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無錫市錫山區概況

錫山區隸屬於江蘇省無錫市,位於長江三角洲腹地,江蘇省東南部,無錫市東北部。南臨太湖,北通長江,東鄰蘇州、常熟,東至上海128公里,西至南京177公里。面積396平方千米。

[1]

截至2012年,錫山區戶籍人口42.30萬人。錫山區轄1個街道、7個鎮:東亭街道、安鎮鎮、羊尖鎮、鵝湖鎮、鴻山鎮(委託無錫市新區管理)、東北塘鎮、錫北鎮、東港鎮。區人民政府駐東亭街道錫州中路,在無錫市政府駐地東7千米。

錫山屬亞熱帶季風海洋性氣候,素有“魚米之鄉”的美譽。

歷史沿革

江蘇省無錫市錫山區概況

錫山區

錫山已有5000餘年人類活動的歷史。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可追溯到3000餘年前的商末。

公元前12世紀,古公亶父(周太王)之長子太伯,為讓位於三弟季歷,偕二弟仲雍南奔南蠻,定居梅里(今新區梅村鎮),自號“勾吳”。

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始設無錫縣,屬會稽郡。清雍正二年(1724年)分無錫縣為無錫、金匱兩縣[3]

民國元年(1912年),又合二為一,複稱無錫縣,初屬江蘇蘇常道,1927年直屬江蘇省。

1949年4月23日,無錫解放,析城區及近郊,置無錫市,市、縣分置。

1983年3月,江蘇省實行市管縣新體制,無錫縣屬於無錫市。

1995年6月8日,經國務院批准,撤銷無錫縣,設立錫山市。

2000年12月,經國務院批准,撤銷錫山市,設錫山區。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錫山區位於長江三角洲腹地,江蘇省東南部,無錫市東北部。南臨太湖,北通長江,東鄰蘇州、常熟,東至上海128公里,西至南京177公里。[1]

地形

江蘇省無錫市錫山區概況

錫山區惠山九峰

錫山區地處江蘇南部,長江三角洲腹地。東連常熟、吳縣兩市,南臨太湖,西接武進市,北鄰江陰市。距上海128公里、南京177公里,為蘇錫常中心地區。錫山和市區的山丘總體上呈北東、北東東走向,其高度由西南往東北逐級下降。最高峰為惠山的三茅峰,海拔328.98米。

氣候

江蘇省無錫市錫山區概況

錫山區

2012年,錫山區氣溫總體正常但起伏大,降水正常略多但時空分佈不均,日照基本正常。主要的災害性天氣有寒潮、高溫、暴雨、颱風、強對流、霧霾和連陰雨等,其中,第11號強颱風“海葵”於8月7~10日攜狂風暴雨侵襲錫山,是繼2005年“麥莎”之後影響錫山最嚴重的颱風。

2012年,錫山區年平均氣溫16.5℃,年極端最高氣溫37.8℃,年極端最低氣溫-5.2℃。2月氣溫顯著偏低,4月異常偏高。日最高氣溫≥35℃的高溫日數23天,日最低氣溫<0℃的低溫日數35天,日平均氣溫<0℃的日數10天。年降水量1048.2毫米;年雨日132天。各月中,6月和10月降水顯著偏少,7月、8月、11月和12月偏多明顯。一日最大降水量167.5毫米,出現在“海葵”颱風影響時的8月8日。年日照時數1763.3小時。

江蘇省無錫市錫山區概況

錫山區

2012年,錫山區三個站點的平均雨量1048.2毫米,和常年平均降雨量相近;汛期(5~9月)雨量稍偏少,降雨量614毫米(防汛辦監測點),比上年同期降雨833毫米少27%,比歷年同期708.7毫米少13%。6月23日入梅,較常年晚9天,6月29日出梅,較常年早12天,梅雨期6天,較常年少20天。梅雨期呈現入梅遲、出梅早、梅雨期短、梅雨量少、梅雨量分佈不均的特點,平均梅雨量36毫米,梅雨量嚴重偏少。受颱風影響次數較多,第9號、10號、11號、15號颱風相繼影響錫山,8月7~10日的第11號颱風“海葵”是較為嚴重的颱風。錫山區普降暴雨,24小時平均降雨量超150毫米,其中,錫北鎮張涇站167.5毫米,雨量最集中的16個小時內錫山區平均降雨量140餘毫米,最大降雨強度接近30毫米/小時,無論從總降雨量還是時段降雨強度,均為21世紀以來最大。[2]

4

人口

江蘇省無錫市錫山區概況

錫山區

2012年,錫山區戶籍總戶數12.58萬戶,總人口423024人,其中,男性人口207329人,女性人口215695人。全年出生人口3786人,其中,男嬰1934人,女嬰1852人;死亡人口3019人。全年人口自然增長767人,人口自然增長率1.82‰。[5]

