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鄉村之-儋州市鐵匠村【打鐵出身何畏險,而今花梨綻新顏...】

鐵匠村位於海南省儋州市木棠鎮上,距離木棠鎮不到五百米。宋朝紹興(趙構年號即公元1131-1162)年間,李行忠任南寧知府,遇時勢繁亂,後移居儋州峨蔓鎮青蘭村,其後世一分支遷到東城鎮瓦窯李村,至永樂六年(朱棣年號即公元1408年),東城鎮瓦窯李村李英棠攜妻與三子遷居至今鐵匠村,因從南向北遷移,取名為"北岸李村",後發子興丁,遂分鐵匠、南行、美里、東山、大元五個自然村。

美麗鄉村之-儋州市鐵匠村【打鐵出身何畏險,而今花梨綻新顏...】

鐵匠村是打鐵的?是的,這裡曾經家家有高爐,火焰沖天;人人會打鐵。鐵匠村原名北岸李村,因家家戶戶以打鐵為生,到1940年代發展為"戶戶有高爐、人人會打鐵"而出名,故得名鐵匠村。

美麗鄉村之-儋州市鐵匠村【打鐵出身何畏險,而今花梨綻新顏...】

美麗鄉村之-儋州市鐵匠村【打鐵出身何畏險,而今花梨綻新顏...】

在鐵匠村的史館裡,據講解員介紹,這是一個有著600多年曆史的古村落,舊時,在明清時期,由於土地貧瘠,十年九旱,村民被迫背井離鄉外出謀生,學習打鐵技藝,而後歸來將技藝世代相傳,鐵匠村因此得名。

鐵匠村幾百年的歷史就是從"鎖頭""船釘"這樣的鐵具開始的。與其說當時的村民是去學藝,倒不如說是逃生更為恰當。面對著當時惡劣的自然條件,鐵匠村的村民背井離鄉揹負著太多的心酸和不捨。

直到20世紀早期,外出學藝的鐵匠村人,返回村裡,築爐打鐵,主要打造農具、剪刀、鎖具等,由於技藝精湛,鐵匠村村民製出的鐵具常常供不應求,就這樣,一傳十,十傳百,逐步發展成"戶戶有高爐、人人會打鐵","鐵匠村"這個名字也是從20世紀三四十年代開始逐漸出名的。特別是鐵匠村鑄造出的把門"鐵將軍",在儋州、臨高一帶頗有名氣。

到了上個世紀80年代,打鐵工藝逐漸被現代工藝所取代,打鐵產品慢慢被市場淘汰,鐵匠村人一度陷入困難。然而,鐵匠村是個傳統手工藝村,祖輩留傳下來的創業精神還在。鐵匠村人學會轉變思想,與時俱進,開始探索新的發展路子,決定外出學習先進的工藝。

後來為了改變貧窮落後的現象,鐵匠村的黨支部多次反覆論證,並結合本村能工巧匠多的特點,從而決定發展木藝加工,由組織黨員帶頭走出去學習。放下了笨重的錘頭鉗子,購置了輕便、效率更高的小型加工機械,從開始加工牛角等工藝品逐步變成現在家家戶戶加工花梨木為主,同時開發貝殼、海柳等工藝品,產品暢銷全國各大城市。

再後來,起初帶頭的人致富了,也有越來越多村民看好此手藝,便紛紛跟隨。木棠鎮政府因勢利導,研究制定了鐵匠村發展思路———打造"一村一品"的木製手工藝村,以經濟建設帶動各項建設的全面開展。全村有近300多戶作坊,從業人員達1900多人,2012年交易額實現突破1.5億元,人均純收入達到了1.5萬元。很多外求學的中專生、大學生放棄留在城市工作,紛紛選擇返鄉創業。目前,從業人員已經達到了2100多人。300多戶的加工坊解決了全村人的就業難題,鐵匠村還不斷吸納附近的唐宅村等十幾個村莊的閒散勞動力,形成輻射效應,帶動其餘其他村子發展出200餘戶加工作坊。

美麗鄉村之-儋州市鐵匠村【打鐵出身何畏險,而今花梨綻新顏...】

美麗鄉村之-儋州市鐵匠村【打鐵出身何畏險,而今花梨綻新顏...】

打鐵出身何畏險,而今花梨綻新顏, 儋歌一曲花亦語,蟾公不出函谷關。

而今,鐵匠村已經不再是"鐵匠"村了,這裡華麗轉身,成為了"木匠"村,人人會手藝,家家有作坊。鐵匠村是省內花梨木雕刻最有名的村莊,他們將黃花梨加工成各式各樣的工藝品。機器轟鳴,精雕細琢彰顯精湛技藝。修仙寶地造就了他們熱情好客、粗獷豪放的性格,從骨子裡透出堅韌、不服輸的品質。乘著時代的東風,譜寫醉人的華章。

在鐵匠村的史館內,可以看到展區擺放著當時鐵匠村農耕時期的一些生產工具和生活用品,還有打鐵的錘子,以及各式的鎖頭,牆壁上的畫報正鑑證了鐵匠村的發展和變化。

美麗鄉村之-儋州市鐵匠村【打鐵出身何畏險,而今花梨綻新顏...】

據瞭解,鐵匠村還將計劃以國際旅遊島建設為契機,深度開發海南黃花梨手工藝品,產品將追求蘊含更多的文化層面元素。將建設一個擁有40間商鋪,集手工藝品加工和銷售為一體的工藝品加工市場,帶動鐵匠村的運輸、餐飲、住宿、購物等行業發展。依託東坡書院、中和古鎮、千年古鹽田、峨蔓火山海岸等豐富的旅遊資源,從而把鐵匠村打造成一個集旅遊、休閒和購物等功能於一身的風情休閒村。

美麗鄉村之-儋州市鐵匠村【打鐵出身何畏險,而今花梨綻新顏...】

如今走進鐵匠村,每家每戶都擺放著花梨木等製作的工藝品,有:花梨串珠、花梨筷子、花梨扇、花梨席……讓人直呼簡直就是個工藝品展覽村,整個村莊就是一個大型的藝術館啊。這裡的人們不需要額外的藝術薰陶,因為,他們就生活在藝術中!

美麗鄉村之-儋州市鐵匠村【打鐵出身何畏險,而今花梨綻新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