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糖尿病患者通過運動、控食活的好好的,打胰素的人卻有很多併發症,胰島素是不是騙局?

弘陽真人


我家有兩位糖尿病病人,我奶奶86歲了,糖尿病幾十年,僅僅口服降糖藥物,配合控制飲食,幾十年了不注射胰島素,身體還算硬朗,沒有出現明顯的併發症。

另外一位糖尿病病人是我媽媽,她糖尿病十幾年了,每天口服降糖藥物,還要配合注射胰島素。儘管如此,她還是出現了一些周圍神經病變的併發症,住了一段時間的院。

為啥我奶奶糖尿病幾十年,不打胰島素照樣好好的,而我媽媽明明還吃藥還有注射胰島素,卻出現了併發症呢?難道胰島素是騙局嗎?

當然不是!首先,我奶奶的糖尿病發現的早,血糖也只是輕度升高。我奶奶平時啥也不幹,生活安逸,天天就是溜達溜達,鍛鍊鍛鍊,所以可以控制的很好。

而我媽媽,發現糖尿病的時候,已經消瘦有一段時間,一直沒有時間去檢查,因為工作太累,總以為是累的了。當時去查,血糖已經到了20,服用一段時間降糖藥物,效果不佳,於是採用注射胰島素配合藥物的方法。

我媽媽在婦產科三十年,每天上班非常緊張,晚上做手術不睡覺是經常事兒,神經總是高度緊張,因為婦產科不出事兒,只要出事肯定是大事兒。長期的休息不好,神經緊繃,她的血糖控制,經常不夠理想。如果不是注射胰島素,可能更嚴重的併發症早出現了!

所以,同樣的糖尿病,每個人的情況不一樣,發病情況也不一樣,自然治療的效果也可能不一樣。不能因為片面之詞,而否定科學道理,這種不是思考,是抬槓。


婦產科女司機


首先要說的是,胰島素是人體內唯一能降血糖的激素,胰島素的降糖功效是醫學界公認的,不存在所謂的騙局問題。題幹中所描述的情況,可以分兩點來闡述。

1.為什麼有的人僅通過飲食和運動就能把血糖控制好?

因為這類人發現糖尿病往往比較早,病情不嚴重,胰島分泌功能尚可,在經過一段時間治療後,是可以停用藥物,僅靠生活方式干預就控制好血糖的。這類人是幸運的,也是少數,因為糖尿病前期症狀不明顯,大多數人發現糖尿病的時候,其實已經患病好幾年了,等開始治療的時候,胰島功能已經無法挽回了。

2.為什麼打胰島素的人會有很多併發症?

打胰島素是分情況的,1型糖尿病是必須打胰島素的,妊娠糖尿病在懷孕期間也建議打胰島素,而2型糖尿病在存在肝腎功能受損、感染、外傷等特殊情況時,也會使用胰島素治療,後期可視情況改為降糖藥治療。還有一種比較常見的情況是,2型患者的胰島功能幾乎損壞,服用降糖藥無效的時候,不得不使用胰島素治療。這類患者本身就是長期血糖沒有控制好,導致了併發症,並不是使用了胰島素才得了併發症。

所以大家別冤枉胰島素了,謹遵醫囑使用胰島素,對於控制血糖是很有益的。到底是該用降糖藥還是胰島素,根據個人病情而定,醫生說了算。不要擅自決定,也不要人云亦云,胰島素不可怕,可怕的是那些賣假藥招搖撞騙的人。

希望本回答能夠幫到大家,記得點贊哦,祝大家血糖控制達標!


糖人健康網


即使目前醫學科技發展如此迅速,但依然無法明確糖尿病的發病機制,所以我們針對糖尿病的治療措施還是以降糖為主,並通過控制血糖水平降低併發症的發生幾率。在治療的過程中,療效方面還存在著很大的差異,這種現象主要源自治療方式的選擇。


對於發病時間短、胰島功能尚可的患者,尤其是糖尿病前期患者,建議積通過生活方式進行干預,因為生活方式的干預是治療糖尿病的的基礎,也是最穩定安全的治療措施,經過積極的生活方式干預,大多數糖尿病前期的患者可以好轉甚至恢復正常。這裡所謂的生活方式干預一般指的是控制飲食、合理運動、穩定情緒、戒菸戒酒、控制體重、心態樂觀、作息規律等。

對於良好生活方式下血糖水平卻仍不達標的糖尿病患者而言,建議加用口服藥物治療,比如二甲雙胍、阿卡波糖、吡格列酮等藥物;另外,對於長期使用胰島素促泌劑的患者還應該密切注意血糖水平的變化,因為該藥物的效用源自於患者尚存的胰島功能,實際上,每年都有10%左右的糖尿病患者會因為胰島功能的持續喪失而導致該類藥物失效。


對於胰島功能微弱甚至喪失的、有嚴重併發症或藥物控制不良的糖尿病患者來說,積極應用胰島素是此時最好的選擇,沒有之一。它可以為我們補充自身分泌不足的胰島素,有效控制血糖水平的異常波動,進而減少各種相關併發症的發生幾率,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並延長其預期壽命,另外,值得一說的是,胰島素的副作用相對於口服藥物而言要少的多。所以,建議適合使用胰島素的患者要儘早使用,以提前受益。

糖尿病治療方式的選擇需要以患者的病情現狀為依據,經過醫生的專業評估後再考慮具體的治療方案,不能因為外界的一些謠傳而擅自更改醫生為您個體化的治療措施!



