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特稿:12個關鍵詞解讀福建省檢察院工作報告

两会特稿:12个关键词解读福建省检察院工作报告

聚焦省“兩會”

两会特稿:12个关键词解读福建省检察院工作报告
两会特稿:12个关键词解读福建省检察院工作报告两会特稿:12个关键词解读福建省检察院工作报告

2018年是改革開放40週年,也是檢察機關恢復重建40週年,人民檢察院經歷重大職能調整,迎來新的發展契機。1年來,全省檢察機關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緊緊圍繞福建高質量發展落實趕超,按照“講政治、顧大局、謀發展、重自強”總體要求,以理念變革謀劃推進工作,以檢察制度自信激發幹警擔當作為,依法履行法律監督職責,全面推進司法改革和隊伍建設,各項工作取得新的進展。

數據顯示,去年,全省檢察機關共辦理各類案件183186件,其中審查逮捕各類案件29535件43519人,審查起訴各類案件52149件72898人,辦理公益訴訟案件1229件,辦理刑事、民事、行政訴訟監督案件100273件次

防範化解重大風險

【案例】

明明借款3萬元,借款人實際拿到手的才2萬多元,借款合同上竟寫著本金6萬元。事後,出借人拿著這借款合同和銀行轉賬記錄起訴借款人……2018年11月,由廈門市思明區檢察院提起公訴的這起廈門市首例“套路貸”案件一審判決,3名被告人獲刑。

【解讀】

金融安全,一頭繫著國家命脈,一頭連著百姓“錢袋子”。

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是“三大攻堅戰”之一,也是新時代檢察工作的新任務。在檢察環節,如何參與防控金融風險,打好打贏攻堅戰?“以法治方式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底線。”省檢察院檢察長霍敏作部署提要求:把依法辦案與化解風險、維護穩定相結合,懲治非法集資、網絡傳銷、內幕交易等經濟犯罪,妥善辦理涉眾型經濟犯罪案件,加大追贓挽損力度,配合有關部門加強金融監管制度建設。

1年來,全省檢察機關積極參與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特別是金融風險,全省共設立金融檢察機構或辦案組34個,起訴非法吸收公眾存款、集資詐騙、內幕交易等涉眾型經濟犯罪1364人,加強風險評估預警和追贓挽損,建議有關部門堵漏建制。

助力精準扶貧攻堅

【案例】

莆田市城廂區華亭鎮宮利村原黨支部書記陳某任職期間,在協助人民政府從事徵地拆遷、安置等行政管理工作中,利用職務便利,騙取徵地補償款數萬元。2018年7月,由城廂區檢察院提起公訴的陳某涉嫌貪汙罪一案宣判,法院依法判決陳某犯貪汙罪,判處有期徒刑6個月、緩刑1年,並處罰金人民幣10萬元。

【解讀】

這一年,全省檢察機關積極參與精準扶貧,嚴懲虛報冒領、套取侵吞、擠佔挪用扶貧資金等犯罪,開展扶貧領域違法犯罪專項監督,對專項補貼管理發放不規範問題提起公益訴訟9件。省檢察院牽頭做好雲霄縣扶貧工作,選派優秀駐村幹部,結對幫扶的105戶383人全部脫貧。

積極參與汙染防治

【案例】

南平市延平區太平鎮、樟湖鎮緊靠閩江和國道,一度形成一條非法生產竹漿的產業鏈,甚至有當地鄉村宗族勢力充當“保護傘”。2018年2月,延平區檢察院聯合公安、環保等部門雷霆出擊,一舉端掉9家違法漚漿廠,對江某等7名涉案人員採取強制措施。為不讓犯罪分子逃脫制裁,檢察院提前介入,指導和規範公安、環保部門的取證工作。

2018年5月22日,由延平區檢察院提起公訴的江某汙染環境案一審宣判,法院依法判處江某有期徒刑1年、緩刑1年,並處罰金3萬元。

【解讀】

守護八閩青山綠水,全省檢察機關重拳出擊:持續推行“專業化法律監督+恢復性司法實踐+社會化綜合治理”生態檢察模式;參與保護“清水藍天”、整治“毀林種茶”等專項行動,起訴破壞生態環境資源犯罪1413人;推廣運用生態修復機制,探索跨區域、跨部門生態保護協作機制,推動重點流域、近岸海域、礦山生態等綜合治理,在全省設立派駐“河長辦”檢察聯絡室85個、派駐檢察聯絡員146名,系全國唯一“全覆蓋”派駐。

