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質品種“滿天飛”稻農跟風“步太急”

優質品種、生態種植和延伸產業鏈是農業發展的主要方向。面對這樣的新方向,一些地方政府和種糧大戶在春耕期間也摩拳擦掌準備大幹一番,但有些顯得不夠理性,步子邁得又急又大。

近期在湖南發現,隨著備耕深入推進,農業生產新觀念、新方向和新技術不斷湧現,然而,與“三新”相對應的是,備耕中也出現了農民培訓、產業規劃等方面的新問題。

首先是優質品種“滿天飛”。一些種子企業,一家一年就能有超過10個達到國標三級的品種通過審定,有的將過去的品種稍微改良,換個名頭繼續推廣。

一位曾在農業局工作後來自己種糧的大戶說,目前優質品種的評價機制並不合理,都是整精米率、出米率、粒型等指標一個個“套”出來,而不是消費者嘴巴“嘗”出來的。“稻穀優不優質,最終還是要由口感和市場說了算。”他說,目前湖南省的優質稻評審還算走在了前面,不僅有指標要求,還會通過專家現場品嚐來盲評打分。

同時,每年推出那麼多優質品種並沒有形成規模效應,農民都是你種你的、我種我的,這不僅無法形成穩定連片的糧源,有時甚至讓企業也暈了頭。“農業部門不知道我們真正需要什麼品種,企業又不知道農業部門推出了什麼品種,最後不少優質稻成了事實上的普通稻。”一位大米加工企業負責人說。

一位合作社負責人說,儘管自己嘗試種過不少所謂的優質品種,但試來試去,市場就只認可“黃花粘”。“尤其廣東、福建等沿海市場,尤其痴迷這個品種。”他說,還有一些品種則呈現出“稻弱米強”的特點。“比如‘玉針香’,這是可以和泰國香米媲美的品種,但非常難種,產量也低。即使現在市價超過每百斤170元,農民也不願種。”其次是部分農民熱衷跟風。在洞庭湖區的南縣,“稻蝦共養”的生態種養模式發展比較成熟,畝均純收入3500元以上。這一成功案例引起了湖區其他地方農民的盲從。周波介紹,他所在的沅江市地理和水質條件都比不過南縣,但當地很多農戶不顧實際蜂擁而上,“不僅搞得沅江市的土地流轉費用從每畝500多元漲到800多元,一些流轉戶還擅自毀約抬價,打擊了那些踏實種田的大戶。”再者,有的種植戶“步子太大”。部分“種植-加工-銷售”集於一體的種糧大戶流轉上千畝耕地,引進多條加工生產線,想自創品牌,但實際效果並不好。由於資金壓力,一些大戶瀕臨破產,只能靠補貼和項目資金度日,還有的為了節省成本大量摻雜普通稻,甚至直接貼牌,冒充品牌大米。

湖南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調研員傅仲民指出,優質稻的出路在於品牌,但品牌的打造是一個漫長艱辛的過程,最好是“一區一品”,而非“一戶一牌”。全產業鏈應該有明確分工,不應都攬在一起。地方政府要擔負起引導和規劃的責任,在加工環節大力扶植市場主體,進一步拓寬企業的融資渠道,建立專門適用於涉農企業的信用考核體系,探索多種形式的抵押擔保機制和風險分擔機制。

作者:周勉;來源:糧油市場報;農產品期貨網轉載本文僅為傳播更多信息為目的,並不表示本網認可文中作者觀點。若轉載文章作者有認為本網有不妥之處,請致電本網010-51289506聯繫,本網將立即與您磋商並解決相關事宜。

農產品集購網16988-全國大宗農產品電商交易平臺;【白糖、油脂、玉米、大豆、小麥、棉花、豆粕】 免費資源發佈、採購對接;報價-下單看行情;靈活、便捷更省心; 點擊前往報價,查看大宗農產品行情 http://www.16988.co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