綜合內科張醫生


看到這問題,真TM的光火。

問這問題的人,並不是真的無知,而是有目的散佈反醫學科學言論,就是要讓不明真相的人放棄正規醫學治療,而去服用他們的保健品或接受他們的療法,只是不敢明說而已。

中國有糖尿病患者七千多萬人,只要1000個人中有一個人信了,受害人群也是龐大的。所以對這種反醫學科學,危害他人健康的言論,必須無情的揭露批判。

有點頭腦的人,都知道因果關係,有因才有果,有果必有因,先有因後有果。題目把糖尿病的併發症歸咎於胰島素治療,就是故意搞混因果關係。

糖尿病是糖代謝紊亂的疾病,其本身就可引起全身組織器官多發性病變,眼、腦、心、腎、外周神經,四肢血管都可受損害。在這裡,糖尿病是因,糖尿病的併發症是果,糖尿病出現併發症是必然的。

不接受正規治療,血糖越高,這種損害的進展會更快,損害的程度越嚴重。而接受正規的治療,把血糖控制到接近正常的水平,可以大大的減輕糖尿病的併發症程度,延緩併發症出現的時間,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把糖尿病併發症的出現,歸咎於胰島素,就是故意否定和抹黑胰島素在糖尿病治療中的積極作用,目的是險惡的。

胰島素是治療糖尿病的重要藥物但不是唯一的藥物,不是所有人都必須要用胰島素治療,問題的人連這個基本常識都不懂,得出的自然是可笑的反科學結論。

(1)16歲以下的兒童和青少年,不論何種類型糖尿病,都需要接受胰島素治療。因為他們的身體還在發育,在在長個子的階段,而身體發育長身高離不開胰島素的重要作用。

(2)1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是身體內胰島素分泌絕對不足所致,必須注射胰島素給身體補充,不使用胰島素治療,必然發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最後死亡。

(3)2型糖尿病,口服降糖藥治療效果不好,糖化血紅蛋白高於7%。此種情況下,口服降糖藥聯合胰島素注射治療,以達到更好的降血糖結果。

(4)嚴重感染創傷和手術。使用胰島素治療,預防出現應激性高血糖和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促進疾病痊癒,傷口癒合。

(5)出現糖尿病嚴重併發症。

以上這些患者,不用胰島素治療治療,後果是嚴重的。對這些人,反科學的人若主張放棄胰島素治療,就是害命!

除以上之外的2型糖尿病病人,在運動和飲食控制不佳的情況下,可以口服1種或2種降糖藥物。

大多數2型糖尿病患者,口服降糖藥即可達到很好的控制血糖作用,根本不需要一上來就使用胰島素。所以,反對胰島素治療的人,哪裡有理由來反對,純粹信口雌黃。

運動和飲食控制,是控制血糖的重要手段,可以減少藥物的使用量,增強藥物包括胰島素的作用。少數2型糖尿病患者,只靠運動和飲食控制,就可達到很好的控制血糖目的,但注意,只有一小部分人可以,多數人還是需要藥物治療。

糖尿病是慢性病,不正規治療,短期是可以活得好好的,併發症一來,40~50歲就中風癱瘓、眼瞎、足部潰瘍壞死截肢,還能不能活得好,自己清楚。


木棉花開15609


這個問題可以用個簡單的比喻來解釋。

一個人患了膝關節炎,平時走路還行,但一遇天氣變化,就痛得下不了地。於是,他接受了一位醫生的建議,買了一架輪椅,天天坐在輪椅上。常此下去,腿雖然不是很痛了,但雙下肢卻萎縮了,不能象正常人走路了。

按西醫的說法,糖尿病人是因為胰島功能障礙,分泌的胰島素過少,造成糖分不能分解利用。於是某些醫生就一個勁地建議病人打胰島素,這樣,血糖確實下降了,但自身胰島分泌功能也慢慢地減退了!這與飲鳩止渴有什麼區別?



胰島素人體自身就在分泌,自身的絕對或者相對不足才會造成一型或二型糖尿病,現階段西醫醫療技術只能做到胰島素注射治療糖尿病,原理就是補充自身胰島素不足。注射用胰島素髮展至今,從合成動物胰島素(課本上還有中國合成牛胰島素壯舉記錄,可惜,只有這一步,還是實驗室合成)到合成人胰島素,再到現在的胰島素類似物,作用機理已經和人體自身胰島素作用機理基本一致。完全治癒糖尿病,胰腺β細胞移植/再生現在是主要發展方向,其中移植國內已經在做,而且成果不錯,有完全脫離胰島素的病例。

至於中醫治療糖尿病,個人觀點,現階段純屬笑話,只要說到這類慢性病,開頭就一句陰陽辯證,醫理藥理完全不知道在說啥,消渴症老祖宗就有藥方,多少年下來了,現在的中醫改進了多少?


