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有哪些名人?

Timor丶85266900


山東自古就是名人輩出之地,儒家學說的創世人孔子,孫子兵法的撰寫者孫武,豪放派詞人辛棄疾,婉約派詞人李清照,民族英雄張自忠......,他們都是山東人。

當然了山東的名人還有很多,今天我們重點說一些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立,作出巨大貢獻的開國將軍吧。

孔慶德開國中將

孔慶德山東曲阜保寧村人,1927年開始參加國民革命軍,在這期間參加了中央蘇區領導的反圍剿戰爭,為擴大農工紅軍的影響力,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第五次圍剿戰爭之後,孔慶德開始和紅軍,走上萬里長徵路,在這期間爬過雪山,翻過草地,渡過大渡河......,躲過了各種敵人的圍追堵截,最終跟隨紅軍的隊伍,到達了革命聖地延安。

抗日戰爭時期,歷任營長,團長等職務,參加的著名的戰役有陽明堡戰役,彭德懷領導的百團大戰,為中國的抗日戰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解放戰爭時期,參加瞭解放上黨、邯鄲、鄧縣、襄陽和跟隨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的戰役,為中國的解放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新中國成立之後,孔慶德被授予中將軍銜。

劉興元開國中將

劉興元山東莒縣人,優秀的中國共產黨元,無產階級革命家,馬克思主義的忠實擁護者。歷經土地革命戰爭,八一南昌起義,兩萬伍千里的紅軍長征路,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為中國抗日戰爭取得最終的勝利,和建立新中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新中國成立之後,劉興元被授予開國中將,榮獲二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以及解放勳章。

孫繼先開國中將

孫繼先山東曹縣人,土地革命時期參加了中央蘇區領導的第三、四次反“圍剿”鬥爭。

紅軍長征的時候,任紅一軍團第一師一團一營營長,率部參加了四渡赤水、突破烏江,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等著名的戰役,為保持工農紅軍的實力,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抗日戰爭時期,孫繼先擔任山東縱隊第二支隊隊長,參加了常生口、黃底崖等戰鬥,並且在魯南等地區多次帶領部下,粉碎敵人的“圍剿”“合圍”。為中國的解放戰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解放戰爭時期參加了孟良崮戰役、濟南戰役、淮海戰役、渡江戰役,為中國的解放事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新中國成立之後,孫繼先被授予開國中將軍銜。

山東的將領還有:邢世忠上將,張文臺上將,張連忠上將,黃獻中上將,於際訓中將,張建啟中將,劉成軍中將,白崇明少將,黃義昌少將,楊洪立少將,高太存少將,張思敬少將,陳澤亮少將,趙勝一少將,吳長方少將......


史學達人


文史頻道第163期之齊魯名士

山東作為孔子故鄉,自古以來英雄輩出,今天筆者給大家介紹一位儒將,他就是遲浩田將軍。


遲浩田出生于山東招遠縣的一個小村落,家中一貧如洗,經常因為吃頓飽飯而發愁。

但即使是這樣貧困,遲浩田將軍的母親依然支持他去讀書,因為母親覺得只有讀書識字,才能脫離貧困,找個體面的工作補貼家用。

可是好景不長,1941年日本人佔領招遠,在當地實行了大掃蕩行動,搞得老百姓沒有了活路。無奈之下母親送遲浩田將軍參加抗日武裝,來抵抗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

因為讀過幾年書,遲浩田將軍進入部隊擔任文職,從部隊文書開始做起,很快得到上級首長的重視,成為一名正式的八路軍戰士。


抗日戰爭勝利前夕,遲浩田將軍被派到抗日戰場上參加戰鬥,真正地見識到了戰爭的真實性和殘酷性。

1947年解放戰爭期間,遲浩田將軍率領2名解放軍戰士,通過地下水道進入敵方指揮所,俘虜參加師長在內的1000多人,創造了個人俘虜戰俘的記錄。

從這個時候開始,憑藉戰功的遲浩田將軍逐步獲得提拔,到新中國成立時他已經是一位營級幹部,負責部隊的政工部門工作。


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黨中央和毛主席決定派志願軍入朝作戰,遲浩田將軍被編入27軍任營部指導員,負責政治思想工作。

