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爾袞當上了攝政王,為何不順勢取了帝位呢?兩個原因太糾結

明朝萬曆年間的時候,遼鎮總兵李成梁實力龐大,家兵家將多達上萬之眾,遼鎮也是是明朝最有戰鬥力的邊鎮。為了永保李家的富貴,李成梁養賊自重,對於邊關之外的遊牧民族犯邊,從來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甚至還收了建州女真的酋首努爾哈赤作為義子。


多爾袞當上了攝政王,為何不順勢取了帝位呢?兩個原因太糾結

但是隨著李成梁病死之後,三大徵將李家的家底耗了個七七八八,光在朝鮮抗擊豐臣秀吉的入侵,就把遼鎮精兵丟失不少,結果建州女真部失去了轄制,崛起速度非常的迅速,而大明也失去了壓制其的能力。

多爾袞當上了攝政王,為何不順勢取了帝位呢?兩個原因太糾結

努爾哈赤趁機統一了關外的各部女真部落,並且聯合蒙古科爾沁部,完成了遼鎮之外的統一,集中兵力對大明展開了掠奪和入侵。不過熱兵器對於冷兵器還是有著非常大的優勢,因為大明的火器,所以後金從來都沒有佔到什麼便宜,就連酋首努爾哈赤也被火器打中斃命。

多爾袞當上了攝政王,為何不順勢取了帝位呢?兩個原因太糾結

不過關於其的繼承者,後金中有了很大的分歧。女真族一直都堅持著子憑母貴的風俗,其中多爾袞的母親阿巴亥大妃地位最為尊貴,按道理說多爾袞才是最有希望繼承汗位的阿哥,結果努爾哈赤死的突然,老二代善和皇太極中途截胡,多爾袞也失去了汗位。

多爾袞當上了攝政王,為何不順勢取了帝位呢?兩個原因太糾結

從此多爾袞三兄弟和皇太極也產生了隔閡,不過努爾哈赤子嗣比較多,但是年齡相差也比較大,多爾袞三兄弟年紀小,皇太極當了幾年皇帝也沒能熬過多爾袞,這個時候,多爾袞就成為了皇位繼承者中最有利的選手。

但是因為大皇子豪格掌管鑲黃旗,鰲拜掌管著正黃旗,最終雙方爭議出一個結論,豪格喪失繼位的機會,多爾袞退出皇位的爭奪,正好便宜了年齡僅有六歲的福林。不過因為多爾袞掌管著兩白旗,實力雄厚,所以保皇黨再次退讓一步,多爾袞順理成章的成為攝政王,成為了和董卓曹操一樣的人物,挾天子以令諸侯。

不過按照當時的情況,雖然鰲拜和豪格分別掌管著兩黃旗,但是說到具體的實力,還是多爾袞的兩白旗佔據優勢,為何他就這樣退出了帝位爭奪戰呢?說到底,其中鰲拜佔據了一大因素,大明佔據了一大因素。

首先,鰲拜是皇太極一手提拔上來的,和皇太極有著千里馬和伯樂的知遇之恩,所以鰲拜才是真心擁護皇太極血統繼承人的忠實部將,所以在爭奪地位的時候,鰲拜和多爾袞正面剛了好幾波,多爾袞不得不做出讓步,至於豪格,雖然他也擁有很強的實力,但是錯失了禮親王代善的擁護,在這次的奪位之爭中自始至終都是渾渾噩噩的,根本沒有什麼主意。

其次,雖然建州女真從後金改為清國,但是實力並沒有增大多少,大明雖然在天災人禍之中連年衰退,但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始終都是清國頭上的一塊巨石,隨時可能壓下來,於是導致了清國內部雖然鬥爭激烈,但是始終不敢和西晉一樣內部開戰,為了保存實力,多爾袞只能讓步。

最後,豪格自己的實力巨大,多爾袞一定不會讓他繼承帝位,而福林年紀尚小,僅僅六歲,可以操控。對於保皇黨的鰲拜等人來說,只要是皇太極的子嗣就可以,於是福林上位是必然的,也是大勢所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