掃黑除惡專項鬥爭

【案例】

陳某觀、連某萃等20多人的黑社會性質組織通過開設賭場、非法插手民間糾紛、非法高利放貸、軟暴力討債、逼債等違法犯罪活動獲取經濟利益,實施了故意傷害、聚眾鬥毆、尋釁滋事、開設賭場、破壞生產經營等多起違法、犯罪行為,造成了多人受傷的嚴重後果,在大田縣太華鎮、大田縣城區產生重大影響,嚴重破壞當地經濟、社會生活秩序。

2018年11月30日上午,該案由大田縣檢察院提起公訴,大田法院作出一審判決,依法判處主犯陳某觀有期徒刑20年,剝奪政治權利 4年,並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判處主犯連某萃有期徒刑16年10個月,剝奪政治權利3年,並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

【解讀】

黑惡不掃,社會難穩;黑惡不除,民心難安。

2018年1月,黨中央、國務院發出通知,決定在全國開展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全省檢察機關迅速行動,吹響了開展掃黑除惡專項鬥爭的集結號;充分發揮檢察機關的職能作用,以零容忍、出重拳的態度堅決打好掃黑除惡這場硬仗,積極貢獻了檢察力量。

全省三級檢察院均成立以檢察長為組長的領導小組和工作機構,抽調精幹力量,建立領導幹部掛點督導、重大案件掛牌督辦、上下聯動辦案等機制,共提前介入涉黑涉惡犯罪459件,批捕2777人,起訴2150人;批捕“保護傘”案件38人,起訴41人;結合辦案發現並移送涉黑涉惡線索542條。聯合省高院、省公安廳制定11個文件規範辦理涉黑涉惡案件,檢察環節依法增加認定涉黑涉惡犯罪114件,排除415件。

服務保障民企發展

【案例】

南安市一家玻璃生產公司為新增生產線,老總以公司20多名員工的名義辦理高額度信用卡,通過透支錢款來應付資金週轉困難。銀行發現後報警,公安機關對其立案偵查。消息傳開後,企業生產陷入停滯。岌岌可危的情勢持續了近1年時間,到了檢察環節後開始出現轉機。南安市檢察院審查涉企案件嚴格把關,發現該企業基本面和誠信度較好,因偶發的資金鍊斷裂未能按期還款,透支款項都用於企業生產,於是認定企業對未還資金沒有非法佔用意圖,依法對其作出不起訴決定,使該企業渡過難關、化“危”為“機”。

【解讀】

如何貫徹中央決策和省委、最高檢部署,落實落細工作措施,讓民營企業有更強的安全感? “‘民’有所呼,我有所應;‘民’有所望,我有所向;‘民’有所需,我有所為。”霍敏表示,為民企發展創造良好營商環境是檢察機關義不容辭的責任。

全省檢察機關始終關注民營企業發展,一系列服務和保障企業發展的務實舉措,在企業界引起積極反響。省檢察院制定依法保障臺胞臺企合法權益“18條意見”;泉州市檢察院打造“親清護企”新模式;廈門市檢察院護航“雙千億”工作;平潭綜合實驗區檢察院做臺灣創業青年身邊的法律顧問,提供個性化服務。

“訴訟地位與訴訟權利,法律適用、法律保護和法律服務,國企民企有三同——同等對待、同等保護、同等服務。”全省檢察機關依法審慎辦理涉企案件,批捕各類侵害民營企業犯罪474人,起訴562人。加強知識產權司法保護,批捕製假售假犯罪351人,起訴516人,我省辦理的案件連續6年入選全國檢察機關保護知識產權十大典型案例。加強檢企聯絡,在產業園區和重點企業設立檢察室和檢察聯絡點106個。

加強刑事檢察監督

【案件】

去年,寧德市檢察機關成功對張某星、張某齊等人涉黑案提出抗訴,法院二審改判採納檢察機關意見,認定張某星、張某齊等人構成組織、領導、參加黑社會性質組織罪,並改判了相應刑期和罰金。該案件入選全國檢察機關開展掃黑除惡專項鬥爭第一批典型案例。