27軍是志願軍的王牌軍隊,在朝鮮戰爭中參加了舉世聞名的長津湖血戰,這次戰役是和上甘嶺戰役一樣激烈,我軍將士和美軍進行了拉鋸戰,戰鬥進行到最後甚至開始了白刃戰,在英勇的志願軍戰士的猛烈進攻下,美軍逐漸抵抗不住敗下陣來,這次戰役共消滅了敵方5000餘人,美軍傷亡慘重。遲浩田將軍正是在27軍中擔任指導員。朝鮮戰爭結束後,遲浩田將軍隨部隊返回國內繼續服役。

1955年我國第一次授銜儀式上,遲浩田將軍被授予少校軍銜,以表彰他在朝鮮戰場上的傑出貢獻。

遲浩田將軍還參加了唐山大地震的救災,救出了許多埋在廢墟下的生命。


對越自衛反擊戰爆發後,遲浩田將軍帶領軍隊進入越南前線,參加了著名的老山戰役,沉重地打擊了越南的囂張氣焰。

立下赫赫戰功的遲浩田將軍,於1992年擔任軍委副主席和國防部長,成為我軍的高級將領。



遲浩田將軍從一名普通戰士成長為我國的高級將領,是整個中國的驕傲,也是整個山東人民的驕傲。

現在的和平是這些英勇無畏的鋼鐵衛士們換來的,請珍惜和平,遠離戰爭。

—End—



文史頻道


山東,古為齊魯大地,歷史悠久,在中華文明的發祥和發展中作出了重大貢獻,山東歷史上人才輩出,不勝枚舉,主要有舜、姜子牙、孔子、孟子、莊子、晏子、司馬穰苴、管仲、顏子、孫武、孫臏、魯班、墨子、曾子、左丘明、吳起、扁鵲、荀子、......諸葛亮、諸葛瑾、孔融、王粲、王羲之、賈思勰、顏真卿、辛棄疾、李清照、戚繼光、蒲松齡、東方朔、張海迪、劉墉、張自忠.....唐國強、鮑國安、郭冬臨、朱時茂、范冰冰、黃曉明、莫言、季羨林等等諸多名人,答主無法一一例舉完,在此簡單介紹一位。


顏真卿:

顏真卿,祖籍山東臨沂人,出生於西安,他作為書法家被人們所熟知,而他也是唐朝著名的忠臣,因抵抗安史之亂有功,官至吏部尚書、太子太保,封魯郡公,後因拒絕叛賊李希烈的勸降而被縊殺。

公元783年。李希烈叛變,唐德宗決定派顏真卿前去傳達旨意,宰相李勉等人勸他不要去,顏真卿說:“聖旨能逃避嗎?”到了李希烈帳中,顏真卿宣讀聖旨,李希烈的部下衝進來拿著刀、槍辱罵、威脅顏真卿,見顏真卿面不改色,李希烈才叫部下退下。

之後李希烈喊來同黨,讓他們勸顏真卿為他的宰相,顏真卿破口大罵,並問他們知道自己兄長顏常山不?當初被安祿山俘虜後,仍破口大罵安祿山。眾人聽了顏真卿的話面盡失色。李希烈之後在旁邊挖了個坑說要活埋他,顏真卿仍面不改色。張伯儀兵敗時,李希烈將張的旗幟和被俘虜士兵的耳朵拿顏真卿看,顏真卿痛哭撲地,氣絕後又甦醒,從此不再與人說話。李希烈手下週曾、康秀林想殺掉李希烈,尊顏真卿為帥,後事情敗露,周曾等人被殺,顏真卿估計自己一定會死,於是寫好遺書。