5

經濟

江蘇省無錫市錫山區概況

錫山區

2012年,錫山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35.12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10.6%。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18.12億元,增長4.3%;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297.53億元,增長10.8%;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219.47億元,增長10.9%。[6]

第一產業

2012年,錫山區糧食生產實現連續第9年奪豐收,創建農業部稻麥高產增效萬畝片2個、無錫市水稻高產增效百畝方4個,稻麥種植效益每畝1233.6元,其中,政策補貼148.4元。年末,全社會蔬菜面積1533.3公頃,全年上市蔬菜10.8萬噸。生豬價格大幅回落,加之飼料價格全線上漲,生豬養殖效益大幅下滑,頭均養殖效益158元;同時,加快推進生豬規模化、生態化養殖,錫山區年出欄生豬50頭以上的養殖場246家,其中,年出欄生豬500頭以上的大中型規模場23家。水產養殖穩定發展,水產放養面積1386公頃,以池塘養殖為主,其中,河蟹、蝦等特種水產養殖面積佔52.6%,全年上市水產品總量8884噸,繼續大力引進推廣“太湖1號”雜交青蝦養殖新品種,在東港、鵝湖、羊尖等鎮建立6個良種青蝦繁育點,繁育“太湖1號”雜交青蝦苗種3億尾,推廣“太湖1號”青蝦養殖面積450.7公頃,新建池塘循環水養殖工程3處,建設面積140公頃,無錫市陳市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創建成農業部水產健康養殖示範場。

江蘇省無錫市錫山區概況

錫山區

2012年,錫山區農業園區面積5666.67公頃,佔耕地總面積的38.4%。錫山區生物農業產業規模3.1億元;高效農業面積比重、高效設施農業面積比重、農業適度規模經營面積比重分別為61.6%、25.7%和85.8%;培育出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2個,“綠羊江南葵園”、“謝埭蕩休閒垂釣中心”等一批休閒觀光農業項目建成開放。市場主體日益做強,培育出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14家(包括國家級1家和省級1家),完成銷售收入17.75億元。深化與浙江大學等單位的政產學研合作,無錫浙大生物農業研究中心、江蘇物聯網研發中心農業分中心建設深入推進,現代農業科技水平不斷提升,引進推廣新品種(系)30個、新技術20項,完成農業實用技術培訓3048人次。

2012年,錫山區蔬菜等主要農產品抽檢合格率99%以上,水產產地環境和產品抽檢合格率100%,瘦肉精抽檢合格率100%。加強農業行政執法管理,組織開展綜合執法檢查10次,出動執法人員442人次,檢查生產經營單位和基地172家次。稻麥化肥、農藥使用總量分別比上年削減9.2%和14.4%。

2012年,錫山區全年完成家禽禽流感免疫35萬羽次,生豬口蹄疫免疫9.5萬頭次,豬瘟免疫9萬頭次,高致病性豬藍耳病免疫7.5萬頭次,消毒面積650萬平方米,免疫密度、消毒面全部為100%。

2012年,錫山區完成造林綠化面積466.7公頃,新增綠地212.7萬平方米。2012年,各級政府對農機化工作的重視和補貼力度進一步加強,農機推廣有新突破,農林牧副漁適用高效農機有新的探索和發展,農機財政補貼資金應用科學合理且管理嚴謹,“平安農機”長效管理工作措施有力,農機管理工作紮紮實實,農機合作服務組織創建工作穩步推進。全年累計完成農機化總投入2430萬元,錫山區農業生產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92%以上(主要農作物生產機械化水平97%、高效設施農業生產主要環節機械化水平69.4%),其中,機械翻耕水平91%、機械種植水平97.1%(水稻機插水平保持在85%以上)、機械植保水平100%、機械收穫水平99.9%;稻、麥秸稈機械化還田率分別為88.6%、80%。2012年,區農林局被江蘇省農業機械管理局評為“2012年度江蘇省農機化工作先進單位”。

[7]

第二產業

江蘇省無錫市錫山區概況

錫山區

2012年,錫山區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032.98億元,同比增長5.5%。輕重工業分別完成產值271.42億元和761.55億元,佔全部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為26.3%和73.7%。全部工業用電量41.54億千瓦時,同比增長4.7%。全部工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145.96億元,同比下降0.5%,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995.75億元,同比下降1.2%。錫山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628家,虧損122家,虧損面19.4%,虧損額4.59億元。

[6]

第三產業

江蘇省無錫市錫山區概況

江蘇省蘇南碩放國際機場

2012年,錫山區消費品市場持續活躍。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56.69億元,同比增長14%。按行業分,批發、零售業零售額144.43億元,同比增長13%;住宿、餐飲業零售額12.26億元,同比增長26.3%。按規模分,限額以上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31.51億元,同比增長7.4%;限額以下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125.17億元,同比增長15.7%。年末擁有各類億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場7個,出租攤位數3519個,成交額487.83億元,同比下降16.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