【解讀】

全省檢察機關貫徹落實修改後《刑事訴訟法》,依法履行審查逮捕、審查起訴、刑事訴訟監督等職責,辦案質量、效率、效果提升。全省共批准逮捕各類刑事犯罪35901人,提起公訴62464人。批捕故意殺人、綁架、強姦等嚴重暴力犯罪1545人,起訴1697人;批捕搶劫、搶奪、盜竊等多發性侵財犯罪7449人,起訴9333人。落實重大敏感案件快速反應機制,三級檢察院同步介入,對不構成犯罪或證據不足的,決定不批捕4292人、不起訴833人。

開展對破壞環境資源和危害食品藥品安全等專項監督,對應當立案而不立案的監督立案365件,對不應當立案而立案的監督撤案313件;在檢察環節通過嚴審細查,追加逮捕855人,追加起訴1200人,改變偵查機關定性3067人。著力糾正有罪判無罪、無罪判有罪、量刑畸重畸輕等問題,提出刑事抗訴或再審檢察建議199件。針對同案不同判等問題,加強研判論證,對35件判決明顯不當的類案建議法院糾正。

開展維護在押人員合法權益等專項活動,同步審查減刑、假釋、暫予監外執行43535人,監督糾正621人,對“牢頭獄霸”、侵害在押人員權益等問題提出檢察意見或建議1774件。全面核查2016年以來5萬多名罪犯,清理未交付執行罪犯314人,其中判處5年以上有期徒刑罪犯25人。

強化民事行政檢察

【案例】

在債務清償順序中,職工工資列首位。武平縣的王某就利用這個規定,把40萬元借款變成欠薪,通過虛假仲裁併向法院申請執行,以期達到優先實現債權的目的。好在這個騙局因被武平縣檢察院檢察官識破而未得逞,王某與“親戚”仲裁員都受到刑事處罰。去年,該案入選最高檢民事訴訟和執行活動法律監督典型案例。

【解讀】

全省檢察機關依法履行民事行政檢察職能,維護司法公正和權威。過去1年,共辦理各類民事行政申請監督案件4061件,其中民事案件2595件、行政案件1466件。對認為確有錯誤的提出抗訴或再審檢察建議156件,已被採納89件。

針對民間借貸、以物抵債、勞動爭議等領域為獲取非法利益而虛構事實打假官司問題,常態化開展專項監督,對55件虛假訴訟向法院提出抗訴或檢察建議,涉案金額約1.5億元。對涉嫌犯罪的,移送公安機關立案偵查38人。

針對仲裁、公證機構非訴法律文書存在的違法執行問題,以及行政機關申請法院強制執行後未執行問題,組織開展民事行政非訴執行專項監督,提出檢察建議248件,已被採納208件,督促行政機關向法院申請非訴執行83件。

公益訴訟深入開展

【案例】

金井灣是平潭入島的第一站,可以說是平潭的門面。然而,金井灣世貿海峽城小區外垃圾堆積如山,幾年來成為小區群眾的一塊心病。

平潭檢察院對該線索立案審查並啟動行政公益訴訟訴前程序,向平潭北厝鎮人民政府發出檢察建議,督促其加大行政執法力度,採取有效措施解決垃圾違法堆放問題。在接到檢察建議後,北厝鎮政府立即責令相關單位對垃圾堆進行清理並及時控制和消除環境汙染危害,同時加大管控力度,要求鎮環保辦、環衛辦、執法大隊及相關社區對該地區加強巡查,嚴防出現回潮現象。

一封檢察建議,清走了一座垃圾山,還群眾一個和諧美麗家園。

【解讀】

2017年7月,修改後的《民事訴訟法》和《行政訴訟法》賦予了檢察機關公益訴訟職能。如今,“公益訴訟”已成為法治中國建設的一個高頻詞語。福建是全國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試點省份之一。從試點到全面推行,福建檢察機關堅持邊實踐、邊探索、邊總結,建立檢察建議、圓桌會議、提起訴訟和跟進監督相互銜接、逐級推進的公益訴訟四種法律監督情形,形成了公益訴訟“福建樣本”。維護百姓“舌尖上的安全”、守護祖國的綠水青山、保護國有財產不受侵犯……讓群眾增強獲得感、安全感、幸福感。

1年來,全省檢察機關通過訴前程序辦結案件1180件,向法院提起公益訴訟49件,促進清理固體廢物280多噸,恢復林地3100多畝,挽回直接經濟損失5億多元。提起公益訴訟前主動與行政機關溝通,92%的行政機關主動糾錯或依法履職,實現雙贏多贏共贏的辦案效果。