李希烈稱帝時,派人去詢問登基的儀式,顏真卿說:“我只記得諸侯朝見皇帝的禮儀。”後來,唐軍日益強大,李希烈決定殺掉顏真卿,於是派宦官前去殺掉顏真卿。宦官到了說:“有詔書。”顏真卿拜了兩拜。宦官說:“應該賜死你。”顏真卿說:“老臣沒有完成使命,有罪該死,但使者是哪天從長安來到?”宦官說:“從大梁來。”顏真卿罵道:“原來是叛賊,何敢稱詔。”於是被縊殺,享年七十六歲。當李皋聽到顏真卿被害的消息後,為他流淚,三軍也為之痛哭。


半年後,叛亂平定,淮西節度使陳仙奇派軍護送顏真卿靈柩回京,唐德宗為他廢朝五日,追贈司徒,諡號“文忠”,另贈錢五十萬、粟二百碩。

如有錯誤,望斧正。


司馬長史


山東是中國古代思想文化的發源地之一,具有悠久的歷史與燦爛的文化。作為孔孟之鄉的山東,其歷史名人輩出,不勝枚舉。從古代儒家之孔孟,到近代抗日名將張自忠,再到現代人民的好公僕焦裕祿等等。現列舉幾位如下:

孔子(前551年-前479年)

孔子,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祖籍今河南夏邑,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說創始人。孔子倡導“仁”、“禮”的學說,他擁有弟子三千,其中賢才有七十二位。他首創“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等教育主張與私學教育。其言論集《論語》一書集中了儒家思想之精華,他的學說影響了中國社會2500年之久,被國際學術界定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張自忠(1891年-1940年)

張自忠,山東臨清人,著名的抗日將領、民族英雄,第三十三集團軍總司令,國民黨陸軍中將加上將銜。張自忠先後參加了臨沂保衛戰、徐州會戰、武漢會戰、隨棗會戰與棗宜會戰等,在臨沂保衛戰中擊潰板垣師團,保障了臺兒莊戰役的勝利;在隨棗會戰中殲滅日軍輜重部隊,迫使日軍放棄攻擊襄陽;在冬季攻勢中殲滅日軍第十三師團第一零三旅團;在棗宜會戰中被日軍包圍,張自忠戰死殉國,是抗戰期間中國犧牲的最高軍銜將領,後被追授為二級上將。

焦裕祿(1922年-1964年)

焦裕祿,山東淄博人,原蘭考縣委書記,人民的好公僕,革命烈士。焦裕祿在困難時期敢於擔當,他以高度的革命精神,對幹部和群眾進行革命傳統教育,激起全縣人民群眾抗災自救的鬥志,掀起了挖河排澇、封閉沙丘、根治鹽鹼的除害高潮。在與自然災害的鬥爭中,焦裕祿同志以身作則、帶病實幹、嚴於律己、關心群眾,最終積勞成疾,不幸去世。焦裕祿在困難面前不退縮,迎難而上、無私奉獻的精神值得後人學習。

戚繼光(1528年-1588年)

戚繼光,山東蓬萊人,明朝抗倭名將,傑出的軍事家、書法家、民族英雄。戚繼光在東南沿海地區抗擊倭寇十多年,一舉蕩平多年肆虐東南沿海的倭患,確保了沿海地區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後又抗擊蒙古部族十多年,捍衛了北部邊疆的安全。戚繼光著有《練兵實紀》等兵書,他又是一位兵器專家,他改造和發明了各種火攻武器,富有創造性的在長城上修建空心敵臺。戚繼光可謂是軍事實踐與理論方面難得的人才。

劉興元(1908年-1990年)

劉興元,山東莒南人,開國中將。1931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併入黨。抗戰爆發後,劉興元任八路軍第115師工兵營政治委員、師教導大隊政治委員。率部參加汾離公路三戰三捷和同蒲路破襲戰。1940年任第115師東進支隊政治部主任,參與建立魯南抗日民主政權和發展抗日武裝。1943年參與指揮贛榆城戰鬥和強攻臨沂戰役。解放戰爭中參加四平保衛戰,率部參加遼瀋、平津、安新等戰役。1990年在北京逝世,享年82歲。

吳佩孚(1874年-1939年)

