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連心 手拉手 共圓“脫貧夢”

創業農場推進精準扶貧,不斷鞏固提升脫貧攻堅成果工作紀實

一張張貧困家庭信心滿滿的笑臉,一個個使命在身的黨員幹部,一批批穩定脫貧的群眾……在創業農場脫貧攻堅一線,隨處可見幹部群眾共同打好脫貧攻堅戰的動人場面。

創業農場場長薛成強調:“精準扶貧是關係到職工群眾安居樂業的大事,我們要作為頭等重點工作來抓,絲毫不能懈怠。”

自精準扶貧工作實施以來,創業農場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重點,舉全場之力,聚全民之智,集中各類資金和力量,咬定“精準”二字,一改過去傳統“給錢給物”就是幫困脫貧的固定模式,採取“以地、以崗、以業”、“給思路、給政策”等幫扶措施,認真細緻的開展好脫貧攻堅“回頭看”工作,不僅讓低收入戶當年就摘掉“貧困”的帽子,還要讓其在今後的幫扶中逐步走向致富,達到“治標治本”的最終目的,努力探索一條拔“窮根”的脫貧攻堅之路。

2018年是創業農場脫貧攻堅鞏固年,農場將2016-2017年度已經脫貧退出的49戶93人貧困人口繼續結對扶持鞏固,通過產業扶貧、崗位扶貧、日常救助、政策落實、兜底保障等一系列幫扶措施,年底,農場49戶93名貧困戶人均純收入達到1.1萬餘元,全場精準扶貧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

壓實責任構建扶貧協作四梁八柱

“感謝農場對我們的關心,經常來看我們,還為我們送來這麼多生活用品,雖然我父母癱瘓在床,孩子馬上也要中考了,但我一定會好好幹,一定不會辜負農場對我們這些貧困戶的幫扶,爭取早日自食其力。”創業農場第一管理區貧困戶吳秀娟激動地說。

創業農場黨委高度重視,迅速發動,加速落實,農場黨委通過制定扶貧方案、成立扶貧領導小組、設立扶貧辦公室、配備專職工作人員等方式,明確職責分工、明確任務目標。同時,堅持黨委主要領導親自抓、負總責,班子成員直接抓,敢負責;扶貧辦與責任單位具體抓,擔實責,把扶貧工作擺上重要位置,提上重要日程。創業農場黨委與管理局簽訂責任狀3份,與13個幫扶單位簽訂責任狀39份,各幫扶單位與貧困戶簽訂責任狀39份。

“你看,這是我種植的木耳段結的黑木耳,吃起來口感特別好,很多收購商都來收,農場、管理區的領導還幫我們將曬好的木耳進行包裝,以每市斤30元—35元不等的價格通過互聯網進行出售,賣上了好價錢!”創業農場第四管理區貧困戶陸平告訴筆者。

創業農場對扶貧攻堅工作實行“責任倒追”,建立了“四項”考核紀律,並下發脫貧攻堅工作實施方案及考核辦法。同時,建立“多幫一”幫扶體系,實現幫扶全覆蓋。採取局領導包場、場領導包區、科室包區、黨員幹部幫戶的“掛包幫”的方式,開展精準幫扶工作。全場共計99名黨員幹部與49戶貧困戶開展對接,每月深入貧困戶開展走訪至少2次,落實具體幫扶措施據統計,全年開展入戶走訪910人次,電話隨訪1700餘次,落實具體幫扶措施210餘件。農場打破資金短缺瓶頸,將資金落實到位,提取200萬元作為幫扶週轉金,用於木耳大棚基地建設、水稻種植示範戶生產資金。同時為精準扶貧服務中心撥付50萬元,用於保障農場貧困家庭在生活、醫療、助學、取暖、大病救助等方面的救助。為引導幫扶單位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增強打贏脫貧攻堅戰的責任感和緊迫感,按照《創業農場脫貧攻堅成效考核辦法》《創業農場扶貧開發工作作風問題專項治理實施方案》,農場扶貧辦聯合紀委、民政局、組織部、宣傳部等部門,對各幫扶責任人進行考核,加強幫扶幹部管理,提高站位,讓扶貧工作進一步深入推進。

精準施策讓扶貧舉措落地生根

日前,創業農場第七管理區科技示範戶周鵬將賣糧效益中的3500元,親自交到貧困戶李廣春手中,並鼓勵李廣春一定要樹立起信心,早日將生活提高上去。他表示,作為農場科技示範戶,今後還將積極主動的在生產和生活上給予貧困戶提供幫助。

在扶貧舉措上,創業農場以“兩不愁,三保障”為核心標準,堅持“以地扶貧、以業扶貧、以崗扶貧、以政策扶貧”為重點的“立體式”扶貧,拓展產業扶貧思路和增收的渠道、辦法,增強貧困戶“造血”功能,鞏固提高扶貧成果。為鼓勵和引導更多的黨員、科技示範戶助力、支援精準脫貧。農場按照“多措並舉”“全民參與”“扶貧扶智(志)”的原則,建立了“科技示範戶(黨員示範戶)+貧困戶”一幫一脫貧機制,通過注資60萬元生產資金,幫助7戶黨員示範戶、5戶科技示範戶與12戶精準貧困戶有效銜接和牽手對接,使貧困戶“有技可學、有利可獲”,進一步鞏固貧困戶脫貧成果、拓寬貧困戶增收渠道。農場將扶貧與大棚綜合利用相結合,採取“農場出資、扶貧對接單位+貧困戶出勞、收入歸貧困戶”的方式,把20棟木耳大棚全部分配給有勞動能力和種植意願的19戶精準貧困戶種植。科技園區、扶貧辦和各幫扶單位通過技術指導培訓、勞務幫助、聯繫銷售渠道等途徑,對貧困戶的木耳栽培期間的管理將進行全程跟蹤,幫助他們增產增收,其中機關及各幫扶單位黨員幹部適時為貧困戶採摘木耳200餘人次。

