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中小學教師30年教齡自然晉升一級教師,你怎麼看?

默然151321690


對於這個問題我真的去問過那些老教師,他們對此事的看法可以分這麼幾種幾種。

  1. 感到高興和支持!有個老教師在小學教了有七八年,後來來到中學教書,他的教齡有了將近30年,可到現在還是二級教師!工資也就才3000元出頭!

  2. 這類教師的工資還不如剛上班兩年的研究生學歷的教師!有研究生學歷的教師直接被定為一級教師,不到兩年工資就能發3000多!

  3. 所以這種心理落差可想而知!其實這個他們更想有一些更實際的回報和獎勵!而不單單只是一種好看不能吃的榮譽證書!
  4. 當然有些教師還是挺高興的!比如我認識的一位老王老師。他從教了將近38年,在教育崗位上奮鬥了一輩子!晉了高級教師!工資每個月有將近6000元,他對自己的待遇還是挺滿意的!他們認為這個30年的榮譽證書對他們來說是一種意外收穫!

教育百花園


說實話 能夠堅持30年是很不容易的。前幾天,我們到一個村裡有一些活動, 然後遇到一位老教師 ,他竟然是我們校長的小學老師 。然後校長說,他現在每年十元錢 ,我驚呆了。

就認真的聽他們的談話。 為什麼每年只有十元錢 ?後來又聽到一個老教師說, 他屬於早期的代課老師後來教的時間長了, 自然轉正。後來退休,工資就是在原來基數的基礎上, 每年增加10元。 比如說最初100元 然後第二年就每年發110元,第三年每年發120,這樣的遞增。每年增加10元,太少了。

他現在兒孫滿堂,住在一個山窩窩裡。完全看不出是一名退休教師。


心靈聊齋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我的經歷:1990年參加工作在偏遠農村,在相當長的時間裡,也不知職稱晉升需什麼條件,只知中師生升級要比大專生需要的年限長。也沒有教育部門組織什麼比賽等等。到後來,升職有了具體條件要求,自己早已成了中年老師,手中無這類那類的證!歸根結底,早期的我們,一心撲在工作上,升職大抵是論資排輩,又加上工資差距不是很大,大家也沒啥意見。老教師少乾點,年青人多幹點,彼此尊重,互相提攜,一心一意比工作,多值得懷念!看現在,在名利驅使下,聰明人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出錢發論文,搞一些沒啥價值的所謂課題,當權者為自己和該利益團體謀考核優秀等等。總之,一切出發點都在職稱晉升上,大家一樣的工作,甚至好多人工作量比別人少好多,業績也一般,只因為謀到職評條件而升了職,工資每月比別人高出好多,這合理嗎?主管部門一方面引導老師要淡泊名利,一方面又大搞利誘,是不是很矛盾啊!


絲路天蠍


晉升沒有用,現在評聘分開,年滿二十年,無條件上一級,但一個學校沒指數,照樣二級聘著你!

我今年滿23年,一級評了三年,當年學校學生少,指數少,頂著十二級的工資。這幾年,學生數翻了一倍,上面照樣以原來的標準定指數。

還有更美好的政策,年滿二十五年無條件聘一級,嘿嘿,多好啊,我希望又來了!執行兩年後,估計發現接下來自然上一級人太多了,因為農村校主力軍基本都是九十年代開始工作的,去年停了,唉…這輩子估計就奢望退休時能搭上一級職稱退。


用戶62644571584


對於這一建議我持支持態度。現在已有三十年教齡的老師,年齡大多在五十週歲以上,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末參加工作。剛剛參加工作時,學歷是比較低的,那時參加工作的大多是高中或中專畢業生。拿當時農村的文化基礎來說,高中或中專畢業,文化層次還是相對比較高的。因為那時受高考招生錄取名額的限制,大專畢業生可以說是人中龍鳳,少之又少。

當時,對於高中或中專畢業生來說,都是社會的翹楚,是農民眼中的"人才"。這部分人無論當時選擇何種職業,只要愛崗敬業,都會有所建樹。

記得在當時的農村中,關於人生理想的話題中,有句口頭禪叫做:一是權,(領導)。二是錢,(經商)。三是聽診器,(醫生)。四是方向盤,(司機)。而當時的老師卻被稱為"臭老九"。由此對於教師當時的地位可見一斑。

當時,一名正式中專畢業的教師的工資只有三十多元。而當時的民辦教師工資更是少的可憐,只有國家補貼的十幾元。為了養家餬口,有部分教師因此離開了自己鍾愛的職業,有的棄筆從戍,在部隊考進了軍校,成為了指揮幹部。有的則通過考試,成為了鄉鎮聘任幹部。可以說,能夠堅守到今天的,都是意志堅定者。