吳佩孚,山東蓬萊人,民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愛國者、革命軍一級上將、官至直魯豫兩湖巡閱使、十四省討賊聯軍總司令。投身北洋後,成為直系首領曹錕的第一戰將和智囊。吳佩孚善於用兵,曾一戰安湘、再戰敗皖、三戰定鄂、四戰克奉,被譽為“常勝將軍”。吳佩孚廉潔自守,為人忠直,算得上民國時期政壇軍界中的明星。在抗戰中華北淪陷後,吳佩孚用自己的生命詮釋了中華民族不可侵犯的氣節。

山東名人遠遠不止這些,還有眾所周知的孟子、孫斌、墨子、魯班、諸葛亮、賈思勰、李清照、張擇端、蒲松齡等等。


野史也是史


1998年10月28日,原臺“空軍總司令”、“國防部參謀總長”王叔銘在臺北逝世,終年93歲。逝世後安葬在五指山國軍示範公墓特勳區。


王叔銘是山東諸城人,黃埔一期生,與胡宗南等同編在學生四隊。畢業後進入軍事航空學校學習。後被選送至蘇聯空軍第二軍事航空學校學習。此間,由於受蘇聯革命氛圍的影響,王叔銘追求進步,加入了黨組織。後又在蘇聯空軍高級戰鬥轟炸學校、將校飛行視察專門學校學習。王叔銘勤奮刻苦,成為一位技術全面的一流空軍軍官。

1931年,王叔銘歸國。蔣獲知王叔銘已加入黨組織,下令將王叔銘逮捕入獄。幸得主持空軍事務的毛邦初(蔣原配毛福梅的親侄)出面力保,王叔銘才逃過一劫。自此,王叔銘忠心追隨蔣。

1933年,王叔銘進入國民黨中央航空學校高級班進修,畢業後留校任教。後任空軍第2隊代理隊長,曾率空軍參加平息福建事變和第5次“圍剿”。1935年赴意大利學習考察空軍,回國後任中央航空學校洛陽分校主任、空軍轟炸機2隊隊長等職。

抗戰爆發後,國民政府組建空軍士官學校。蔣親任校長,王叔銘出任教育處長,為培養中國軍隊的飛行人員做了大量工作。

1938年楊傑出任駐蘇大使,王叔銘駐蘇空軍武官。此間,他積極活動,為購買蘇式戰機和爭取蘇援做出了一定貢獻。



1940年,王叔銘回國。先後任空軍第3路司令、空軍士官學校教育長、空軍第5路司令、雲南省防空副司令、昆明城防副司令、飛虎隊參謀長等職。 抗戰期間,曾指揮空軍參戰滇西、豫西、鄂西、鄂北、中原等空戰,個人出戰230餘次,因作戰勇猛,人稱“王老虎”。曾獲國府青天白日勳章和美國嘉禾勳章。

抗戰勝利後,王叔銘成為周至柔的副手,出任空軍副總司令兼參謀長、北平行營副主任,指揮空軍參與內戰。1947年3月,胡宗南進攻延安時,王叔銘在西安指揮75架飛機配合胡宗南作戰。

王叔銘去臺後,歷任“國防部防空司令”“空軍總司令、“國防部參謀總長”等職,1958年晉升一級上將。後任“總統府戰略顧問”“駐約旦大使”等職。1998年10月,93歲的王叔銘病逝於臺北。


歲月是一條河流


山東是齊魯之地、孔孟之鄉,人傑地靈、人才輩出。

思想家

孔子,春秋時期曲阜人,儒家思想創始人、教育家,著有《論語》;孟子,戰國時期鄒城人,著有《孟子》;墨子,戰國時期滕州人,墨家學派創始人,著有《墨子》;鄒子,戰國時期齊國人,“陰陽五行”學說創始人。

軍事家

姜尚,商末周初日照人,著有《六韜》,被尊為“武聖”“百家宗師”;孫武,春秋時期齊國人,著有《孫子兵法》,被尊為“兵聖”;孫臏,戰國時期鄄城人,著有《孫臏兵法》;吳起,戰國時期曹縣人,軍事家;諸葛亮,三國時期沂南人,軍事家;戚繼光,明朝蓬萊人,抗倭名將。

