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慧峰:失信,是最大的破產

錢慧峰:失信,是最大的破產

失信,違背協議或諾言,喪失信用。

記得曾經有一個在德國留學的中國學生就曾講到,因為在德國逃過三次票,信用汙點”伴隨終身,導致他在德國找工作相當困難,就連再次入境也被列入“不受歡迎”群體。隨著技術的完善把逃票行為列入個人誠信記錄,抬高不良行為成本,一旦被錄入黑名單,今後不僅坐火車、坐飛機,甚至正常貸款、辦證出境等方方面面都將受到影響,試問誰還敢輕易逃票?

道德和制度是相輔相成的,在此我們大力提倡社會誠信的同時,也可喜的看到了鐵路部門積極應對的措施和辦法。任何事物都有其“漏洞”所在,在道德去約束的同時,建立健全的誠信管理系統,才能最大限度地減少逃票現象的發生。

其實,現實生活中,很多時候,一人失信,造成了萬惡之源。特別是在企業經營中,這種情況屢見不鮮。企業B在經營過程中,A是B的甲方,A欠B的錢,拖欠不換。B欠C、D、F等供應商的錢。這就很自然的形成了三角債務。很多意外的發生,就是有一大部分是這樣發生的。

當然,一個人也是一樣,最大的破產是信用的破產。俗話說的好,好借好還,再借不難。哪怕你一無所有,但只要信用還在,就還有翻身的本金。保護好信用,珍惜別人給你的每一次信任。因為有時候我們只有一次機會。

截至2015年末,我國金融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已收錄企業2100萬戶,收錄自然人8.8億,多層次、全方位的徵信市場逐步形成,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進展。

2016年1月20日,中國人民銀行發佈的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部際聯席會議消息顯示,今年我國將擴展10個失信聯合懲戒領域,實現守信聯合激勵的新突破。"一處失信,處處受限",到底怎樣限制?

錢慧峰:失信,是最大的破產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關於加快推進失信被執行人信用監督、警示和懲戒機制建設的意見》,要求加快推進對失信被執行人跨部門協同監管和聯合懲戒機制建設,構建"一處失信,處處受限"的信用監督、警示和懲戒工作體制機制。這一全方位的懲戒機制將使得"老賴"們評先受獎從業"處處受限"。 任職資格限制、 限制高消費及有關消費、 加大刑事懲戒力度、 加大宣傳力度、為進一步破解執行難,各地法院有妙招出擊。

我始終認為,在我們的一生中,出現的朋友也好,合作伙伴也罷,共事同事也行,有時候就都像鈔票,有真也有假;我們真正需要的是質量而不是數量。不用多言,也不用多語,時間其實是最好的驗鈔機。吃一塹,長一智。

我們永遠不要透支自己的信用。一個人的一生中,金錢和事業的破產,都是一時的。失信,是最大的破產。

書於 2018年2月11日 星期日 凌晨零點零一分




錢慧峰:失信,是最大的破產

【漢塘清明酒】品牌簡介:

清明酒因在清明節期間釀造而得名。是江西南昌新建區大塘坪鄉、金橋鄉一帶傳統的婚慶喜宴酒。據史料記載,該酒已有三千年的歷史。唐貞觀年間,太宗皇帝李世民南巡到大塘,有人獻清明酒御用,太宗皇帝大加讚賞,被定為貢酒,清明酒也因此揚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