在工作環境方面,當時的老師是朝五晚九,煤油燈下,既要上早自習又要上晚自習,有時還要兼任掃盲教員,工作之辛苦可想而知。

在此,我想說:就憑老教師的這份堅守,這種矢志不渝的信念,這種默默耕耘,甘於奉獻的精神,讓其自然普升到一級教師既合情又合理。


山不在高438


農村中小學教師30年教齡職稱自然晉升一級,這對工作在農村中小學教師來說,可謂是大快人心的好消息值得慶賀。

首先,在農村中小學任教30年,這是用畢生的經歷獻身祖國的教育事業,這是一種多麼難能可貴的執著。他們為祖國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優秀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為教育事業獻出了青春和熱血,這種奉獻精神是可歌可泣的。給這些教師自然晉升一級職稱,體現了黨和政府對這些老教師功績的認可,更體現了國家對這些老教師的關懷。

其次,這些老教師對事業忠心耿耿,任勞任怨,對本職工作勤勤懇懇,工作認真,教學成績突出。如果按職稱評聘條件又很少能被評聘上,對這些教師採取特殊政策加以傾斜,使這些教師能夠自然晉升一級,這是值得慶賀的事。



這些老教師享受這種待遇是完全應該的,這是對終身從事教育事業的老教師的褒揚。這一舉措對激勵師範生終身從事教育起到決定性作用。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好事。


老頑童有話說



農村中小學教師30年教齡自然晉升一級教師,你怎麼看?

首先,應該說,這是好事。說明國家對農村教育和農村教師進一步的重視和關懷,也體現了對農村教師紮根農村教育的肯定和褒獎。

其次,農村教育和穩定農村教師隊伍的問題,是一個政策性、系統性、複雜性的大問題。需要有關部門深入調研,制定規劃,配套政策,分類對待,才能有的放矢,由治標轉變為治本。

第三,教育興,國家強。而教育興,首靠教師強。農村教育是國家義務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國家義務教育的薄弱環節和短板軟肋。解決農村教育問題是系統工程,政策工程,應多管齊下,標本兼治,分類實施。

這裡,就穩定農村教師隊伍的問題,從旁觀者的角度,談點個人不成熟的看法。

1.要留得住人才。農村邊遠地區普遍經濟不發達,教育軟硬件基礎條件差,生活依然相當艱苦,教師待遇偏低。現在,一些欠發達地區的農村青壯年紛紛離開家鄉,到城市打工掙錢或創業發展。連農民工都留不住的農村,何以留得住教師。目前,能夠紮根農村的教師,要麼是把農村教育當作事業來做、非常熱愛這份工作的人,要麼是沒有調入城裡教書途徑的人,要麼是不願丟棄教師的身份而到城裡屈就打個工的人,要麼是受家庭所累走不出去的人。通常,只要有好的發展機會,只要個人沒什麼特別的事物纏身走不開,沒有人不想離開。而要想留得住人,就得有留得住人的政策、環境和因素。




2.要建立完善配套的政策。政策是黨和國家的生命線,是人民的安居樂業的幸福線。農村教育大有作為,要吸引更多有志文化青年投身農村教育,要使現有農村教師安心農村教育。就應該加大政策扶持傾斜的力度,加大財政資金的轉移支付,加大發達地區向農村地區教育資源的對口支援。在教師工資補助、職稱待遇、學習升造、住房醫療等方面建立完善配套政策。根據不發達的程度,分類制定提高補助標準,不搞一刀切。讓政策足以吸引人、鼓勵人、留住人。比如,教齡每增加一年增加100~150元左右的教齡工資。每月或每年發放一次性困難地區生活補助。提高對教師的工資標準和待遇怎麼都不為過。儘管我也是公務員,但我的觀點是教師的工資比同等條件的公務員可超過一個等次層級。每年有多少教師棄教從政,棄教從商。學校留不住教師,留不住好教師,主要是政策不科學不合理。要調整政策,讓人才往教師隊伍上聚集,讓“老九”香起來,教育才有望發展提質振興。

3.社會要形成尊師重教的良好氛圍。一個地區尊師重教程度反映了這個地區文明道德的程度。而媒體首當其衝,是文明道德的風向標。媒體導向對尊師重教良好氛圍的形成,既有促進作用,也有負面作用。現在有些媒體不顧社會義務、不顧發展大局,為搶頭條、抓眼球、造影響、追求經濟利益,過多報道個別學校、極個別教師的負面新聞,使廣大教育工作者倍感壓力,傷心委屈又流累受傷。使教師處於對學生管也不是,不管也不是的尷尬境地;使學校處於好的老師難招、難幹、難留的囧迫境地。依我之見,僅靠現有《教師法》和"教師節"是不足以形成濃厚尊師重教氛圍的。對教師特別是農村教師應設立更為有力的榮譽獎勵制度。比如設立教育功勳獎。對從事農村特別是邊遠困難地區的教師,按10年教齡為段,依次可授予銅質、銀質、金質、鑽石質教育貢獻功勳獎,增強教師的榮譽感。