文學藝術家

魯班,春秋時期魯國人,被尊為“匠師之祖”;左丘明,春秋時期肥城人,史學家,著有《左傳》;東方朔,西漢陵縣人,文學家;王羲之,東晉臨沂人,書法家,被尊為“書聖”;劉勰,南北朝莒縣人,文學評論家,著有《文心雕龍》;賈思勰,北魏壽光人,農學家,著有《齊民要術》;顏真卿,唐朝臨沂人,書法家;張擇端,北宋諸城人,畫家,著有《清明上河圖》;李清照,宋朝章丘人,號稱“千古第一才女”;辛棄疾,南宋濟南人,文學家;張養浩,元朝濟南人,文學家;蘭陵笑笑生,明朝五蓮人,文學家,著有《金瓶梅》;蒲松齡,清朝淄川人,文學家,著有《聊齋志異》;孔尚任,清朝曲阜人,文學家,著有《桃花扇》;莫言,天朝高密人,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著有《紅高粱》。





沈氏海濤


作為儒家文化的發源地,歷史悠久的山東,當然擁有著難以數計的歷史名人。單單近代民國時期,就有無數英雄、梟雄出身山東,在民國叱吒風雲。而我要說的則是:孫傳芳、盧永祥。


孫傳芳

一直以來,很多人對孫傳芳的印象,是作為負面典型,也就是1926年廣州國民政府誓師北伐後的北伐對象,而且是很快慘敗給北伐軍的北洋軍閥。雖然輸給了北伐軍,但是,這並不代表孫傳芳就很弱,相反,能成為“北洋三大軍閥”之一、“五省聯軍總司令”和“東南王”,孫傳芳當然有自己的底氣之所在。



孫傳芳,字馨遠,1885年生於山東泰安一個貧苦農民家庭。但是,自幼聰穎,又十分爭氣的孫傳芳,抓住一切機會,他先後進入陸軍速成武備學堂、日本振武學校、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等地學習。1909年回國後,進入北洋軍內任職,並迅速展現了自己的才幹。在北洋軍內,孫傳芳歷任營長、團長、旅長、師長等職。



1923年,被任命為福建軍務督理的孫傳芳,抓住機會,率軍由湖北進入福建,擊敗了福建各個實力派,成為了福建省的實際統治者。1925年,實力擴充後的孫傳芳再次抓住機會,面對已兵臨上海、飲馬長江,勢力兵鋒極盛的奉系,出乎意料的打出了反奉的大旗。


孫傳芳兵分三路,以少勝多,擊敗奉系大軍,兵鋒迅速席捲東南,佔據了浙江、福建、江蘇、安徽、江西五省,孫傳芳的勢力達到極盛。短短三年的時間,孫傳芳就一躍成為東南五省的統治者,堪稱奇蹟。

1926年,以蔣介石為總司令的國民革命軍誓師北伐。而北伐的主要目標,就是佔據南方,各自坐擁20萬大軍的吳佩孚和孫傳芳。當面對有革命思想武裝,作戰意志堅定的北伐軍時,孫傳芳再沒有了面對奉軍時的悍勇。孫傳芳一敗再敗,最終,失去了所有軍隊和地盤的孫傳芳,被迫通電下野。


下野後,孫傳芳隱居天津,雖然仍不甘心,但也曾拒絕日寇出任偽職當漢奸的要求,頗有民族氣節。然而,由於孫傳芳對奉系作戰中,曾處決奉系將領施從濱,1935年,孫傳芳被矢志報仇的施從濱之女施劍翹暗殺,終年50歲。

盧永祥

比之直到1923年方才崛起的山東老鄉孫傳芳,盧永祥應該算孫傳芳的“前輩”了。在1917年時,盧永祥已經成為了淞滬護軍使,實際控制了上海——這個當時中國經濟最發達、最富裕的國際大都市。



