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這樣培養碩士研究生的

作者 | 陳贇

不同的研究生導師有不同的指導方法,沒有一個標準的模式;即使是同一個導師針對各個研究生可能都會有差異。

因此,我僅談談個人的一些經驗。

從2003年博士畢業參加工作以來,我在浙江大學和華南理工大學協助指導碩博研究生十多名,到2012年獨立指導碩士研究生已畢業7名,在讀5名,其中獨立指導的研究生有7名獲得研究生國家獎學金。

我指導研究生的方法受我的導師錢宇教授、浙江大學田景奎教授影響,有了自己指導研究生的獨特風格。

我在錢老師門下碩博連讀五年。

攻讀博士期間,錢老師選定某個領域,讓我們通過查看文獻,關注最新國際會議,學習國際上知名研究團隊正在做的工作。

其間,曾經因為讀博選題失眠,打亂了我多年的生活規律;也曾經非常焦慮,一個晚上在工程館作了兩個開題報告。

我讀博期間總體接受的訓練主要是自己如何佈局寫作,一篇論文中英文反反覆覆修改十多遍;自己探索如何尋找科學問題。

錢老師門下大多都是在劃定的大範圍內具體的課題思想探索,接受“放養式”管理,造就了我們師兄弟較為獨立的能力。

博士畢業後我到浙江大學工作,在這裡,親身感受田老師課題組的另一種風格。

田老師於2004年來浙大,立即招收了一些碩士生,並帶一些本科畢業設計。他的指導思想是為每位碩士研究生想好具體課題,做好示範。

碩士研究生剛從本科轉型過來,連寫作都不順暢,他這樣做,可以節省很多探索課題的時間。

在兩三年的研究生培養期間,學生能迅速完成既定課題,出一些成果,順利畢業。

我雖然畢業許多年,但一直做企業課題,直到2012年之後才有機會獨立指導研究生。

我的個性比較溫和,常會想起自己讀研時戰戰兢兢的心情,所以在指導研究生時總能設身處地為他們考慮。

開始招收研究生時,我很明確地在個人簡介中註明“如果有意碩博連讀的,請勿聯繫我讀碩士”。

我在培養研究生的同時,還是需要研究生幫我出點成果,讓雪球滾起來的。

由於大多數本科生所受科研訓練有限,即使撰寫中文論文、正確引用參考文獻等細節方面都有漏洞,所以導師幫他確定課題方向,師兄弟的傳幫帶這種方法尤其重要。

一入學,我會考慮整個小組的延續性、師兄師弟實驗方法的傳承性,很快為學生想好課題。

自2012年以來,培養研究生的方法也不斷完善、改進,但主體思路基本不變:每個研究生至少能做14個月實驗;研一開始接觸實驗,研三自己掌控時間,可以有大把的時間找工作,但鼓勵繼續實驗或小論文,前提條件是已經有3~6篇SCI的工作量。

除了我獨立指導的第一名研究生,其餘研究生均獲國家獎學金。

但第一名研究生也很優秀,他在理清實驗中的一些具體細節,以及為小組的科研氛圍營造方面立下功勞。

直到現在,這種師兄弟姐妹團結和睦、毫無保留地傳承指導的氣氛是我指導研究生的最大欣慰。

(http://blog.sciencenet.cn/u/chenyunscut)

《中國科學報》 (2019-04-01 第8版 博客)

我是这样培养硕士研究生的
我是这样培养硕士研究生的

請按下方二維碼3秒識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