誰能理解我3900


血糖難控制,用胰島素沒錯;早期強化治療也沒有錯,但使用要注意一些問題。

胰島素的用量要與進食量、活動量,讓熱量平衡,不要多吃東西,就用大劑量胰島素去降血糖,這樣體重會增加,體重增加,胰島素抵抗會加重,胰島素量會更多,這樣就形成了惡性循環。

大劑量會導致高胰島素血癥,高濃度胰島素會刺激血管內皮,會導致大血管病變,特別是2型糖尿病,最容易得以冠心病為代表的大血管病變。

要多次監測血糖,不要為了,把血糖控制非常好,冒著低血糖的風險,經常低血糖,一次嚴重的低血糖,會抵消多年胰島素強化治療帶來的益處。血糖控制水平,要根據自己的病情情況制定合理的目標。

對於血糖難控制的患者可以選擇胰島素泵治療,胰島素泵應用可調程序微型電子計算機控制速效胰島素皮下輸注,模擬胰島素持續基礎分泌和進食時的脈衝式釋放,均可通過設置計算機程序來控制,使血糖較強化治療更接近生理水平,血糖更穩定。

所以,胰島素不是不能用,是要合理科學使用。糖助手建議希望能給大家帶來幫助!!!


糖助手


胰島素不是騙局,讓你誤解“胰島素”、服用保健品的才是騙局。

糖尿病的併發症常見大血管病變、微血管病變、神經病變、糖尿病足,和打胰島素沒有絲毫關係,是長期高血糖狀態侵害的結果。打胰島素的目的是控制血糖,這恰恰能減緩停止這一損害。

胰島素是自身胰島B細胞分泌的物質,具有降血糖的作用。糖尿病病因和胰島素分泌不足或相對不足密切相關。也就是說自己分泌的胰島素不夠自己降糖用了,需要幫助胰島素降血糖。

提供這類幫助的有:口服降糖藥,比如增加胰島素分泌的、增強胰島素作用的、減緩腸道吸收糖分的;外源性的補充胰島素。

很多人都認為糖尿病的治療目的是“血糖指標下降”,其實更重要的目的是改善代謝紊亂、恢復胰島功能、防止和減緩併發症。達到這一目的的治療方式恰恰是你不重視、醫生最開始對你說:

控制飲食、體育鍛煉、減輕體重。

》》關注趙一帆醫生,獲得更多健康知識。


趙一帆醫生


這裡原因一是糖尿病患者通過運動

和飲食療法血糖控制理想,也沒有併發症,故患者像正常人一樣,活的好好的。二是糖尿病患者通過運動和飲食控制,不能有效控制血糖,用口服降糖藥血糖控制的也不好,才選用胰島素治療,病情比較嚴重,故身體也受到影響。三是大多數患者有了併發症,才選用胰島素,故患者的身體肯定不好,活的也不好。四是胰島素是目前控制血糖最好的藥物之一,療效肯定確切。五是糖尿病患者都是用其他方法不能有效控制血糖,並且多伴有合併症,才選胰島素治療,病情發展到一定程度,單憑胰島素也不能控制合併症的發展。所以到後期選用胰島素,病人也不一定活的好好的。


孫建業


很肯定的講不是騙局

胰島素和降糖藥,在現有醫療體制下,最直接的解決症狀的方案。當然這也牽涉到一個最大的利益集團,這裡我就不直接去說了,大家理解。

但能通過運動飲食,能把血糖控制在安全值的話,這是最好的結果,但如果不能控制,就會惡化,讓併發症提前到來。

因為高糖會讓微血管變性,首先是視網膜病變眼瞎,其次是糖尿病足截肢,再次是腎功能受損尿毒症透析,最後死於心腦血管疾病,可以說如果高血糖控制不好,那麼活著都叫生不如死。

那麼傳統醫療採取有效普及率高的傳統療法,對於醫生來講,就算有新方案,也不是自己說了全能算,需要按照《糖尿病防治手冊》規範用藥,一是牽涉利益一是牽涉責任。

更為重要一點是傳統醫學並沒有真正解決糖尿病根源問題,只是在控糖,增敏,補充胰島素外在因素下下功夫,這也是西醫的某些弊端。

想要真正控制好糖尿病,需要從細胞上下功夫。至於如何在細胞上下功夫,可以翻閱我歷史作品

在這個騙子比病人多的時代,信任官方醫療是最安全的選擇,糖尿病目前是無法痊癒性治療,像正常人一樣恢復,但能通過一些技術手段斷藥。這就需要通過專業的學習,對糖尿病的認知了解多少決定糖尿病的治療效果。

希望我的答案對你有幫助,想要了解更多糖尿病專業知識,可以關注我頭條號,我將持續奉獻專業知識,也可以私信我相互交流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