參與社會治理創新

【案例】

2018年6月,福清市對16家無證幼兒園進行了清理整頓,不達標的關停取締,1500名幼兒都被妥善安排到合規幼兒園上學。這次讓孩子們學習成長的環境更具安全感的清理整頓專項行動,源自福清市檢察院辦理幼兒園“黑校車”案發出的公益訴訟檢察建議。

【解讀】

全省檢察機關積極融入共建共治共享格局,發揮檢察職能,推動社會治理現代化,探索打造出獨具福建特點的“楓橋經驗”。1年來,全省檢察機關立足辦案預防化解矛盾,對犯罪情節輕微的決定不批捕2976人、不起訴3069人,開展司法救助276件,幫助追回勞動報酬1400多萬元。積極參與對城鄉接合部、學校、醫院、人流密集場所等重點領域治安防控,提出檢察建議116件,涉及基層組織建設、校園安全保護、網約車管理、流動人口管理等領域。持續開展為期3年的“法治進校園”巡講,2018年突出未成年人涉黑、吸食毒品低齡化、“校園貸”亂象等專題,累計有4500多所中小學230多萬名師生接受教育。

為落實“誰執法誰普法”,省檢察院部署在南平、福州、泉州、廈門等地建設生態檢察、未成年人檢察、公益訴訟、服務非公經濟發展、涉臺檢察等五個特色檢察展示平臺。全省檢察機關共建有法治教育基地78個,社會各界人士到場參觀和接受教育累計10萬多人次。

推進司法體制改革

【案例】

2018年1月19日,長泰縣檢察院檢察長出庭支持公訴一起盜竊案件。開庭時,公訴人有理有據地概括、分析案件的事實、證據,詳細闡述定罪、量刑的觀點,客觀公正地評價了社會危害性,牢牢把握了庭審主動權,並當庭展示獲取的證人證言、物證照片、鑑定結論等證據,最終被告人當庭認罪,法院當庭宣判,取得實效。

【解讀】

以司法體制改革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的獲得感,全省檢察機關交出了一份怎樣的成績單?去年,省人大常委會專題審議省檢察院關於司法體制改革工作報告,給予充分肯定。

這一年,領導帶頭辦案已成常態,全省562名入額院領導直接辦案14155件。“放權不放任、用權受監督”,完善案件管理機制,強化案件流程監控,建立業務態勢季度分析制度,評查案件14381件,倒逼案件質量提升。改革紅利進一步釋放,協調省有關部門落實檢察職業保障。

這一年,啟動新一輪全省三級檢察院內設機構改革。改革後,按照刑事案件類型組建專業化辦案機構,實行捕訴一體,統一履行審查逮捕、審查起訴、補充偵查、出庭支持公訴、刑事訴訟監督等職能。設立民事、行政和公益訴訟檢察專業化機構或辦案組,統一辦理相關領域案件。

這一年,全省檢察機關全面推行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和速裁程序,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辦理案件11561件,其中6266件適用速裁程序。

拾壹

建設高素質檢察隊伍

【案例】

2018年11月27日,最高人民檢察院召開慶祝檢察機關恢復重建40週年暨全國檢察機關第九次“雙先”表彰大會,我省檢察機關有8個集體及個人榮獲表彰。南安市檢察院獲“全國模範檢察院”稱號,邵武市檢察院偵查監督科科長李華、莆田市城廂區檢察院偵查監督科副科長徐晉雄獲“全國模範檢察官”稱號,省檢察院行政檢察處、福州市晉安區檢察院榮記集體一等功,龍巖市檢察院公訴處副處長吳旭濤、廈門市檢察院公訴與審判監督部副處長黃威、漳浦縣檢察院公訴科副科長齊家彥榮立個人一等功。

【解讀】

1年來,全省有131個集體和91名個人獲得省級以上表彰,湧現出“全國模範檢察官”李華、徐晉雄等一批先進典型。

全省檢察機關加強政治素質建設,開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大學習、大研討、大培訓,省檢察院黨組組織23次學習研討,舉辦兩期處級幹部培訓班,院主要領導為全省幹警作專題輔導,廣泛開展集中研討、現場教學、知識競賽等活動,實現全員覆蓋。加強檢察機關黨的建設,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運用“黨員e家”、中檢網等平臺加強黨員日常學習教育,開展紀念建黨97週年主題活動、紀念改革開放、檢察機關恢復重建40週年系列活動和首個“憲法宣傳週”活動。

