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在中東地區的滲透有哪些?請詳細說明其在也門、敘利亞、伊拉克和黎巴嫩的部署?

記者雷湘平


伊朗的影響力在整個中東地區蔓延。它的武裝代表,往往是伊朗士兵,推動了伊朗在敘利亞,伊拉克,黎巴嫩和也門的利益。伊朗在這些國家的活動引起了該地區及其他國家的關注,與沙特阿拉伯領導的遜尼派阿拉伯國家繼續加強外交和言論活動,以對抗伊朗的野心。

伊朗對伊拉克庫爾德斯坦的滲透

伊朗在庫爾德地區取得了很大進展,美國,以色列和盟國認為這是一個新生的盟友,親西方,而且主要是民主的。雖然伊朗和庫爾德斯坦關係的一些細節仍然含糊不清,但顯然伊朗已將自己定位為伊拉克庫爾德軍隊的可靠軍事支持者,填補了西方由於其溫和支持而留下的真空。

伊朗的動機是基於其出口革命和挑戰西方的目標伊朗對庫爾德斯坦的滲透使得德黑蘭不太可能使包括以色列和美國在內的主要對手在與伊朗接壤400英里的地區獲得穩固的立足點。

如果西方繼續優先考慮伊拉克和土耳其的利益而不是庫爾德人的利益,那麼庫爾德斯坦成為以色列,美國和歐洲盟友的期望可能會處於危險之中。由於庫爾德人繼續對西方的軍事和政治支持感到失望,伊朗發現了許多擴大其在伊拉克庫爾德斯坦的政治,經濟和軍事影響的機會。

伊朗對敘利亞的滲透

伊朗是敘利亞內戰的主要參與者,決定了親阿薩德聯盟在當地的戰鬥,控制敘利亞-伊拉克和敘利亞 - 黎巴嫩過境點,控制敘利亞中軸線,領土毗連,以及後勤和商業軸線。

2012年開始的伊朗軍事介入敘利亞,旨在挽救阿薩德政權,鞏固伊朗在該國的長期影響力。根據伊朗的方法,需要一些軸來保護阿薩德政權,這與敘利亞的地理控制和指揮控制一起是伊朗影響力的關鍵工具,也是控制什葉派新月和創造連接伊朗和地中海的陸地走廊。

領土毗連:伊朗正在逐步佔領一些關鍵地區,以便在伊朗和地中海之間建立一個連續的領土存在,首先瞄準更容易的部分然後前往更困難的部分:敘利亞 - 黎巴嫩邊界,其次是大馬士革周邊地區,伊拉克 - 敘利亞邊境,東西戰略鉸鏈,現在敘利亞南部。

後勤:從伊朗到敘利亞通過伊拉克,從那裡到黎巴嫩(陸路和空中)的主要供應走廊。這條軸對於伊朗在敘利亞的能力建設及其向其代理人運輸部隊,武器和後勤支援至關重要。

商業和貿易軸:在過去幾年完全關閉後重新開放。它將沿著M5國際公路從敘利亞北部延伸到南部的“脊柱”,從土耳其到約旦和海灣國家通過敘利亞。這條軸將有助於敘利亞的經濟重建,並減輕伊朗的一些經濟負擔。

伊朗對黎巴嫩的滲透

黎巴嫩長期以來一直是伊朗外交政策和地緣政治願望的核心,其歷史可以追溯到1982年,伊朗在整個中東地區擴大其意識形態影響力的首選戰略是“真主黨模式”。1982年以色列入侵黎巴嫩南部後,伊朗幫助在黎巴嫩建立了真主黨,伊朗為真主黨的軍事和社會提供資金服務使該集團能夠鞏固其作為黎巴嫩什葉派社區保護者和提供者的作用。這個核心選區為真主黨和伊朗爭取整個中東地區的主導地位提供了基礎。

儘管真主黨的言論目標是將黎巴嫩從外國佔領中解放出來,但它毫不掩飾其對伊朗的忠誠或支持。真主黨首先是伊朗政權的工具,它承諾效忠伊朗革命創始人,伊朗第一任最高領導人阿亞圖拉·霍梅尼提出的理想。

伊朗向真主黨提供了每年約2億美元的資金,2016年6月,真主黨秘書長哈桑·納斯拉拉宣稱:“ 我們的收入,支出,吃的一切,飲料,武器和火箭都來自伊朗,只要伊朗有錢,我們就有錢。”

真主黨作為伊朗政權的外交政策工具的功效是雙重的,包括硬實力和軟實力目標。硬實力方面是該組織的激進“抵抗”特徵。同樣重要的是真主黨的軟實力方法,該方法用於在真主黨控制下的黎巴嫩南部地區植入和傳播伊朗的革命意識形態。


