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陽曆史上的一代廉吏——陳民志

微風習習,春風送暖。四月的盤古大地,鮮花盛開,處處生機盎然。為進一步弘揚傳統文化,加強新時代廉政教育,在這陽光明媚的日子裡,4月6日,泌陽曆史上的一代廉吏——陳民志陵墓天官陵落成。當日,河南省陳氏文化研究會、駐馬店陳氏文化研究會、泌陽縣陳氏文化研究會以及其他有關省、市、縣陳氏文化研究會領導以及特邀嘉賓和來自全國、全省各地的陳氏宗親一道300多人匯聚一堂。

落成大典上,河南省陳氏文化研究會會長陳興波,河南省陳氏文化研究會黨組副書記陳宏斌共同為陳民志雕像揭幕,駐馬店炎黃文化研究會會長、市政協原副主席閆超,寧夏回族自治區企業家協會會長寧夏青龍管業集團董事長陳家興為陳民志紀念碑揭牌。

河南省陳氏文化研究會黨組書記、執行會長陳國明宣讀陳民志祭文,泌陽陳氏文化研究會會長陳剛作了陳民志的生平簡介。此外,參會宗親還向陳民志陵墓敬獻花籃。

據瞭解,陳民志的陵墓在今泌陽縣南河公園橡膠壩南頭河岸東廣場,後由於城市建設的進一步發展,在陵墓周圍要建設新的文化廣場,陵墓面臨被拆的風險。後來,在泌陽陳氏文化研究會和陳氏宗親的積極呼籲下,在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有關部門對規劃進行了調整,該陵墓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得到了較好保護,實現了傳統文物保護和現代城市建設的完美融合。

在成功保存陵墓舊址的基礎上,陳氏文化研究會又出資加高加固原有陵墓,並在陵墓周邊修建以陳民志生平事蹟為主要內容的廉政教育文化牆一座,建設小廣場一個,同時,又特別製作陳民志雕像和墓碑各一座,和陵墓、文化牆構成一個和諧的整體。

陳民志,泌陽縣人,明萬曆十三年(1585年)中舉,二十年(1592年)中進士。歷任吏部考工司主事,工部督水司郎中,賜封天官。曾受命督修北京皇宮保和殿。受命督修黃河時,曾傾囊捐私財三千金,以作經費。河工告成,又疏免附近州縣田賦和起夫派役及歲修之供。在任期間奉公勤政,清正廉潔,政績卓著,多次受到朝廷封賞。陳民志擅長書法,著有《皇明文萃》、《家教要略》、《田園集》等書。在京任職期間回泌陽故里省親時,不擺官吏威風。入境後便裝簡從,不騎馬不坐轎,不要地方官紳迎送招待,不讓人稱其為“大人”、“老爺”。隨行一名僕人,徒步往返,猶如平民百姓,決不驚動沿途鄉民。暮年告歸終養時,仍勤學苦讀,參與勞作,侍母至孝,教子尤嚴。臨終時囑告子女:我為官多年,兩袖清風,家無積蓄。死後喪事要從簡從略,一口棺木,隨身衣服足矣。要記住棺木下葬時,重開棺頂,讓鄉親父老再看我一次,知我視財產為身外之物,生不帶來,死不帶去。這樣,我九泉之下也就瞑目心安了。陳民志故後,家人遵其遺囑簡辦喪事,葬於泌陽縣城河南祖塋(今南河公園橡膠壩南頭河岸)。

陳民志是古代少有的泌陽籍名人,更是我國曆史上少有的廉吏清官。他的剛直不阿,清廉無私的為官之道被泌陽人民世代傳頌,婦孺皆知。泌陽縣誌也曾濃筆重彩記述他上述事蹟(見《泌陽縣誌》1994年版,第三十三篇第一章)。因此,建設和打造陳民志陵園,使之更加順應新時代的良好風尚,弘揚清廉吏風,為今人樹立廉吏楷模和推進鄉風文明,推進廉政教育,更具有深遠的政治和現實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