總之,教師強,教育強,民族強。國家強盛的底蘊和動力來源在人才,基礎教育的質量是國家“大廈”的根基。只有大興文化教育,多管齊下,多措並舉,多出人才、出好人才,國家發展、民族強盛,才能形成人才梯隊,才能步入人才培養健康良性循環的軌道。



老漢心語


“自然晉升一級”的說法有兩層含義:1、30年教齡還不是中級職稱的,自然晉級為中級職稱;2、不管原來已經是什麼職稱,當教齡滿30時,在原有職稱基礎上自然再晉升一級職稱,即原來沒有職稱的給個職稱、二級晉升一級、一級晉升高級、副高晉升正高等。不管是那種含義,總覺得施捨、可憐的意味很濃,略帶點淡淡的獎勵味道?是教師提出的問題吧?請問:發此問章是教師自己可憐自己呢?還是祈求社會施捨、可憐或獎勵老師呢?有種酸酸的、低三下四的味道的吧!老師們要自強,農村教師符合評審條件的肯定比城裡的優先評上相應級別的職稱。對農村教師的在學歷、業績等方面的評審條件可以降低,千萬不要拿教齡說事,那是對農村教師極大的不尊重!靠教齡即是靠年齡吃飯,全社會的人都回嗤之以鼻,瞧不起農村教師!教師們活到靠年齡吃飯了程度了!?這是與日倒退!逆歷史潮流!


白雪清風


農村中小學教師30年教齡自然晉升一級教師,你怎麼看?對這個情況,我的回答也很簡單,二個字:贊成!

因為,我們深知這些農村的中學教師非常辛苦,很不容易。曾幾何時,從朝氣蓬勃的青年男女教師,一晃幾十年匆匆而過。隨著歲月時光流逝。轉瞬間,如今許多教師都兩鬢微霜,頭頂微白。他她們把自己的寶貴青春,全部無私地奉獻給了農村的教育事業,他她們兢兢業業,辛勤耕耘。他她們可謂桃李紛芳,碩果累累。功不可沒!

做為一名農村教師,不僅是在教書育人方面要成績斐然,而師德更為重要!老師二字:令人尊重!令人讚揚!更令人欽佩!可見人的一生有幾個三十載?又有多少個青春?能夠在農村的中小學校中,在各種軟硬件設施都不盡完善的環境下,各種福利待遇都比城市教師相差甚遠的情況下,這些可愛,可親,可敬的教師們,仍然始終不渝的堅持、敬業、執著、無私的奉獻。這就是一種追求和信念!這種精神難能可貴!


47547577軍哥


農村中小學教師30年教齡自然晉升一級教師,我是非常贊成的,如果時間能夠再縮短一點效果更好,更能得到廣大教師的支持。

要讓教師成為人人尊敬、人人羨慕,具有幸福感的職業,鞏固教師地位是前提,落實職稱晉升是關鍵,提高教師工資待遇是保障。


農村中小學教師,工作環境普遍不好,交通不是很發達,時常遠離家庭的溫暖,奔赴在農村教育的戰線上。起早貪黑、兢兢業業辛苦一輩子,到頭來除了教出一級級的學生,再一無所獲。


職稱晉升始終以獲獎情況、論文、年終考核、教齡為依據,獲獎情況和年終考核只是領導說了算,論文對於大多數教師來說就是一買了之。教齡雖然是最真實,由教師年復一年累計的,但是在晉升職稱時候所起的作用微乎其微。原有的職稱晉升滋生了新的教育腐敗,越來越多的教師不是去盡心竭力的教書育人,而是千方百計的趨炎附勢。



農村教師面對的學生家長普遍文化程度低,許多家長為了生計奔波在五湖四海,留守兒童成了現代農村教育的主流。農村學校儼然成了寄宿制學校,農村的老師成了孩子們的衣食父母,許多寄宿制學校老師對待學生的關懷遠大於自己的孩子,因為他們沒有過多的時間和精力。他們的職業特殊性決定了他們大多數時間都在學校,週末陪伴成了自己孩子唯一的福利。


作為教師無數次的鼓勵孩子們有付出就有回報,殊不知農村教師在付出的同時回報永遠是個未知數。有人說教育就需要無私奉獻,教師就應該有“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的精神。但是理想是美好的,現實是殘酷的。

職稱晉升是每一個教師的心願,他們無怨無悔奮鬥在教育一線的同時,他們也需要職稱的公平,30年自然晉升一級教師,是農村教師最起碼的需求,他們不希望到退休也得不到該有的職稱。



有人說,自然晉升容易滋生教育懶惰,有的教師將會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也有人說,自然晉升打亂了教育教學的積極性。但是,現在的教師都是接受過高等教育,擁有教師職業道德的從業者,面對良心,當教育讓他們看到希望的時候,他們絕不會讓教育失望。

總之,農村職稱晉升改革迫在眉睫,以教齡為標準自然晉升是廣大教師的選擇。這樣不僅可以調動教師的積極性,還能促進教育教學更上一層樓。

更多教育資訊,敬請關注:“老王的教育情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