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就是讓群眾有著‘漫步街頭的悠閒’和‘一個人走夜路的安全’

平安就是让群众有着‘漫步街头的悠闲’和‘一个人走夜路的安全’

平安就是让群众有着‘漫步街头的悠闲’和‘一个人走夜路的安全’
平安就是让群众有着‘漫步街头的悠闲’和‘一个人走夜路的安全’

“滴!”當吳忠市利通區朝陽小區智能門禁系統發出這一聲響,車輛出入信息便被存入後臺數據庫分析,而外來車輛需要通過保安人員允許才能進入小區。小區的入戶門裝有智能語音系統,非小區住戶無法隨意進入。

“以前由於沒有任何物防、技防措施,外人可隨意進入,小區治安環境讓居民感到憂慮,自從有了智能門禁,小區的治安防控能力有了明顯的提升。”在朝陽小區擔任保安員張萬林對小區智能化建設帶來的變化是讚不絕口。

在吳忠市區,有越來越多的小區像朝陽小區一樣,從安全防範能力弱,治安環境差,治安案件、刑事案件高發變成“發案少、秩序好、群眾滿意、生活優質”的平安小區。自從吳忠市公安局牽頭啟動老舊居民區物防改造工程以來,市區內老舊小區幾乎全部安裝了智能門禁系統,居住的治安環境得到了改善,群眾的安全感和滿意度也得到了有效提升。

平安就是让群众有着‘漫步街头的悠闲’和‘一个人走夜路的安全’平安就是让群众有着‘漫步街头的悠闲’和‘一个人走夜路的安全’

推進平安建設 深化治安防控體系

社區既是一方安寧的小單元,也是組成社會和諧穩定的大網格,沒有小區的和諧穩定,全社會的和諧穩定便無從談起。近年來,全市各級公安機關強化舉措,整合資源,深化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全力推進平安小區建設。

保持社會面平穩有序,為平安小區建設提供“安全籬笆”,全市公安機關大力推行動態巡邏管控,以“網格警務”推行“巡邏防控網格化”和“社區警務網格化”。以利通區公安分局特警大隊為例,按照主城區劃分的4個巡防網格,配齊巡防力量,每個網格配備4名民警、16名輔警、1輛巡邏車和4臺摩托車,確保警力24小時屯警街面,履行常態化巡邏防控、110接處警、防暴處突等快速反應社會治安防控職能。

平安就是让群众有着‘漫步街头的悠闲’和‘一个人走夜路的安全’

群眾的事多同群眾商量,群眾的事多依靠群眾,讓更多的百姓積極參與到平安建設中。利通區公安分局金積派出所社區民警顧明,在發動群眾參與治安防範方面有著自己的一套辦法。他的治安防範宣傳隊伍裡,有剛畢業的大學生村官、有復轉、退役的軍人,還有熱心腸的鄰里街坊,大事小情都會和顧明說一聲,幫著顧明解決轄區裡的矛盾糾紛。

利通區公安分局民生街派出所成立了由社區民警、社區幹部、物業人員和小區群眾組成的群防群治巡邏小組。聯合裕西小區居委會蘭花花愛心小組的志願者,在案件高發轄區、高發時段,分組劃區進行巡邏,提高居民小區周邊的見警率、管事率。

“小區裡偷東西的賊少了,電動車也丟的少了,社區民警還常給我講防範,說安全,我和老伴可以無憂無慮的在這裡養老生活。”家住裕西小區的萬奶奶對社區民警的工作是讚不絕口,還積極要求加入到小區的巡防隊伍中。

平安就是让群众有着‘漫步街头的悠闲’和‘一个人走夜路的安全’

驅動科技引擎 創新發展智慧公安

“科技讓民警就在身邊,智慧讓平安就在身邊”,已經成為了百姓的共識。通過大數據的深度應用,吳忠公安不斷創新發展智慧警務,加快平安智慧社區建設,小區越來越和諧,居民住著更加安心,轄區百姓無時無刻不感受到安全就在身邊。

家住利通區左營開元小區的居民馬紅梅深有感觸地說:“無論是走在路上,還是待在家裡,我都能體會到‘漫步街頭的悠閒’和‘一個人走夜路的安全’”。

平安就是让群众有着‘漫步街头的悠闲’和‘一个人走夜路的安全’

高科技手段的應用,讓社區警務建設更有力。為讓社區警務管理工作插上信息化翅膀,青銅峽市公安局治安大隊聯繫轄區實際,打造“古峽APP”系統,在管理小區流動人口以及出租房屋登記報備方面,用科技的力量填補治安防控工作中的短板,解決了公安對流動人口的管控、信息採集和房東不依法登記報備的弊端,擠壓流動人口漏登漏管空間,預防和遏制違法犯罪行為發生。

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能力,不斷提升對城市治安管理的精細化水平,努力實現對各類風險隱患的預測預警預防。同時,吳忠各級公安機關積極聯繫、主動依靠各基層黨組織,統籌各方力量資源,積極推進智慧社區建設,不斷提高基層社會治安管理效能,為維護社會大局穩定、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保障人民安居樂業作出積極貢獻。

平安就是让群众有着‘漫步街头的悠闲’和‘一个人走夜路的安全’

傳承“楓橋經驗” 強化基層基礎工作

社區警務工作是溝通警民感情的重要紐帶,也是整個公安工作的基礎之一,沒有基層的平安,就沒有整個社會的平安。堅持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強化基層基礎工作,是建設平安吳忠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是當前化解矛盾、維護穩定的一個重點和難點。

“謝謝你們,要不是你們的調解,鄰里之間的矛盾解決了,要是真的鬧崩了,以後日子可就真的難過了。現在好了,以後我們還是守望相助的好鄰居。”因為青銅峽市公安局城關派出所社區民警劉兆寧主動介入調解小區住戶矛盾糾紛,解決了長期困擾住戶的用水問題,家住青銅峽市紫薇社區的丁大爺握著社區民警劉兆寧的手,激動之情溢於言表。

平安就是让群众有着‘漫步街头的悠闲’和‘一个人走夜路的安全’

“楓橋經驗”在基層的實踐,就是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廣泛發動和依靠群眾,發揮好警務室 “社區裡的派出所” 的作用。

近年來,面對矛盾糾紛主體多元化、原因複雜化等特點,城關派出所紫薇社區改變了過去僅靠單一手段、單個部門、單兵作戰的調解方式,聯合社區綜治、司法等部門,形成了共同協作、上下聯動、齊抓共管、多元化解複雜矛盾糾紛的新格局。

吳忠公安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預防和化解矛盾,把問題解決在最基層,激發基層社會治理新功能,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創新社區警務戰略,堅持“腳板+科技”,持續推進公安機關服務群眾能力、社會治安基礎防範能力和基層治理能力大幅提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