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新建小區需配社區用房少於600平方米不予驗收

近日,《佛山市南海區城鄉社區配套公共服務用房建設和管理實施辦法(試行)》(簡稱《辦法》)正式出臺,進一步規範南海城鄉社區配套公共服務用房的規劃、建設、驗收、移交、使用和管理,提升城鄉社區治理和服務水平。

《辦法》對新建住宅(含商住用地內兼容住宅)的社區用房作了明確規定,要求社區用房建築面積原則上不低於住宅總計容建築面積的1%,且最低應不小於600平方米,需配備水、電、衛生、通信、消防和無障礙等基本設施,配備簡單裝修,不按此標準建設的新建小區將不予通過驗收。

■現狀:居民對社區用房需求增多

早在2010年,南海出臺《關於加強佛山市南海區城鎮社區建設工作的通知》,創新提出國有土地出讓的住宅項目開發商需無償提供社區用房,用於社區配套服務設施建設。尤其是設定了新建住宅項目配置社區用房的面積標準,在全市開了先河。

南海區民政局有關負責人介紹,由於當時尚處於探索階段,相關配套措施還未能落實,對社區用房的裝修、規模等細節問題未曾考慮周全,對社區用房的驗收移交,以及物業管理、產權辦理等後續問題未作進一步說明,各鎮街對社區用房的使用管理做法也未有統一標準,造成交付延遲。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8年底,從2010年實施新建住宅項目配建城鄉社區配套公共服務用房(社區用房)以來,新建住宅項目共配套建設(含報建)社區用房約15萬平方米,其中約三分之一已交付所在的城鄉社區使用。

“入住十幾年,一開始沒有社區居民活動的場所,2016年底建了一個兩層的服務中心,組建了社區自我管理小組,設立了黨群服務中心。現在比以前好多了,居民可以在裡邊唱歌、跳舞,小朋友可以來學畫畫,還有便民諮詢點,為業主提供小孩入學之類的諮詢。”裡水鎮錦繡藍灣的業主、志願者冼碧儀深有感慨。

作為社區用房的受惠者,冼碧儀直言:“隨著社區業主越來越熱衷於參加服務中心活動,這個兩層的服務中心空間一定程度受限,她和業主們最大的希望是,在服務中心外也能建一個24小時的讀書驛站。”

“南海現有城鄉社區286個,部分老舊社區,尤其是超10萬人口的社區,按人均來算社區用房很難達標。”南海區民政局有關負責人表示,這些都是導致社區用房建設需要規範和提升的緣由。

■要求:社區用房不低於600平方米

針對上述困難,《辦法》作了針對性要求:城鄉社區配套公共服務用房,要與建設項目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驗收、同步投入使用,如果建設項目需分期完成,城鄉社區配套公共服務用房原則上應按開發建設總量進行統一規劃,安排在首期建設和交付使用。

值得注意的是,《辦法》對配建公共服務用房的面積提出了要求,新建住宅(含商住用地內兼容住宅)項目配建的建築面積原則上不低於住宅總計容建築面積的1%,且最低應不小於600平方米,最高可不超過2500平方米。同時,社區用房作為公共配套設施,不能列入住宅物業的可售建築面積和建築分攤面積。公共服務用房應為獨立成套的單體空間,交通便利、空間寬敞、設施完善。

城鄉社區配套公共服務用房的設置方案要先徵得民政部門同意後,規劃部門再核發《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對未達到配建標準和要求的規劃設計方案,規劃部門不予審批核發《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

“時代花生苑項目的公共服務用房採取獨棟設計,靠近主幹道位置,交通很便利,方便業主使用。”時代中國佛山公司開發總監鄭漢武說,南海對社區配套公共服務用房的要求越來越規範,位於裡水大道中的時代花生苑項目,在報總規前,就先將城鄉社區用房的設置方案報給裡水社工局,公共服務用房的建築設計、功能設置都充分與裡水鎮政府、裡水社工局溝通後再落地。該項目2017年開建,目前正在竣工階段,與之同步竣工的還有1090平方米的社區用房,預計今年9月可交付使用。

■扶持:改建社區用房可一次最高補20萬

針對一些開發商“以次充好”的社區用房沒法投入使用問題,《辦法》明確規定了配建要求。要求社區用房要按照《佛山市公共設施配套標準》有關規定,集中配置在地上建築一層或二層,便於開展服務和活動的位置,不得與住宅區垃圾收集點、公廁合設。不得設置在只對小區居民開放的小區內部,宜面向市政道路;不得配置在地下層、半地下層、夾層或架空層。並要求配備水、電、衛生、通信、消防和無障礙等基本設施,配備簡單裝修,裝修標準應不低於物業服務用房裝修標準。

為了倡導建立區、鎮(街道)、城鄉社區和社會力量協力扶持社區用房建設使用的相關機制,共同為城鄉社區承接、使用好公共服務配套用房創造必要條件,《辦法》還規定,城鄉社區改建(裝修)社區公共服務配套用房達到600平方米及以上的,可以申請區財政最高20萬元的一次性補貼,用於購置配套設施和改善服務設施等,每個城鄉社區只能申報一次。

《辦法》還明確,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與開發建設單位要做好社區用房驗收移交工作,認真核驗相關配建資料,雙方簽訂《城鄉社區配套公共服務用房移交協議書》,對社區用房進行統一接收、登記和管理,並將社區用房的接收主體和使用主體情況報區級民政部門備案。

同時,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要在取得城鄉社區配套公共服務用房《不動產權證書》之日起3個月內,完成確權資料(主要包括房屋圖紙、照片、《不動產權證書》等)歸檔工作。

南海:新建小區需配社區用房少於600平方米不予驗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