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日報:山東一天之內兩度簽署合作協議,釋放什麼信號?

大眾日報:山東一天之內兩度簽署合作協議,釋放什麼信號?

濟南北上、青島南下、煙臺東渡,山東各市紛紛開展對標先進、取經學習、尋求合作之旅。山東省級層面也出擊了。

4月8日,山東省與中國科學院、北京大學在北京分別簽署合作協議。

在分別召開座談會後,省院代表共同簽署了《山東省人民政府 中國科學院推進山東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合作協議》,省校代表共同簽署了《山東省人民政府 北京大學戰略合作協議》。

省委書記劉家義親自帶隊,中科院和北大的“一把手二把手”悉數到場——規格不可謂不高,重視程度也不可謂不高。

省委主要領導帶隊,山東此次“進京”,是帶著使命去的:一天之內兩度簽署合作協議,與中國自然科學最高學術機構、中國最高學府“聯姻”,誓在新舊動能轉換和技術創新領域有所突破。聯繫最近山東動作頻頻,此間深意不言而喻。

此次“聯姻”,究竟有何門道?

這事兒,還是很有說頭的。趁熱打鐵,今天,就先來探討三個問題。

大眾日報:山東一天之內兩度簽署合作協議,釋放什麼信號?

一問:“合作協議”有何門道?

眾位看官要問了,何為“合作協議”?

協議,字面上講,就是經過談判、協商而制定的共同承認、共同遵守的文件。前面冠以“合作”二字,就顯得意味深長了:雙方要以合作為前提,你來我往、取長補短、相輔相成,最終達成共贏。

首都院校,看中的是山東這一經濟文化大省的“雙創”環境和科研潛力;山東,看中的是最高學術機構、最高學府的技術創新和人才集聚優勢。“你提供人才技術,我營造給力環境”——總而言之,山東要聚四海之智、借八方之力,實現更高層次的自主創新。不得不說,這種互利選擇,達成了共贏發展的“雙箭頭”。

此次進京簽署合作協議,並非毫無徵兆。

大眾日報:山東一天之內兩度簽署合作協議,釋放什麼信號?

在2月11日的全省“擔當作為、狠抓落實”工作動員大會上,山東省委書記劉家義的講話擲地有聲:“大力推進創新驅動,實施省級大科學計劃、大科學平臺、大科學中心、大科學裝置規劃,引領產業向集群化、園區化、高端化發展,新舊動能轉換全面起勢。”

在4月4日的全省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省長龔正對高質量發展大勢下了研判:“發展靠創新、創新靠人才,誰牽住了科技創新這個牛鼻子,誰走好了科技創新這步先手棋,誰就能搶佔先機、贏得優勢。”

——對於科技創新的重視,無需多言。

時隔不到兩個月,這局科技創新的“先手棋”,山東走得穩紮穩打、步步為營。

眾所周知,山東是教育、科技、經濟大省,在校大學生、創新平臺、市場主體、開發園區,總量均居全國前列,創新要素富集,但資源分散、各自為戰,還沒有形成有效合力、沒有轉化為強大創造力。連日來,許多媒體都在討論,山東動作頻頻是因為“著急了”。誠然,為不足和短板而急,是好事;急了,才能赴京北上、對標先進、破解困局,立於不敗之地。

正如 “瞭望智庫”近日的文章《是著急的山東,不是衰落的山東》所言:“沒有危機感才是最大的危機,所以,山東仍值得期待。”

大眾日報:山東一天之內兩度簽署合作協議,釋放什麼信號?

二問:山東將收穫什麼?

梳理公開報道可見,山東尋求合作的腳步,從未停歇,近幾年年年都有多個大動作。

2017年12月,山東省政府與阿里巴巴集團、螞蟻金服集團簽署全面戰略合作協議;

2018年5月,山東省與京東集團簽署五項合作協議;

2019年1月,山東省政府與中船重工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2019年4月,山東省政府與中國化學工程集團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雙招雙引大會、儒商大會、青年企業家峰會、外交部藍廳推介會,各類合作大平臺紛紛推出;

……

有合作,就有交流和共贏。就與阿里巴巴合作而言,一組數據充分說明了問題:以菏澤市為例,2018年全市電子商務交易額3090億元。“淘寶村”267個,佔全省的3/4、全國的1/12;“淘寶鎮”35個,佔全省的3/4、全國的1/10,均居全國地級市第一位……

大眾日報:山東一天之內兩度簽署合作協議,釋放什麼信號?