針對貧困戶多數是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現象,農場建立了“基本醫保+“一站式”醫療救助+慢性病補貼+大病救助”的救助體系,進一步提高對因病致貧的貧困人口保障水平。2018年為4戶5名貧困戶辦理慢性病補貼18566.45元,為2名貧困戶發放一站式救助金4316.8元;為2名貧困戶發放大病救助金10000元;為8名貧困戶發放殘疾人兩項補貼12100元。同時為38戶74人建立了健康檔案,明確簽約的家庭醫生,為貧困戶提供了492元10項健康體檢。

針對因學致貧的9戶貧困戶,農場嚴格落實上級有關教育扶貧政策,為貧困家庭學生資助學費等3.725萬元。其中,為2名小學生免學雜費、書費,並給予1000元補助;為1名初中生免學雜費、書費,並給予1250元的補助;為1名高中生免學雜費、住宿費,並給予2000元的補助;對考入大學的1名大學生救助1.2萬元;對已經就讀的4名大學生,分別給予5000元的補助。同時進一步動員社會各方面的力量開展愛心助學活動,農行、種子公司等共為貧困學生愛心助學1500元。

依託精準扶貧服務中心按月、按季有計劃的給貧困戶派送米麵油和生活必需品及衣物等,摺合現金每人每年1600元以上,共計16.79萬元。同時,發動全場黨員幹部捐款共計92792元,助力精準脫貧。

截止目前,農場已為9戶無住房的貧困戶安排了廉租房,並免收物業費、衛生費;為8戶貧困戶申請了無住房補貼;在取暖救助上,除民政局每年每人給予的706.78元的取暖補助外,農場為21戶貧困戶報銷取暖費21000元等,切實讓各項扶貧舉措落地生根。貧志雙扶為脫貧攻堅固本培元

創業農場貧困戶王順和低保戶溫欣在接受農場的幫扶和鼓勵後,深深感受到了黨的關懷,二人於近日在扶貧辦公室的介紹下分別向第二管理區、社區黨支部書記遞交了入黨申請書。貧困戶王順表示,他將利用所學到的栽培木耳和養殖技術再幫助其他貧困人員一起致富,同時叮囑家中還在上大學的女兒積極向上,爭取入黨,將來走上工作崗位以後,一定要報黨恩,在社會上要成為一名也能幫助更多人的好黨員。

創業農場在因戶施策,推進精準扶貧工作的同時,清楚的認識到只有扶心扶志,扶能扶智,才能治懶治愚,拔掉窮根。越是在攻堅階段,就越是要充分發揮“貧志雙扶”關鍵一招的作用。因此,這個農場更注重扶貧與扶志相結合,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切中要害,做好扶貧工作的關鍵“突破口”。農場通過技術培訓,讓貧困戶掌握一技之長,充分發揮人社科、科技園區、農業、畜牧等部門的職能作用,結合貧困戶需求,為貧困戶“量身訂製”技能培訓計劃,採取派出去學、請進門教與現場培訓相結合,為貧困戶開展食用菌栽培技術培訓;為提高貧困戶的木耳種植和果蔬栽培技術水平,組織貧困戶和幫扶單位分別參加農場及管局培訓6次,累計培訓120人次。

同時,農場積極為困難群眾搭臺清障,提高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能力,堅定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信心,增強“自我造血”功能。農場積極組織黨員領導幹部、各駐場單位、民營企業、社會組織及愛心人士與貧困戶結成對子,進行“一幫一”幫扶,建立黨員幹部聯繫卡制度,聯繫卡上詳細記錄黨員幹部的姓名、單位、聯繫電話以及被幫扶對象的家庭情況、實際困難等內容,並詳細列出黨員幹部“結窮親”的幫扶計劃、計劃完成時限等內容。各幫扶領導和幫扶單位開展定期走訪慰問活動,在給貧困戶送去米麵油等生活必需品外,主要是瞭解貧困戶現狀、幫助貧困戶解決實際困難問題、共同尋找脫貧項目和方法,提升貧困戶致富信心。為給貧困戶建立長效的脫貧機制,農場扶貧辦與幫扶單位多方努力聯繫幫助部分有勞動力的貧困戶聯繫工作和安置農場公益性崗位,或鼓勵貧困戶自謀職業的方式,為25戶有部分勞動能力的貧困家庭成員安排了環衛工、養路工、更夫、收銀員等工作崗位,將使他們的月收入增收1000-2100多元。同時,為13戶家庭成員辦理退休手續,確保他們實現了長期脫貧。農場還專門建立了責任愛心超市,貧困戶可以定期免費領取農場提供的鍋、碗、盆、米、面、油等日常生活用品及衣物,既送溫暖、更送志氣,切實從思想上、精神上,幫助貧困群眾鼓足精氣神,樹立脫貧的信心、堅定致富的決心。

創業農場黨委書記範光林對全場幹部職工提出:“我們要繼續強化脫貧攻堅戰,堅持在落實各項政策的同時,要創新方式方法,保證脫貧不脫幫扶、脫貧不脫項目,鞏固提高貧困人口家庭收入,實現脫貧項目到戶、受益到人,保障長期受益,有效防止返貧。”

2019年創業農場將繼續保持旺盛的精神狀態和工作幹勁,聚焦薄弱環節,創新思路,精準施策,推動責任落實、工作落實、政策落實,苦幹、實幹加巧幹,在著眼長遠科學推進中全力而行,在為民排憂解難中構築改革發展新優勢,在鞏固提升脫貧攻堅中努力提高農場職工群眾生活水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