走進伊拉克



首先需要明確的是,伊朗屬什葉派主導的神權政治體制。在歷史上,什葉派在伊朗就有很強大的影響力。1979年,霍梅尼領導的伊朗伊斯蘭革命推翻了巴列維王朝後,就開啟了向周邊國家輸出革命的進程。伊朗周邊國家,包括伊拉克、巴林、也門、敘利亞和黎巴嫩都有什葉派政治力量的存在。雖然什葉派在整個伊斯蘭世界是少數派,約佔總人數的20%,但什葉派在很多國家卻佔多數,比如伊拉克、巴林、阿塞拜疆等。因而,即使沒有“輸出革命”的目標,伊朗的什葉派和其他國家的什葉派之間有天然的親近感。

伊朗向外輸出什葉派宗教理念,增強自身的影響力的方式由以下幾個方面:第一,積極扶植親伊朗的政治力量,比如伊拉克的什葉派政黨、黎巴嫩真主黨、也門的胡塞武裝等。第二,直接派兵支持,比如在敘利亞內戰和伊拉克打擊極端組織“伊斯蘭國”的戰鬥中,伊朗都派出相應的軍隊進行直接的支持。第三,提供資金支持。主要是向黎巴嫩真主黨、也門胡塞武裝和相關的反政府力量提供資金支持。第四,直接進行理念輸出。比如,針對巴林就採取的是宣傳什葉派宗教理念,以動搖作為遜尼派王室的統治基礎。
綜上,不難發現,伊朗在中東地區輸出什葉派宗教理念的方式主要是扶植代理人,而且在每一個國家都扶植相關的代理人。在也門扶植反政府武裝力量胡塞武裝,在敘利亞積極支持阿薩德政府,在伊拉克支持親伊朗的什葉派政黨,在黎巴嫩主要支持真主黨。當然,根據具體的情況不同,選擇支持的手段也不同。然而,目標只有一個就是擴大伊朗在整個地區的影響力。


叢培影博士


伊朗歷史上是波斯,因信奉穆斯林聖教什葉派史稱“黑衣大食”。其地理位置和阿拉伯半島隔海相望,自然條件原油儲量世界前五。其民族擅於航海、經商。貿易通過阿拉伯半島輻射非洲。兩伊戰爭中其僑民流落也門,阿聯酋,敘利亞,卡塔爾等國甚多,也是由於自波斯統治時期,很多家族與阿拉伯半島結成世代血親關係,因此伊朗對阿拉伯地區的航運和貿易影響深遠。兩伊戰爭實際上是阿拉伯世界石油國家興起後而發生的同伊朗的利益衝突,戰後歐佩克海灣國家贏得了更多的市場份額和話語權,但作為伊朗近鄰的伊拉克貌似戰勝卻沒有取得期待的利益,反而背上了沉重的債務,由此產生阿拉伯集團內部的反目,從而導致了伊拉克戰爭。戰敗後的伊拉克什葉派掌權,由於伊拉克更臨接敘利亞,從而使得什葉派勢力自北向南延阿拉伯半島西岸的全面登陸。與其說是教派之爭,不如說是經濟利益的直接衝突。其主要矛盾就是圍繞石油貿易,原油生產,地區工業發展中產生的競爭這個中心。大炮一響黃金萬兩,誰要想中東和平就在中東以外地區發動戰爭,那麼各位大亨就都老老實實悶頭髮財了,你們都不打了,各位老闆急啊,咱自己堵一把吧,甭管是油還是糧食反正有機會掙。


綠化樹465


美國的反伊朗的政策貫穿在中東各個角落,為保護以色列,對反以的國家痛下死手。不惜用最野蠻的手段, 最先進飛機導彈,消滅了伊拉克,利比亞等國。樹規立威,其他阿拉伯國家,不得不投靠美國,結夥制裁伊朗。伊朗為了伊斯蘭教派,為了保衛自己生存,尋找盟友,支持反美國及其走狗以色列沙特的武裝組織和力量,結成統一戰線。不是滲透,而是反對美國侵略必要的戰略,真正搞滲透的萬里迢迢到中動鬧事的美國強盜。


zhujinyou古稀可期


伊朗以前是親西方的政權,自從伊斯蘭革命後遭到西方國家的多輪經濟制裁,主要和西方國家的衝突是他潛在的伊斯蘭革命輸出,周邊的也門胡塞武裝,黎巴嫩真主黨伊拉克等等都是他的潛在目標,不過伊朗目前國內的經濟狀況確實捉襟見肘連咋們中國崑崙銀行也停了業務往來,後續也是岌岌可危自身難保


小王子1348


伊朗可以說是伊斯蘭什葉派的壇主,其影響力遍及整個中東地區,有政治,宗教,經濟,軍事實力,能與美國西方抗衡的地區大國!也門的胡塞武裝,黎巴嫩的真主黨,及伊拉克,敘利亞的什葉派都有它一呼百應的實力派組織!


北京老馬3


這得問伊朗和美國人他們最清楚。


用戶9610265037192


支持真主黨胡賽武裝和哈馬斯,提供武器幫助訓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