在全省組織大學習深調研和專題研討,倡導樹立良性互動積極的共同司法理念、在監督中辦案在辦案中監督的理念、雙贏多贏共贏的理念。注重解決“本領恐慌”和培養“工匠精神”,精細化推進檢察教育培訓,針對性開展崗位練兵和業務競賽。建立領導幹部和業務專家上講臺制度,與清華大學等高校建立教育培訓戰略協作機制,選聘23名專家學者作為檢察師資,56名檢察人員入選全國、全省檢察業務專家。注重檢察理論研究,我省研究成果位居全國檢察機關前列。

拾貳

自覺接受人大監督

【案例】

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三明“南大門”富興堡轄區內聚集了12家煤場及加工企業。生產加工過程中產生的環境汙染問題,給周邊居民和過往群眾帶來陣陣傷痛和不堪回首的記憶。在人大代表高度關注下,三明市人大常委會作出決議,將整治任務交由三明市檢察院辦理。經檢察機關摸底排查,督促行政執法機關規範履職併發出檢察建議。不到1個月,12家煤場全數搬遷。截至2018年1月17日,這裡已經連續保持266天沒有原煤粉塵汙染記錄。空氣質量改善,群眾由衷點贊。

【解讀】

1年來,全省檢察機關自覺接受人大監督,認真落實人大及其常委會決議和決定,向人大及其常委會報告工作,配合開展專題調研和執法檢查192次。主動接受政協民主監督,向政協通報檢察工作,聽取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意見。重視與代表委員經常性聯絡,邀請參加專題視察、庭審觀摩、公開聽證等活動2793人次,辦結並反饋人大代表建議、批評和意見400件,各級人大常委會轉交案件和事項85件。依法保障律師執業權利,支持人民監督員、特約檢察員、專家諮詢委員履職。深化檢務公開,依法公開案件程序性信息82922件、終結性法律文書47861份,普遍開展檢察開放日活動。

2019,以優異成績向70週年國慶獻禮!

2019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也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我省趕超目標的關鍵之年。全省檢察機關將持續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落實中央政法工作會議、全國檢察長會議和省委十屆六次、七次全會精神,加強黨的政治建設,堅持黨的絕對領導,全面履行法律監督職能,推動各項檢察工作創新發展,為加快建設新福建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全力服務保障福建高質量發展落實趕超

認真貫徹中央、省委和最高檢部署,圍繞創新驅動、轉型升級、改革開放、鄉村振興、區域協調、生態建設和民生改善等部署,落實檢察機關服務措施。持續服務打好“三大攻堅戰”,深入推進掃黑除惡專項鬥爭。服務保障民營企業發展,加大對破壞市場經濟秩序犯罪的打擊力度,強化產權司法保護。

全面加強刑事檢察、民事檢察、行政檢察、公益訴訟檢察工作

做優刑事檢察工作,依法打擊各類刑事犯罪,加強刑事立案、刑事偵查、刑事審判和刑事執行活動監督。做強民事檢察工作,做實行政檢察工作,加大對民事行政訴訟和執行活動監督力度。做好公益訴訟檢察工作,用好訴前檢察建議、支持起訴和提起公益訴訟手段,促進突出問題治理。依法立案偵查司法人員利用職權實施侵犯公民權利、損害司法公正的犯罪活動。

持續推進司法體制改革和隊伍建設

全面落實司法責任制綜合配套改革,完善內設機構設置,進一步理順檢察權運行機制。深化以審判為中心的刑事訴訟制度改革,抓好現代科技在司法改革和檢察工作中的應用。狠抓隊伍政治素質、業務素質、職業道德素質建設,突出解決隊伍履職能力不適應、行為作風不夠規範等問題,營造良好政治生態,建設高素質檢察隊伍。

始終堅持在人大監督支持下做好檢察工作

牢固樹立接受監督理念,拓寬接受監督渠道,完善接受監督機制。主動向人大及其常委會報告工作,配合開展專題調研和執法檢查等活動,加強代表聯絡。加快完善開放、動態、透明、便民的陽光檢察機制,保障人民群眾知情權、表達權、監督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