盧永祥,字子嘉,1867年生於山東濟陽。1895年,在袁世凱剛在天津小站練兵時,盧永祥就已投入袁世凱的麾下,並與大名鼎鼎的“北洋之龍”段祺瑞關係密切。北洋武備學堂畢業後,盧永祥歷任標統、協統、師長等職,並在袁世凱死後,成為段祺瑞皖系的干將之一。


在段祺瑞的皖系中,盧永祥歷任淞滬護軍使兼江蘇省務會辦、浙江省督軍等職,成為名副其實割據一方的軍閥。1924年,在爭奪上海的“江浙戰爭”中,盧永祥被山東老鄉孫傳芳擊敗,成為光桿司令後,盧永祥被迫逃往日本。雖然在北京政變後,盧永祥曾短暫復起,但沒有自己的親信部隊,陸永祥很快失勢。1933年,隱居天津的盧永祥病逝,時年67歲。


鳶飛九天2018


山東的名人眾多,縱觀古今,在各個領域都有非常傑出的名人,這裡不能詳盡,就基於他們在各自領域的成就和對歷史發展做出的貢獻,羅列歷史上部分代表性的名人。

這位都認識~~孔子,春秋末期魯國陬邑人(今山東曲阜)。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開創了私人講學的風氣,倡導仁、義、禮、智、信,是儒家學派創始人。

孟子,戰國時期鄒國(今山東鄒城市)人。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與孔子並稱“孔孟”。

孫武,字長卿,春秋末期齊國樂安(今山東省北部)人 。中國春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尊稱兵聖或孫子(孫武子),又稱“兵家至聖”,被譽為“百世兵家之師”、“東方兵學的鼻祖”。

姜子牙,亦作姜尚,中國著名歷史人物,商末周初人。姜姓,呂氏,名尚,一名望,字子牙,或單呼牙,別號飛熊,因其先祖輔佐大禹平水土有功被封於呂,故以呂為氏,也稱呂尚。

魯班,春秋時期魯國人,姬姓,公輸氏,名班,人稱公輸盤、公輸般、班輸,尊稱公輸子,又稱魯盤或者魯般,慣稱“魯班”。魯班的名字實際上已經成為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象徵。

奚仲,東夷薛國人(今山東省棗莊市),夏朝時期工匠。相傳發明瞭兩輪馬車。

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也作伏龍),徐州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文學家、書法家、發明家。

王羲之,琅琊臨沂(今山東臨沂)人。東晉時期著名書法家,有“書聖”之稱。

劉洪,東漢泰山郡蒙陰縣(今山東省臨沂市蒙陰縣)人,東漢魯王劉興後裔,是我國古代傑出的天文學家和數學家,珠算髮明者和月球運動不均勻性理論發現者,被後世尊為“算聖”。

張擇端,琅琊東武(今山東諸城)人,居住於東京(今河南開封)。北宋畫家,著名的《清明上河圖》作者。

李清照,號易安居士,齊州濟南(今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區)人。宋代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

辛棄疾,號稼軒,山東東路濟南府歷城縣(今濟南市歷城區遙牆鎮四鳳閘村)人。

賈思勰,北魏益都(今屬山東壽光)人,中國古代傑出的農學家。著有綜合性農書《齊民要術》。

錢乙,宋代東平人,我國宋代著名的兒科醫家。


濟南時報


和大家分享一位勇赴國難的民族英雄張自忠。十四年抗日戰爭,無數先烈為保衛祖國,滿腔熱血,捨生忘死,在歷史的長河中劃下厚重的一筆,為後人敬仰。張自忠上將就是一位捨生取義,讓人肅然起敬的將領,他的事蹟為我們永遠銘記。


張自忠是山東人氏。青年時代的張自忠就立志報國,堅持著自己的信仰與信念。他看著國家衰弱,列強在祖國大地上橫行霸道,毅然投筆從戎。他開始進入了馮玉祥的隊伍當兵。他很快顯出了自己的出色軍事才華,憑藉著積累的戰功,當上了馮玉祥部隊的師長。九一八事變後,張自忠率領部隊在長城喜峰口抗擊日軍,給日寇沉重打擊。

