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變革?先改變企業心智模式!

(點擊右上角“+關注”【合易人力資源】頭條號,有職場攻略、管理策略、乾貨、詳解)


最近超級火爆的電視劇《都挺好》第42集中有一個片段,蘇明玉在和父親蘇大強爆發強烈的衝突,並且導致父親暈倒入院後,對石天冬說了一段話:“這麼多年,我拼命的遠離蘇家的人,拼命地工作、拼命地賺錢、拼命地想成功,我就是為了要告訴她,她是錯的。但我萬萬沒想到,我努力了這麼多年,我居然變成了我最恨的人!”


想變革?先改變企業心智模式!


長大後我就成了你,這是多麼美好的嚮往和祝福。但長大後,我居然成了最恨的人,這種驚愕讓人痛到無法呼吸,我彷彿能夠看到蘇明玉心中一直堅持的理念轟然崩塌。

但是且慢,事情為何會變成這個樣子?難道不應該是因為痛恨,我們才會堅持成長為另一個樣子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道理何在?其實,這關乎蘇明玉的心智模式,用現在流行的詞說,就是關乎她的“底層操作系統“。

心智模式,是指深植我們心中關於我們自己、他人以及世界的假設、形象和故事,是人們在不自覺之下習以為常、理所當然的認知和應對模式。心智模式的產生,來源於我們做為智人這個物種的天然缺陷——我們的大腦無法同時處理那麼多的信息,於是進化出一種簡化、抽象、貼標籤的能力,常見的模式如“當XX發生,就做XX“,”XX一定是XX樣的“。舉個例子,對於老司機而言,即使正在走神聽音樂,看到前面的車剎車燈亮起,仍然會一腳剎車踩下,這個過程中並不需要深入的思考和反覆的權衡——如果你這樣做了,估計下場一定會很慘。所以,在大多數情況下,心智模式的存在是有益的。所有的人,在處理各種情況時,都會有自己不知不覺中遵守的規則和流程,這些對外界的應對模式,就是我們的心智模式。心智模式的形成,來源於個人直接的經驗、學習到的知識以及所做出的推論。蘇明玉之所以變成了自己最恨的人,正是來源於幼年時的記憶,所以在下意識中面對父親時,學習了母親的做法。


想變革?先改變企業心智模式!


個人如此,企業也是這樣。從事管理諮詢工作十餘年來,我觀察過各種各樣的企業,有一些在外人看來如此難以理解的事情在某些企業卻總是重複的發生,也有一些企業大家明明都認為是不對的事情,卻都不自覺的在堅持做。比如,有一家企業,老闆總是在抱怨企業內缺乏人才,在他看來,如果有合適的人才,企業的發展肯定會是另外一個速度、另外一個規模。但奇怪的是,老闆並沒有選擇大力培養人才,反而經常在下達任務的時候,事無鉅細的做出安排,有時甚至是手把手的交待下屬事情應該如何做。我曾經親眼見到,這位老闆在安排一件極小的事情時,對下屬耳提面命,甚至連見到客戶如何說話、說什麼都一一安排。

我曾經對此百思不得其解,但蘇明玉的這段話,卻讓我豁然警醒。原來如此!企業的成功也許有各種各樣的原因,但問題卻往往都是因為企業的心智模式——或曰企業的基因出現了問題。

企業的心智模式,在很大程度上表現為企業文化——我們所說是企業真正奉行的價值觀、方法論,而不是掛在牆上的口號。企業的心智模式,在相當程度上來源於企業核心高管的心智模式。上面那個例子中的老闆,其實正是受限於自己的心智模式,將以前企業規模還小的時候的成功做法一直延續下來,從而在企業中塑造出事無鉅細聽指揮、高度集權的心智模式。而正是在這種企業心智模式下,所有人都習慣於事事請示老闆,都爭著向老闆彙報。其實這位老闆並非不想改變、不想授權,也並非不願意管理規範化、流程化,但他往往在遇到事情時,會不自覺的直接插手下達指令,企業中的中層也都習慣於若沒有老闆的指令,寧可讓事情停滯。這家企業曾經多次引入職業經理人,但很多人不久就會離去。於是,企業就陷入了一個怪圈:引進人才留不住,現有人才成長慢,因而老闆總感覺無人可用——於是老闆總要直接指揮——所有人都習慣於此——現有人才成長不起來,引進人才留不住。

想變革?先改變企業心智模式!


再擴展開來,幾乎所有企業的管理問題,總是來源於某一個曾經成功卻已經不合時宜的企業心智模式。而這些心智模式如果不能做出改變,企業即使引入再多的人才,搞再多的變革,慢慢的仍然會走回到老路上來。表現在企業的經營上,就會在某一個時刻,企業突然發現遇到了成長天花板,乃至於生存考驗。

所以,想變革嗎?先改變企業的心智模式!


大家有好的想法,歡迎在評論區給我留言

作者/編輯:合易諮詢(nj_heyeehrm)

相關內容推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