊孢子成熟,這些孢子借吹風下雨進行傳播,在開花至盛花期侵染機率最高。同時對鄰近麥田和晚熟麥田感染作用最大,潮溼的空氣和雨水是赤黴病傳播的主要條件。

從前面我們已經瞭解到小麥赤黴病發病的條件和傳播途徑以及對小麥成熟的危害,那麼如何對小麥進行有效的防控呢?針對小麥赤黴病發病的週期長和發病的嚴重階段時期,

可採用生物防控和藥物防控相結合的辦法進行。

一、生物防控,一是在容易發生病害的產區選用耐病品種,能有效的抵抗赤黴病的繁延。二是對於低窪的田塊合理灌溉,作必要的開溝排水,不給病害創造條件。三是各種前茬作物收穫後要深耕滅茬,杜絕病源殘體的存在。四是用酵素菌漚制各種作物秸稈作堆肥,殺滅病源;同時使用氮磷鉀齊全的配合肥料。五是小麥播種前用石灰水寖種。

二、藥物防控,小麥赤黴病的發生多與潮溼和陰雨多有關,可以說天氣的不正常都有可能致使小麥在各個時期發病,每一個時期都要積極防控。防控的重點是小麥的初花期,當穗齊後揚花率達到5~10%時噴施藥物效果最好。每畝用藥可選用25%氰烯菌酯懸浮劑100~200毫升,或戊唑.咪鮮胺水乳劑20~25毫升兌水30~45公斤細霧噴施。藥劑也還可以選擇烯.唑醇、克百菌、立克秀、咪酰胺等。施藥次數兩次較好,根據品種特性和生育期的早遲可輪換藥物於一星期後噴施第二次。如果遇到陰雨連綿或時晴時雨的天氣狀況,必須搶在雨前噴藥,或者是在雨停露水乾後搶時噴藥;如果噴藥後下雨可在5~7天后補噴藥物。噴藥一定要抓住時機,用足藥量,對準麥穗均勻噴霧,以達到防治效果。



秦巴小蜜蜂


省工省力又高效,關鍵兩遍藥:返青後(到抜節期前後),抽隨後(到揚花前),採取“爆發力8組合”進行一噴八防,各噴一次[爆發力多抗增產劑+藍色晶典“一補六”微肥+吡唑嘧菌酯殺菌劑+戊唑醇殺菌劑+苯醚甲環唑殺菌劑+乙蒜素殺菌劑+高含量功夫菊脂殺蟲劑(100%純藥一克)+高含量吡蟲啉殺蟲劑(相當於100%純藥2克),另外再加滲透劑和增效劑],可以預防多種病害,多種害蟲,通知預防乾旱,凍害,鹽鹼,倒伏等8大不良威脅,增產顯著。



北方農村網科技總顧問


高產技術大全--防治小麥赤黴病

1⃣️掌握好防治時期很重要

在小麥揚花前,零零星星要開花時期,噴施防治小麥赤黴病藥劑,一般可以防治住小麥赤黴病

2⃣️掌握好藥劑配方

赤黴病俗稱小麥的絕症,一旦得上就沒法治療,防治赤黴病也以高效農藥為主,

例如:蕓薹素➕吡唑➕戊唑咪鮮胺





高產技術大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