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組織如何真正參與社區治理髮展?

近年來,成都積極探索與城市發展相適應的城鄉社區發展治理體系建設,在以黨建為引領、居民自治的基礎上,社會組織成為了社區發展治理的一支重要力量。據瞭解,目前成都的社會組織數量已超過了11000家,但有部分社會組織在發展中出現了問題與缺陷。那麼,成都的社會組織在參與社區發展治理中都有哪些成功經驗?又需要突破哪些難點?

民生關注|社會組織如何真正參與社區治理髮展?

成都市成華區保和街道辦事處副主任蔣怡告訴記者,他們的和美社就是一個社會組織發揮自身優勢、積極參與社區綜合體打造運營的優秀範本。據瞭解,和美社區綜合體大約八千多平方米,能夠服務8萬多名居民,經過一年多的“管委會+社會組織”的模式探索,他們充分發揮創女時代樞紐型社會組織的孵化培育能力,引入25家生活服務類社會企業和社會組織,同時培育孵化本土社會組織36個,例如遛彎公社、小步閱讀匯、天義矛盾糾紛調解工作室、文明養犬勸導隊等等,讓居民能夠享受不同類型的服務。“入駐項目都是在創女時代統一領導下,給居民提供上百場公益活動和課程,同時以低於市場價40%的費用為居民提供個性化服務,將5%的收益反哺社區基金,真正把實惠送到居民身邊”。

說到社會組織深度融入社區發展治理,提升社區綜合體服務水平的關鍵,社會組織創女時代負責人鄭勝蘭認為,選擇適合社區特點的社會組織以及合作互助的心態很重要。“第一,看人看團隊。第二,要轉換心態。雖然我們的合作是甲乙方的關係,但大家是在共同推進這個事情。”鄭勝蘭還表示,要想讓社會組織有效地融入社區治理髮展,必須重視解決社區服務專業人才缺乏和有效交流平臺、參與渠道匱乏的問題。

目前,成華區和美社區的綜合體運營模式受到了肯定,但在這個發展過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和思考。成都市成華區保和街道辦事處副主任蔣怡表示:“在社區綜合體運營實現完全自主造血循環發展之前,社會組織的運營成本還需要政府提供一定的經費支持。雖然培育孵化了一批社區自組織,但是走得出、立得住、叫得響的本土品牌還不多,需要在下一步工作中進一步加強。”

成都理工大學社區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副教授李向前分析說,近年來,成都市大力實施社區總體營造項目,每年投入支持社區營造的資金超過15億元,在未來,越來越多的公共服務將交由社會組織承接,這就對社會組織的工作服務能力以及社區如何引導社會組織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個是自身專業能力的提升,社會組織的使命到底是什麼,自身治理架構現代化以及人力資源管理水平的提升,特別是我們需要更多專業人才進入社會組織這個領域。第二就是社會組織的內外監督,如何來促進社會組織的規範發展。第三,社會組織要參與治理,就需要完善參與機制的問題,包括需要居民的認同以及搭建的平臺。”

四川臺記者 鄧婕 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