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山城古建漫步

淄博市博山區是一個有文化的古城,古稱顏神,源於孝婦顏文姜。博山城的建立可以追溯到春秋時期。對於這座距我居住地僅有40公里的古城,我曾到過多次,但大多流連於其郊區秀美的山山水水和馳名國內外的“博山菜”的美味中,至於散佈於博山市裡角角落落的古建築,我卻一直沒有關注,今年春節過後,我有機會在博山培訓學習一週,我終於可以利用培訓間隙瀏覽一下她的風采了。

位於孝婦河源頭城郊西南鳳凰山南麓的顏文姜祠(俗稱大廟),

博山城古建漫步

始建於北周年間,距今已有1400多年,經歷代修建至2005年最後擴建,已形成一龐大的古建築群,成為當地百姓休閒娛樂的中心。顏文姜“挑水侍姑婆”的故事,在博山婦孺皆知。從某一方面講,顏文姜早已成了博山的代名詞。顏文姜大殿俗稱“無樑大殿”,原為純木質結構,後清初孫廷銓為避免侵損,命人以磚石圍東西后三面,隨有現規制。大殿出簷深遠,四角風鈴,五脊六獸,大氣磅礴。更有清初現實主義詩人趙執信抱柱楹聯“驚天地感社稷莫大於孝,配江河揭日月至誠如神”懸於廊前,更賦予了這座古建濃重的人文情結,為孝鄉博山增添了厚重一筆。

博山城古建漫步

博山城古建漫步

博山城古建漫步

博山城古建漫步

爐神是民間信仰的一位女神。博山的爐神廟就坐落在孝婦河西岸,建於明萬曆年間。爐神廟院落不大,建築多以青石構築,多有雕花欄杆,古樸典雅。博山的陶瓷琉璃製造源遠流長,過去民間作坊眾多,在這裡出現爐神廟也就不足為怪了。

博山城古建漫步

博山城古建漫步

與坐落在孝婦河源頭,建於清乾隆年間的紅門(碧霞元君行宮)相對,

博山城古建漫步

有一座建於明萬曆年間的石橋---永濟橋。

博山城古建漫步

這座古石橋歷經滄桑,見慣了世間的風風雨雨,曾4次毀於洪水,4次重修,如今橋頭的石獅子仍然昂首屹立,渾然不覺時光已經過去了400多年。

博山城古建漫步

博山城古建漫步

這座石橋原長46.69米,為七孔橋,後因沿河馬路整修,兩端各有一孔埋於地下,現露出五孔,如今這座橋仍是人們跨越孝婦河的交通要道,橋上人車不斷,夕陽下,古橋熠熠生輝,雄偉壯觀。

博山城古建漫步

博山城古建漫步

範公祠就在博山區中心路東首,為明朝天啟年間所建,傳說范仲淹幼時曾在此地讀書,人們為了紀念他而在此修了範公祠。1000多年前就發出“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宋代名臣,能與博山發生一點關係,確實也是值得隆重慶賀的。如今的範公祠已與趙執信故居連成一片。初春,迎春花已開,嫩黃的枝芽給這片遊人並不多的古建增添了些許的生機。

博山城古建漫步

博山城古建漫步

博山城古建漫步

在範公祠的後門完好地保存了一段古道,青幽幽的石階路上有一條深深的車轍,彎彎曲曲伸向遠方,旁邊的標記牌上寫著“青州古道”,可見這裡曾是行商的交通要道,深深的車轍彷彿讓我看到那絡繹不絕的商旅推車挑擔從這條路上匆匆走過,在青石路上磨下痕跡的恐怕不光是包有鐵皮的木車輪,還有更多的是車伕和商旅留下的汗水吧!

博山城古建漫步

在博山夏莊社區後峪村有一座建於1000多年前的彼岸寺。去時,多番打聽“彼岸寺”的位置,當地人都不知道,當描述說寺裡有兩棵千年銀杏樹時,他們才恍然大悟,指著一片生活區說:就在那裡!關於彼岸寺的來歷我在網上查到的不多,儘管大殿門口外面牆上鑲石牌,上有明清時期有關的記載,我還是認為建築是現代翻建的。

博山城古建漫步

長在後院的兩棵銀杏樹齡確實應該早已超過了千年,這從它們需要兩到三人合抱才有可能攬過來的胸徑上完全能過判斷得出。若是銀杏樹是人們建寺時栽種,這座寺廟的歷史確實已經超越千年。

博山城古建漫步

寺裡並無僧侶,院子裡有一群老人正在聚精會神地打牌,全然不顧我這個陌生人東逛西瞅,千年古寺給老人提供了一個娛樂的場所,也算有一點點用處吧。

博山城古建漫步

博山城古建漫步

博山歷史文化悠久,上百逾千年的古建很多,清朝後期民國時代的建築更是不勝枚舉,

博山城古建漫步

博山城古建漫步

博山城古建漫步

如何充分利用這份資源,使之服務於博山的整體經濟建設是一篇大文章,作為一個淄博人,我為擁有博山而驕傲,我更期待這個”中國陶琉之鄉“”中國魯菜名城“插上文化的翅膀,越飛越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