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的本質】從美股SaaS上市公司2018年主要財務指標看SaaS行業

【核心觀點】SaaS是軟件行業的一種商業模式,有其固定的商業模型;高付費留存率是SaaS商業模型成立的基礎,健康的經營現金流是SaaS企業生存和擴張的基礎;虧損並不影響SaaS公司的成長,經營性淨現金流狀態才是SaaS公司的桎梏。

SaaS的商業模型是固定的,每個SaaS創業企業都要經歷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投入擴張期:企業創立初期,研發投入,銷售團隊建設和銷售投入。另外,服務器、運維、安全災備等成本在短期內轉移給了SaaS廠商,這意味著僅靠訂閱收入,廠商需要有較大客戶規模時才能分攤這些成本。這個時期企業以融資投入為主。

第二階段,現金流為正,穩定擴張期:隨著公司客戶規模的不斷擴大,大量的付費客戶積累,特別是多年付費客戶增加,大量的預收賬款遞延收入使得公司現金流為正。這時候公司有資金進行進一步擴張。

第三階段,開始盈利,業績爆發期:當公司付費客戶積累到一定規模,大量老客戶的續費拉低公司每年的平均獲客成本,即LTV>3CAC時,公司開始盈利,並且會隨著CAC的持續降低,利潤水平不斷提升,公司進入盈利爆發期。2014年開始的Adobe,2018年開始的Salesforce就處於這個階段。

2018年美股SaaS上市公司核心財務數據一覽:

【商業的本質】從美股SaaS上市公司2018年主要財務指標看SaaS行業

美國SaaS公司在上市時基本上都已經處於第二階段,經營性現金流處於健康狀態。基於這樣固定的商業模型和商業發展路徑,美國SaaS上市公司上市後,除非遭遇所處領域變革性發展,財報都必然越來越靚麗,股價也基本都是高歌猛進,上市兩年股價增長2-3倍成為常態。

虧損並不影響SaaS公司的成長,經營性淨現金流狀態才是SaaS公司的桎梏。Salesforce成立於1999年,持續虧損近20年,到2017年才開始盈利,實際上Salesforce在2002年就已經實現經營性淨現金流為正。1999年至2002年,Salesforce主要通過可轉債到方式募集資金進行業務擴張和投資;2002年之後,業務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已經能夠支撐公司生存和業務擴張;Salesforce成立至今,已經進行了超過百億美元的併購,資金主要來自股權置換、債務融資和自有資金。SaaS企業無法永遠期望依靠融資生存,甚至依靠融資擴張,2B沒有捷徑。

【商業的本質】從美股SaaS上市公司2018年主要財務指標看SaaS行業

付費留存率是SaaS商業模型成立的基礎。過低的留存率意味著其營收規模很快達到天花板,CAC永遠都降不下來,永遠無法實現LTV>3CAC。美國SaaS企業的付費留存率中位數是76%,上市SaaS公司的付費留存率在92%以上,優秀SaaS公司的付費金額留存率大於130%。實際上,如果一家SaaS公司的付費留存率低於80%,付費金額留存率低於100%,其商業模型就很難走通。

SaaS客戶做小不做微,合理的客戶定位是SaaS公司實現高付費留存率和健康的經營現金流的基礎。我們都聽說Salesforce、Zendesk、Hubspot、Slack等明星SaaS企業都是定位服務中小企業,而實際上美國SaaS企業眼裡的中小企業並不是國內SaaS廠商目前所服務的中小企業群體。美國SaaS企業服務的企業客戶員工規模普遍在200人以上,至少也在100人以上。國內SaaS廠商主要服務早期創業公司、微型企業和個體商戶,客戶的員工規模大多在100人以下。這類客戶每年自然死亡率近30%,再加上SaaS廠商自身的問題和市場競爭,SaaS廠商付費留存率一般不超過60%。過低的付費留存率意味著這類SaaS廠商走不通SaaS商業模型,最終倒在SaaS的第一階段。理論上,只有超低的獲客成本才能支撐面向微型客戶的SaaS企業,比如依託超級平臺(如超級電商平臺)或找到自己產品的黑客增長引擎能夠實現超低成本自然獲客的企業。

並不是說,一個SaaS廠商一開始就要實現LTV>3CAC。但至少需要給市場看得到憑藉高付費留存率和準確的客戶定位,企業的CAC會預期逐步下降,並快速實現健康的經營性現金流;憑藉合理的產品定價和可拓展性的產品規劃,客單價會逐步提高,進而逐步實現LTV>3CAC;最終憑藉持續的高增長率進入盈利爆發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