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顆粒尿素:優點、應用效果及市場前景


大顆粒尿素:優點、應用效果及市場前景


目前市場上銷售的尿素產品主要包括兩種,即大顆粒尿素和小顆粒尿素。一般將顆粒直徑大於2mm以上的尿素稱為大顆粒尿素,1.5mm 左右的稱為小顆粒尿素。那麼,大顆粒尿素與小顆粒尿素相比有什麼優點呢?大顆粒尿素應用效果如何呢?

大顆粒尿素的優點:

(1)粉塵含量低,抗壓強度較高,流動性好,可散裝運輸,不易破碎和結塊,適合於機械化施肥。

(2)比表面較小,施入土壤後溶解速度稍慢,加上單粒重較大,在水田中施用可沉入較深的土下,減少揮發損失。

(3)由於加工工藝對尿液濃度的要求不同,一般大顆粒尿素產品中的縮二脲含量降低,這對作物有利。

大顆粒尿素的應用效果:

國際肥料發展中心通過對熱帶亞熱帶水稻大量田間試驗,系統總結認為大顆粒尿素作為水稻的底肥,深施具有顯著的農學和經濟方面的優勢,可以提高氮肥利用效率。同時,認為水稻田大顆粒尿素深施可以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主要原因是其礦質氮的釋放速度減慢,降低了反硝化的發生。其中,不少試驗所用尿素的粒徑是7 mm以上的大丸粒。施用方法是在水稻移栽時通過手工或機械方式在4穴水稻中間深施於7 em處。數據表明.水稻大顆粒尿素穴施的氮肥利用率可高達65%,原因主要是降低了氨揮發損失:而普通尿素(粒徑1.5mm)撒施的利用率僅為32%左右。

國內一些單位也曾在棉田、水稻和大白菜上開展了局部試驗,其結果證明。合理施用大顆粒尿素比小粒尿素的增產趨勢明顯。大顆粒尿素與小粒尿素的有效成分都是水溶態速效性尿素分子,而且含氮量都是46%,唯一的差異是粒徑大小。而粒徑大小主要影響溶解的速度,小顆粒尿素在水中或在土壤中溶解和釋放的速度要稍快一點. 大顆粒尿素在土壤中的溶解和釋放稍慢一點。這一點差異反映在施用方法上,就是尿素做追肥時小顆粒的肥效要稍快於大顆粒的肥效。

而從損失的角度來比較,大顆粒的尿素損失要小於小顆粒的。總的來說,兩者肥效釋放速度差別是很小的。如在20℃常溫下,它們在土壤中的釋放速度差2 3 d。對於作物的吸收利用來說。尿素都是分子態氮。它們直接被作物吸收的數量不多,要在土壤中轉化成銨態氮後才可以大量吸收。所以,尿素無論顆粒大小,做追肥施用時比碳酸氫銨提前幾天。另外,大顆粒尿素的粒徑與磷酸二銨的顆粒粒徑相近。所以,大顆粒尿素可以與磷酸二銨摻混作基肥施用,而最好不用大顆粒尿素做追肥。

大顆粒尿素合理使用:

眾所周知,在一定範圍內肥料的效果取決於施用方法是否科學合理。而施肥方法要充分發揮產品本身的優勢,克其劣勢。首先,要根據大顆粒尿素具有釋放速率慢於小顆粒的特點,在作物生產體系中,適合作為基肥施用,肥效稍長一點;不宜作追肥施用,更不宜融化作水澆肥 其次。重視測土配方施肥結果的應用,用大顆粒尿素生產的摻混BB肥料、專用配方肥料和部分緩釋的摻混肥料。從發展角度看,大顆粒尿素在作物產量、養分效率和控制農業源汙染等方面的作用也需要重視。

大顆粒尿素的市場展望:

世界大顆粒尿素的年需求量呈逐漸上升的趨勢。目前,我國年產能已達到千萬t以上,由於我國各方面對大顆粒尿素缺乏認識。所以應用上只偏重於作為生產摻混肥料(BB肥)的氮肥原料,包括近年發展起來的少量包膜型緩釋肥料需要大顆粒尿素作摻混原料。而在現代集約化農作物生產體系中。大顆粒尿素的直接施用並不多,主要原因是施肥方法的誤導,例如在產品推廣中將大顆粒尿素作追肥表撒施用,使其優點喪盡缺點暴露.效果可想而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