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欧了”:BBC也拍“变形记”,人家的孩子不当网红当精英

【欧洲时报网】近日,英国BBC推出了一档类似于中国电视节目《变形记》的纪录片。在这部记录片中,就读于私立贵族学校的学生与公立学校的孩子进行为期一周的交换,体验生活,感受差异。

“全欧了”:BBC也拍“变形记”,人家的孩子不当网红当精英

BBC纪录片“交换学校,阶级划分”。

说起《变形记》,就是那个让“怼天怼地撕空气”的城市富二代和农村贫苦小孩生活互换的电视节目。其实这档节目的每一季在播出时都能够引起不小的热度,同时,也一直伴随着很大争议。

这几年,《变形记》里那些曾经叛逆、暴躁、娇生惯养的城市主人公后来竟都不约而同的走上了网红道路。

“全欧了”:BBC也拍“变形记”,人家的孩子不当网红当精英

“全欧了”:BBC也拍“变形记”,人家的孩子不当网红当精英

“变形记”里的“真香”少年王境泽。

“全欧了”:BBC也拍“变形记”,人家的孩子不当网红当精英

“变形记”里打完妈妈打继母,如今成为网红的韩安冉。

而在BBC的纪录片中,那些私立贵族学校有钱人家的孩子不但不作,还都很努力。

纪录片中,沃明斯特中学是一家典型的贵族私校,配备有各种各样齐全的设施,多达12个网球场,每周有名人来演讲,有高端社交晚宴、步兵见习队、天文社团、车辆组装等多达42个兴趣小组。勤奋、得体与自律是这里的学生一直被灌输的事。

而贝母罗兹学校被英国教育部评为“失败学校”,在公立学校中都属垫底。

英国教育系统一分为二,公立教育与私立教育隔阂严重。虽然只有7%的民众接受过私立学校教育,但却不成比例的主导着英国的上层工作。这个试验,就是为了找出这背后真正的原因,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

现在,是时候让他们感受真正的差距了……

“全欧了”:BBC也拍“变形记”,人家的孩子不当网红当精英

来自私立贵族学校的桑德。

沃明斯特学校的三位主人公是乔恩、桑德与凯蒂,只有乔恩有在公立小学求学的经历。交换第一天,公立学校课堂上哄闹的同学、对待老师的无理态度、早放学、作业少,让私校的他们感到十分震惊。

来到公里学校第一天,“时髦、拥有一栋府邸和50辆车”的桑德就感到震惊与不适应。面对上课捣蛋、辱骂老师的同学,从小就规规矩矩、好学得体的桑德一脸“懵圈”。

而让同样来自私校的乔恩意外的是,公立学校“放学早、作业少”。

“全欧了”:BBC也拍“变形记”,人家的孩子不当网红当精英

早早放学的乔恩与公立学校的同学痛快打了一场游戏。

在桑德和乔恩看来,公立学校的一切似乎都不那么有利于学习。而凯蒂却被同学中的一位来自叙利亚的难民娜丝触动了。即使是落后不堪的公立学校,也让娜丝充满感恩。

而在沃明斯特中学,来自公立学校的学生更是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贝姆罗兹的三位交换生是布瑞特、卡西姆与娜丝,第一次接触上流精英教育,三个孩子也非常忐忑。各种规矩、不守纪律真的会被老师赶出去、学校对个体的重视、校长一对一谈话、丰富的课内外资源、名人演讲,都是这些公立学校孩子不曾体验过的待遇。

他们对私校的种种规矩感到战战兢兢。

“全欧了”:BBC也拍“变形记”,人家的孩子不当网红当精英

来到私立学校的孩子睁大眼睛听着学校的规矩。

在校园内随处可见迈着“冷淡牛津步伐”的孩子,习惯于调皮捣蛋的布瑞特也不得不收敛起来,甚至开始主动做起了作业。

“全欧了”:BBC也拍“变形记”,人家的孩子不当网红当精英

沃明斯特的学生安静而从容,俨然一副未来精英的样子。

此外,校长一对一谈话、高端多样的兴趣活动也是公立学校的孩子从未想过也没有多余财力去复制的,沃明斯特极大地增强了孩子们的自尊自信。

在纪录片的最后,三名公立学校的孩子表示百感交集,沃明斯特学校人人看起来都很开心,专注、守纪律、信心上升、获得了正能量、人人都希望自己做得更好。

私立学校的孩子们对于自己接受的精英教育也感到十分幸运,不再认为是理所当然,有了更明确的人生方向。

虽然BBC的这部纪录片与中国的《变形记》虽然拍摄的出发点各不相同,但资源分配不均、阶级背景限制是各种教育体制下都难以回避的话题。

公立教育与私立教育的差异由来已久,精英与普通人的分水岭,到底为何会产生这么大的差异?就像贝姆罗兹校长乔女士说的那样:“如果我能带回一些收获,在这里复制,我愿意这样做,如果没有,至少我们也了解了?”

在公立私立之争、贫穷富有对比以外,教育本身就是一项宏大和复杂的议题。

“全欧了”:BBC也拍“变形记”,人家的孩子不当网红当精英

来自公立学校的布瑞特一脸惆怅,不愿离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