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影Q1:同比去年下降8%,小語種亮眼,藝術電影口碑票房倒掛


中國電影Q1:同比去年下降8%,小語種亮眼,藝術電影口碑票房倒掛



隨著三月份結束,第一季度的中國電影市場告一段落。回顧這瘋狂的三個月,既有著春節檔帶動起來的票房井噴,也有著小語種電影引進呈現的百花齊放,更有藝術電影遭遇的市場滑鐵盧。你方唱罷我登場,幾家歡喜幾家愁。無論好與不好,都已成過去,能夠被市場記住的,永遠是大浪淘沙後留下的精品(或者極品)。

一、票房頹勢明顯

今年第一季度中國大陸電影市場共產出票房186.15億元,雖然依舊是全年票房最火爆的檔期,但相比2018年的202.21億元,足足下降了8%。而從單月票房表現來看,除了二月份因為春節比去年更早的原因,其它兩個月都比去年同比有所下滑。

中國電影Q1:同比去年下降8%,小語種亮眼,藝術電影口碑票房倒掛


《娛評》製表


單片方面,《流浪地球》鶴立雞群,以破46億人民幣的驚豔成績成為中國影史票房亞軍。而上映前熱度驚人的《瘋狂的外星人》表現不如預期,重蹈了去年《捉妖記2》的覆轍,高空跌落。動畫片《熊出沒》系列穩紮穩打,雖然排名和去年一樣保持不變,但票房增加了一個億。都市愛情片《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高開低走,在前期成功引起了不錯的話題度和討論度後,由於口碑太差,沒有上演去年同題材《前任3》的票房奇蹟。

中國電影Q1:同比去年下降8%,小語種亮眼,藝術電影口碑票房倒掛


進口片方面,得益於變形金剛和漫威兩大IP,以及詹姆斯·卡梅隆無與倫比的號召力,第一季度的進口片打了一個漂亮的翻身仗。兩部破10億,一部接近9億的驚豔表現,為好萊塢的捲土重來開了一個好頭。更重要的是,榜單前十的四部好萊塢電影,口碑均可圈可點。尤其是《綠皮書》,藉著獲得奧斯卡最佳電影的東風,一舉打破了由《泰坦尼克號》保持的奧斯卡最佳電影內地票房紀錄(不算3D重映)。


中國電影Q1:同比去年下降8%,小語種亮眼,藝術電影口碑票房倒掛


《娛評》製表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大面積票補基本銷聲匿跡,今年前三個月電影平均票價總體較往年都有提升。相對票房的倒退,觀影人次的急速下降更值得行業警醒,如何留住觀眾的觀影熱情,比起數字上面的虛假繁榮,才是下一階段急需要思考的問題。

二、市場的多元化

可喜的是,雖然票房總體呈下滑趨勢,但電影的形式多樣性和引進國家的豐富性卻是歷年來所少見。一些小語種電影進入中國市場,以及動畫片的扎堆上映,讓國內電影市場呈現出百家爭鳴的景象。

在未進入前十榜單的華語電影中,動畫片《白蛇:緣起》表現讓人眼前一亮。經過近三年多的摸爬滾打,三部電影票房慘淡收場後,追光動畫知恥而後勇,推出了這部根據《白蛇傳》改編的悽美愛情神話電影。一經上映,即使排片被擠壓,卻依靠口碑迅速逆襲,連續三個週末呈現週日票房逆跌週六的陽曲線,最終成為追光動畫第一部實現票房盈利的作品,為國產動漫注入了一針強心劑。


中國電影Q1:同比去年下降8%,小語種亮眼,藝術電影口碑票房倒掛



而三月簡單堪稱日本的動漫季,一口氣引進了《朝花夕誓》、《夏目友人帳》、《我的英雄學院:兩位英雄》等好幾部日本的動畫作品。雖然由於裸發和高清資源已出等客觀原因,並沒有取得很好的票房成績,但中國市場的包容性卻像發出了一封邀請函,這個600億體量的市場歡迎任何國家的優秀作品走進來。

不僅如此,隨著市場的逐漸成熟和成型,小語種電影也喚發了勃勃生機。西班牙懸疑大導演奧里奧爾·保羅帶來的《海市蜃樓》,讓國人領略了一把燒腦的快感;泰國的《把哥哥退貨可以嗎?》,讓人感受了一把泰式溫情片的味道;荷蘭的《狂暴兇獅》,讓觀眾知道原來除了好萊塢之外,其他國家也有這麼重口味的血腥恐怖片;德國的《精靈怪物:瘋狂之旅》,則通過歐洲式的人文關懷,讓動畫片迴歸到最本質的純真。

中國電影Q1:同比去年下降8%,小語種亮眼,藝術電影口碑票房倒掛


同時,奧系電影也不甘示弱。愛爾蘭的《養家之人》只是開胃小菜,真正讓普通觀眾接受所謂的得獎電影,則要首推《綠皮書》和《波西米亞狂想曲》。前者票房口碑雙豐收,後者則打破了藝聯上映電影的票房紀錄。

三、藝術電影遇冷

2019年第一季度誕生了幾部高口碑的國產藝術片。《四個春天》、《過春天》、《地久天長》三部電影是其中最傑出的代表。

中國電影Q1:同比去年下降8%,小語種亮眼,藝術電影口碑票房倒掛


從下表可以看出,三部電影的口碑可謂是十分優秀,豆瓣的分數甚至都有機會進入華語年度前十,但無一例外的是票房集體撲街。表現稍好的《地久天長》憑藉柏林電影節最佳男、女演員的光環,也僅是拿下了不足五千萬的票房,離發行方的預期相差甚遠。而另外兩部則全部在千萬線上徘徊,相比於歐美很多國家成熟的電影市場,這樣的商業表現算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中國電影Q1:同比去年下降8%,小語種亮眼,藝術電影口碑票房倒掛


《娛評》製表


實際上,對於普通觀眾來說,來到電影院首選肯定是商業大片,或者話題度擴散的熱門電影。對於藝術電影,往往是敬而遠之,甚至很多人主觀上認為,藝術電影就不適合在電影院觀看。這樣的觀點有一定道理,畢竟藝術電影很多晦澀難懂,且沒有大場面或者複雜的劇情來吸引觀眾。但作為電影的一個重要分支,其代表的技術水準往往是行業標杆,這方面商業大片無法給予。而上述三部作品在敘事方面已經做到儘量照顧觀眾的感受,說不好看實在是有些牽強。

在如今紛繁複雜的電影市場,一部電影如果沒有很好的宣發、或者精準到位的宣發,最後的結果很有可能是曲高和寡、無人問津。酒香也怕巷子深,在競爭越來越激烈的市場環境下,作為投資方不應該僅僅只是抱怨觀眾欣賞水平不高、或者被其它電影打壓。事實上,中國觀眾的眼界已經比原來進步太多,放在幾年前,很難想象《綠皮書》能夠取得這麼好的票房成績。

中國電影Q1:同比去年下降8%,小語種亮眼,藝術電影口碑票房倒掛


破解藝術電影票房不高的困境,除了國家政策的繼續支持,電影製片方和發行方也要從自身找原因,有時候,病毒式營銷也有其可取之處。《地球最後的夜晚》失敗的原因不在營銷本身,而是電影完全名不符實,但它為這種類型片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借鑑模式,剩下最關鍵的問題就是如何找好那個爆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