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三百篇,大抵賢聖發憤之所為作也”,“大抵”是什麼意思

答案放前面:《史記.太史公自序》中說:“《詩》三百篇,大抵

賢聖發憤之所為作也。”中的“大抵”和魯迅在文章中經常用的“大抵”,是大概、大都、大略、大致的意思,表示總括一般的情況,詳細解釋請見“牴”字解說黑體字段落。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是第138課,講六個漢字,這六個漢字全部是《說文解字》“牛”部漢字,也大都是現代漢語不常用的生僻字,因為課程的連續性,這些字不能略過,所以要忍住枯燥,耐住性子。六個字分別如圖:

“《詩》三百篇,大抵賢聖發憤之所為作也”,“大抵”是什麼意思

(今天所要講的六個漢字)

1、㹃。讀作fèi。《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㹃,兩壁耕也。從牛,非聲。一曰覆耕種也。讀若匪。”《說文解字》給了這個字兩個本義:(1)兩牛相向而耕。段玉裁的《說文解字注》說得比較清楚:“兩闢耕,謂一田中兩牛耕,一從東往,一從西來”(2)復耕之後再種植。王筠的《說文句讀》稱:蓋謂再耕之而後種植也。“也說得很清楚。不多做解釋了。

“《詩》三百篇,大抵賢聖發憤之所為作也”,“大抵”是什麼意思

(雕塑:牛耕田)

㹃的小篆寫法如圖:

“《詩》三百篇,大抵賢聖發憤之所為作也”,“大抵”是什麼意思

(㹃的小篆寫法)

注意,字型跟“輩”字很像,不要寫錯。

2、㹗(左邊一個“牛”,右邊一個“壽”)。讀tāo。《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㹗,牛羊無子也。從牛從壽聲。讀若糗糧之糗。”形聲字,這個字本來右邊更復雜,朱駿聲的《說文通訓定聲》說:“今字作㹗”,基本確定右邊為“壽”。【猜想】壽的本義是長壽,也有老的意思,牛長壽,老了,不能生子了。徐灝的《說文注箋》稱:“豈謂牛羊不復生子歟。”簡單說:

㹗的本義就是牛羊不生子(並不管牛是不是夠老)。

㹗的小篆寫法如圖:

“《詩》三百篇,大抵賢聖發憤之所為作也”,“大抵”是什麼意思

(㹗的小篆寫法)

3、牴。這個字有三個讀音。

(一)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只標了一個讀音dǐ。給的解釋是:“牴,觸也。從牛,氐聲。”形聲字。

本義就是用角互相抵撞。這個字也寫作抵、觝。桂馥的《說文解字義徵》稱:“《漢書.揚雄傳》:‘犀兕之牴觸。’”李學勤先生編《字源》稱:“觝是更換義符牛為角,觝、牴同字異體。抵本義為推擠,引申為牴觸,與牴同義,二字為同義詞,漢字簡化之後,牴併入抵,牴便作為抵之異體存在。”這是抵、觝、牴三個字的辨析。我們經常看到的牛、羊等有角的動物打架,就是用角互相碰觸,就是這個“牴”。如圖:

“《詩》三百篇,大抵賢聖發憤之所為作也”,“大抵”是什麼意思

(牛牴架)

本義之外,牴還有兩個意思:(1)略,大致。《玉篇.牛部》:“牴,略也。大牴,言大略也。”這個詞通常寫作“大抵”。

比如《史記.太史公自序》中有:“《詩》三百篇,大抵賢聖發憤之所為作也。”這句話很有名,大意是:《詩經》三百篇,大多都是聖賢們為抒發鬱憤而寫出來的。“大抵”這個詞,魯迅的作品裡經常出現,比如《故鄉》有一段說閏土的樣貌:“眼睛也像他父親一樣,周圍都腫得通紅,這我知道,在海邊種地的人,終日吹著海風,大抵是這樣的。”;再比如《孔乙己》中也有這麼一段文字:“如果出到十幾文,那就能買一樣葷菜,但這些顧客,多是短衣幫,大抵沒有這樣闊綽。”以上兩例中的“大抵”,就是大概、大都、大略、大致的意思,表示總括一般的情況。