1938年,徐州會戰中臺兒莊戰役打響了,張自忠部隊負責截擊日寇“鐵軍”板垣師團。張自忠從容指揮,以少勝多,成功堵住了敵人的增援,為臺兒莊戰役勝利立下汗馬功勞。接著9月份的武漢會戰中,張自忠表現出色,被升為第三十三集團軍總司令。

1940年,日寇集結30萬大軍進犯湖北,張自忠部隊奉命阻擊。張自忠本可以撤退,他卻到前線指揮,親自督戰。他以死相囑託副司令撤軍,並且為家人留下遺言。張自忠率領兩個團兵力阻擊上萬日軍,毫不懼怕,並且消滅大量敵人。九天的激戰,張自忠將軍血灑疆場,為國捐軀。



張自忠將軍的英名為後人銘記。現在很多地方都有“自忠路”,“自忠學校”來紀念張自忠將軍。


紅雨說歷史


在這裡我想說兩位在近代史中大名鼎鼎的山東名人,這兩個人分別是民國時期山東最大的兩名軍閥:張宗昌和韓復榘。

相比於韓復榘,張宗昌絕對算得上是地地道道的山東人,他不僅出生在山東,還在山東走上了自己人生的巔峰,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山東王。

而韓復榘就不同了,他雖然也在民國時期成為過山東王,他人生也是在山東走向頂點的,但實際上他並不是山東人,他祖籍是河北的,不過因為這裡說到的是山東名人,而不是出生在山東的名人,所以我們也可以簡單的講一下他的人生。

狗肉將軍張宗昌

張宗昌人稱狗肉將軍,一生極為愛吃狗肉,在他的飯桌上,幾乎是餐餐都不離狗肉的,放在現在,以他愛吃狗肉的程度以及他的名氣,絕對有可能會被“愛狗人士”們群起而攻之。


而在那個年代人們雖然不會對吃狗肉這個行為說什麼,但是那個時候的上流人士們對這個行為卻是有些鄙夷的。

在以前狗肉一般只有行夫走卒、身份粗野的人才會食用,而但凡一般有錢有勢、地位高貴一些的人基本上是不吃狗肉的。

他們覺得這個行為會使他們的身價掉份,所以不屑為之,而張宗昌因為自小生活困苦,在沒錢買肉的情況下經常吃野狗肉的原因,所以就開始有了這個吃狗肉的愛好。

後來張宗昌投靠過馮國璋、張作霖等民國數一數二的軍閥大佬們。

在投靠他們之後,張宗昌的實力一點點壯大,最後在張作霖部下,張宗昌更是成為了為奉系軍閥駐守在山東的山東王,手下一度達到了十萬人馬。

(張作霖)

而張宗昌富貴之後,他吃狗肉這個愛好也保留了下來,並沒有因為身份的尊榮而有所改變。

張作霖之死以及張宗昌的敗亡

張宗昌的老大張作霖是北洋軍閥派系的大佬之一,在平定了郭松齡之亂後,張作霖開始兵出東三省,直接佔據了當時代表著北方文化政治中心的北京。

而在當時的北洋軍閥中,誰佔據了北京,就意味著誰將會成為北洋之主,所以在短時間內,張作霖成為了整個北洋軍閥之主。


而張作霖的這個舉動也招致了蔣介石國民軍的反感,所以蔣介石就開始聯合李宗仁、馮玉祥、閻錫山等國民黨派系的軍閥,開始對張作霖進行了北伐。

因為力量不敵北伐軍,所以張作霖開始放棄了北京,坐上了回東北的火車想回到自己的東北老本營暫避一下難。

也正是在張作霖回東北的過程中,他被日本人埋在皇姑屯鐵路線附近的炸藥連人帶火車給炸翻了,最終不救身亡。


在張作霖死後,唇亡齒寒的張宗昌不敢繼續停留在山東,他想帶著當時還剩下的5萬人馬回到東北以抵抗北伐軍。

不過因為當時張學良剛即位沒多久,怕鎮不住張宗昌這位老油條,所以拒絕了張宗昌的請求,最終導致了張宗昌被北伐軍的桂系軍閥擊敗,最終流亡到了東北,而因為擔心張學良會對自己下手,所以張宗昌就逃到了日本,躲藏了起來。

