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順治的大哥,一生戰功赫赫,差點繼承皇位,結果被多爾袞整死

清朝的開國皇帝皇太極駕崩之前,並沒有明立過接班人,因此皇太極死後清朝內部爆發了激烈的權力爭鬥。當時,在皇太極的諸多兒子當中,最有希望繼承皇位的並不是日後的順治皇帝,而是順治的大哥,皇太極的長子豪格。豪格在早年時期就跟從父親皇太極四處征戰,立下了不小的戰功,因此還被爺爺努爾哈赤加封為貝勒。

他是順治的大哥,一生戰功赫赫,差點繼承皇位,結果被多爾袞整死

皇太極繼位之後,長子豪格成為他手下的得力干將,在影響歷史走向的寧錦之役,豪格率部立下赫赫戰功,被皇太極加封為和碩肅親王,成為冉冉升起一個顆政壇新星。當時,雖然皇太極沒有明立繼承人,但豪格無疑是合適的人選。首先,豪格是皇太極的長子,而且正值壯年;其次,豪格才能出眾,智勇雙全;最後,豪格久經戰陣,屢獲軍功,在清朝內部有很高的威望。

他是順治的大哥,一生戰功赫赫,差點繼承皇位,結果被多爾袞整死

崇德八年(1643年),皇太極駕崩,長子豪格34歲,其他兒子要麼還未成年,要麼無法和豪格相提並論。在這樣的形勢下,皇太極的舊部有意擁立豪格為新皇帝。但是,當時除了豪格之外,還有一個人是皇位的有力爭奪者,他就是豪格的叔叔,睿親王多爾袞。按照年齡來算,多爾袞雖然是豪格的叔叔,但比豪格要小三歲,算得上的同齡人。

他是順治的大哥,一生戰功赫赫,差點繼承皇位,結果被多爾袞整死

由於多爾袞與豪格爭奪皇位,清朝內部由此分成了兩派,勢同水火。在雙方僵持不下的局面下,清朝內部必須拿出一個讓雙方都能接受的方案,結果皇位還是由皇太極的兒子繼承,但人選卻不是豪格,而變成了當時年僅6歲的福臨(順治皇帝),並且有鄭親王濟爾哈朗和睿親王多爾袞共同攝政。當時,濟爾哈朗是豪格的支持者,出任第一攝政,由多爾袞親自任第二攝政。而豪格則不僅與皇位失之交臂,而且連攝政的地位都沒撈到。

他是順治的大哥,一生戰功赫赫,差點繼承皇位,結果被多爾袞整死

順治元年(1644年),清軍大舉入關,豪格被任命為靖遠大將軍,征討張獻忠的大西政權,大獲全勝。順治五年(1648年),豪格班師回朝之後,就被大權在握的多爾袞蒐羅罪名,關入了牢獄。不久,豪格在牢獄中暴斃,時年40歲。有人說,豪格是被人用弓弦勒死的。豪格死後,其福晉被多爾袞所納。直到順治八年(1651年),多爾袞病逝之後順治親政,才為大哥豪格平反,追諡為肅武親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