“《詩》三百篇,大抵賢聖發憤之所為作也”,“大抵”是什麼意思

(繪畫:《魯迅與閏土》局部)

(2)會合。《方言》卷一:“牴,會也。雍、梁之間曰牴,秦、晉亦曰牴。”這是方言對會合的說法。

(二)牴的第二個讀音讀作dī。同“羝”。意思是公羊。在甲骨文、金文等早期文字裡,牛、羊經常不分,有時合併,有時單指。

(三)牴的第三個讀音讀作zhāi。專用於一個詞“牴”獸名。出自《集韻.皆韻》,稱“性忠直”,據這個解釋,當類似傳說中的獬豸,如圖:

“《詩》三百篇,大抵賢聖發憤之所為作也”,“大抵”是什麼意思

(獬豸)

牴的小篆寫法如圖:

“《詩》三百篇,大抵賢聖發憤之所為作也”,“大抵”是什麼意思

(牴的小篆寫法)

4、(GBK字庫無此字,有些設備無法顯示,下面用拼音代替。字形是上面一個“衞”字,下面一個“牛”),具體楷書樣子如圖:

“《詩》三百篇,大抵賢聖發憤之所為作也”,“大抵”是什麼意思

讀音有兩個:(一)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只標註了一個讀音wèi。給的解釋是:“牛踶wèi也。從牛衞聲。”許慎以本字解釋本字。它的本義是牛踐踏(是個動作過程,所以不好描述)。在“足”部“踶”字字條下,許慎釋為:"躛也",基本上是兩字互訓。

本義之外,wèi字又指牛蹄。《玉篇.牛部》稱:“wèi,牛蹄也。”《廣韻.祭韻》也說:“wèi,牛蹄”。名詞,不多做解釋。

(二)第二個讀音是guì。讀音出自《廣韻.廢韻》:“guì,牛觸人。”就是牛用角牴人。

這個字的小篆寫法如圖:

“《詩》三百篇,大抵賢聖發憤之所為作也”,“大抵”是什麼意思

(小篆寫法)

5、㹂。讀qiǎn。形聲字。《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牛很不從引也。從牛從臤,臤亦聲。一曰大貌。”給了兩個本義:(1)牛不馴服,不服牽引。“牛很不從引也。”許慎表述得很清楚。段玉裁《說文解字注》稱:“臤者,堅也,故從牛、臤會意。”“臤”是堅固的意思,牛臤會意指牛堅持自己的態度,因此,他認為有會意的可能。(2)大貌。也有引申的意思,牛不聽話,拉不走,它應當是一頭體形非常大的牛。

有經驗的朋友會知道,有時,牛會非常犟,怎麼也拉不走,就用這個字表示。

“《詩》三百篇,大抵賢聖發憤之所為作也”,“大抵”是什麼意思

(犟牛)

㹂的小篆寫法如圖:

“《詩》三百篇,大抵賢聖發憤之所為作也”,“大抵”是什麼意思

(㹂的小篆寫法)

6、牼。讀kēng。《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牛厀下骨也。從牛巠聲。《春秋傳》曰:“宋司馬牼字牛。”形聲字,從牛巠聲,本義是牛膝下的直骨。即牛脛骨。在金文中用作人名。牛身上的某個部位,當然是名詞,也不做過多做解釋。

牼的小篆寫法如圖:

“《詩》三百篇,大抵賢聖發憤之所為作也”,“大抵”是什麼意思

(牼的小篆寫法)

本課的六個漢字,大部是生僻字,有兩個現在的GBK字庫已經沒有,未來也會漸成死字,瞭解就可以了。

(【說文解字】之138,部分圖片引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