此次與院校合作,成果同樣值得期待。雖然合作協議的細節並未公佈,但從公開報道來看,仍有亮點可尋。

中科院把目光聚焦在科研和新舊動能轉換——

中科院將以此次簽約為契機,在重大科研平臺建設、科技成果轉化、科研力量整合等方面與山東加強對接合作,為山東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多科技支撐和創新保障。

北大則拓展了醫療和人才合作——

北大將進一步深化雙方科研領域合作;充分利用北大醫學資源,加快醫療健康領域合作;加強省校人才合作,支持更多北大學生、教師和科研人員到山東學習創業。

兩所院校對於“合作”的表態,透露出一個信號:越來越多的技術成果和人才,要同山東對接,甚至落地山東。未來,山東不僅能在科技創新上有所突破,還將迎來本領過硬的科研人才。他們要來山東學習創業,在山東安家落戶,為山東這片熱土貢獻智慧。這種力量的注入,將如一劑催化劑,激活創新創業創造的“一池春水”。

“肉眼可見”的利好之外,山東還將收穫什麼?

這是一次解放思想、開闊眼界的合作。思想和眼界,決定發展的格局。細數山東的輝煌,無不是解放思想、跟上時代步伐的成果。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如今,山東領導層赴京尋求合作,吸收的是最前沿的發展理念、管理理念,通過對標先進,拉高思想境界的“標杆”、前推發展理念的“起跑線”。思想解放了,才能做科技創新的“先行者”。

對山東干部而言,這又是一次擔當實幹的考驗。在實踐中歷練,是最好的“課堂”。兩份合作協議簽署後,最重要的就是落地。具體到相關部門和負責人,如何權衡各種資源、在最短時間內抓好落實,能不能提供精準化、個性化、能解決問題的“店小二”服務,都考驗著山東干部擔當實幹的本領。

大眾日報:山東一天之內兩度簽署合作協議,釋放什麼信號?

三問:科技引領未來,山東何去何從?

機遇不等人。那麼,迫切需要科技和人才支撐的山東,做好準備了嗎?

座談會上,省委書記劉家義給兩所院校送上“定心丸”:真心實意做好服務保障工作,為省院合作創造良好環境,讓院士和各類科研人才在山東工作生活順心順意。提供強有力的政策保障、服務保障,全力推動山東與北京大學戰略合作事宜早落地、早見效。

字字懇切、句句實在的發言中,“保障”成了高頻詞。誠然,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不僅要引得來,還要留得住。求賢若渴的山東,為留住高層次人才,出臺了一系列措施:小到泰山景區免費開放、公共體育場館免費健身,為每位高層次人才配備1名服務專員;大到推出29項綠色通道服務,服務事項“保姆式”全過程代辦,還設立山東人才最高獎——齊魯傑出人才獎,每人給予300萬元一次性獎勵……可以說,有關於“保障”的新政,都足夠給力、誠意滿滿。

科技引領未來。合作、引才之後,未來的路,山東怎麼走?

關鍵核心技術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借“他山之石”只是第一步,從科技大省到科技強省,最終還是要落腳到培養內在的“硬核”。也就是說,堅定不移走自主創新之路,要實現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可控,把競爭和發展的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這是山東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的關鍵支撐。

大眾日報:山東一天之內兩度簽署合作協議,釋放什麼信號?

記者梳理發現,2018年度全省科學技術授獎項目中,湧現出一大批掌握核心技術、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重大成果。授自然科學獎一等獎項目3項,成為近年來授予自然科學獎最多的一年。

前段時間,山東省委、省政府組織新舊動能轉換項目落地現場觀摩。可喜的是,一些企業自主研發技術、自主設計生產線、自主培育高端品牌,有的是傳統產業“老樹發新芽”,有的是新興產業“平地起驚雷”,騰籠換鳥、鳳凰涅槃,展現出自主創新的蓬勃活力、巨大潛能。

與此同時,山東拿出真金白銀支持自主創新。從今年開始,省級財政每年安排不少於100億元,集中支持自主創新,重點實施“四大計劃”。這意味著山東省級財政科技投入開始步入百億時代。就在幾天前,山東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一場發佈會上,確認山東今年省級財政安排120億元科技創新資金,是上年的3.7倍。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我們有理由相信,在進軍科技強省之路上漸入佳境的山東,前景可待,未來可期。(來源:大眾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