然後在1932年這一年,因為受到張學良邀請回國,在天津被新上任山東大員沒多久的韓復榘派人刺殺了。

韓復榘的崛起以及張宗昌之死



韓復榘是馮玉祥的心腹手下,在蔣介石和馮玉祥等人發動針對張作霖的北伐戰爭中,韓復榘的戰力非常勇猛,是北伐軍中第一個打到北京的人,因為他的速度之快,如同飛翔一樣,所以就獲得了一個飛將軍的稱號。

1930年中原大戰的時候,韓復榘在蔣介石的暗中招納下,主動帶著自己的軍隊投靠了蔣介石,而交換代價就是蔣介石在戰後將山東省交給他掌管,然後給他出一筆巨資讓他發展山東。



最終在中原大戰勝利之後,韓復榘也如願以償地成為了山東第一大員,不過他並沒有拿到蔣介石的錢,所以在生氣之下韓復榘就慢慢剔除了蔣介石安排在山東的人員,成為了真正獨攬山東大權的軍閥。

韓復榘曾經經過張學良的介紹認識了張宗昌這位自己的前任,因為張宗昌的一句話,讓他對張宗昌產生了殺機,當時二人喝酒正喝上了頭,然後張宗昌就說出了一句話:我的弟兄們遍佈山東各地,只要我老張到山東喊一句,不用多久,我的弟兄們就會重新成為一支軍隊。



正所謂酒後失言,張宗昌這句話讓韓復榘對他產生了深深的忌憚,所以才為他後來的死亡埋下了先機。

韓復榘治理山東的能力

韓復榘與張宗昌不同,張宗昌平常橫徵暴斂的名聲是人盡皆知的,但是韓復榘非常懂得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道理。

所以在他掌管山東的時候,他就開始大辦起了教育、實業,使山東的精神面貌發生了巨大的改變。


同時他也非常賣力地整治盜匪、鴉片買賣,在韓復榘時期,只要敢做鴉片買賣,一旦被抓到,那就是一個死,絕無二話。

在當時,韓復榘的名聲可以說得上是很好的,不過後來一件事情的發生,使他被釘上了恥辱柱上。

韓復榘氣憤丟棄山東,成為了歷史罪人

他在日本兵侵山東的時候,帶著自己手下的10萬大軍離開了山東,任由日本大軍在山東境內長驅直入,最終導致山東全境淪陷。

這件事情是是無論如何都無法被原諒的,不過這並不是說韓復渠因為害怕不敢與日本人交戰。

而是因為他感覺到自己被蔣介石當成棋子使用了,這才憤怒放棄了山東。

抗戰剛開始的時候,韓復榘是很賣命和日本人打了幾場硬仗的,不過在蔣介石把已經許諾給他的“戰爭之王”重炮部隊轉交給了自己的嫡系部下湯恩伯之後,韓復榘的想法就產生了變化。

(湯恩伯)

然後他聯想到了南京的丟棄,想到了蔣介石的出爾反爾,於是就出現了他憤怒帶著自己部隊退出山東的做法。

而在李宗仁和蔣介石等人指責他的時候,他直接說了一句:“南京不守,何以守泰安”的話來,也因為這句話刺激到了蔣介石,最終被蔣介石設計引誘出軍隊,派軍統人員將其處死了。

不過千言萬語,無論有什麼樣的苦衷,韓復榘丟棄山東的做法都是無法被我們原諒的,如果抗戰時期,每個人都像他這樣輕易丟掉山東,或者像某人一樣輕易丟掉東北,那抗日戰爭還怎麼打?

所以說以上兩位就是山東在近代史中非常出名的名人,他們有著一個共同的身份,那就是都是山東軍閥的身份,除了這一點之外,他們的名聲都不是特別好,不過名聲不好歸不好,他們的過人之處也是無法掩蓋的,就比如張宗昌打仗非常兇猛,韓復榘作戰、治省也有著很過人的一套,這都是無法否認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