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大米價格行情有高低,供大於求是硬傷

進入2019年後國內大米市場一直很冷清,能見上漲行情的次數簡直是太少了,完全可以用個位數或者零來表示了。眼下陳稻穀遲遲不拍,米企和貿易商心理也沒底。那麼這米價為何就這麼難漲呢?中國糧油信息網分析師尹秀穎就和大家聊聊!究竟哪些原因制約著米價的上漲呢?

2019年大米價格行情有高低,供大於求是硬傷

首先,市場供大於求。產量方面,眾所周知,有託市價託底且價格相對較高,再加上種植技術的提高,使得我國水稻產量逐年增加。雖然近兩年我國重點調整種植結構,但2018年而言,稻穀產量整體處於豐產狀態。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告數據,2018年稻穀播種面積為3018.9萬公頃(4.53億畝),同比減少56萬公頃(837萬畝),降幅為1.8%;單產為7.027噸/公頃(468公斤/畝),同比增加0.11噸/公頃(7.3公斤/畝),增幅為1.6%;總產為21213萬噸,同比減少55萬噸,減幅為0.26%。3月份預計2018/19年度國內稻穀總消費為19330萬噸,較上年度增加266萬噸。其中國內食用消費為15850萬噸,較上年度略減30萬噸,減幅0.19%;飼料消費及損耗為1500萬噸,較上年度增加50萬噸,增幅3.45%;工業消費1850萬噸,較上年度增加250萬噸。

2019年大米價格行情有高低,供大於求是硬傷

終端消費方面,隨著人們生活消費結構的變化,主食米飯已基本轉為副食,甚至有些人覺得晚飯不食用主食更為健康。同時大米與麵粉不同,產業鏈較短。同樣麵粉年產能均可達到百萬噸,而大米年產能30萬噸就算不錯了,況且這30萬噸的產能有多少能處於滿開呢?除了生產之外,終端消費減弱也是不容忽視重要問題,如今互聯網時代,科技和物流如此發達,電商平臺的大促銷屢見不鮮。動動手指萬物皆可送達,生鮮超市的、加油站辦卡贈送米麵油,部分採購直接繞過經銷商環節,直接從工廠到終端消費,也難怪經銷商表示米不好賣,生意難做了。還有大家熟悉的企事業或者私企各種節假日福利等。

2019年大米價格行情有高低,供大於求是硬傷

其次,低價米的衝擊。眼下未有國家臨儲稻穀拍賣,市場陳米供應不多但米價上漲為何如此困難。但大家應瞭解,不單單是國家臨儲的大量投放,各地方的輪換糧也不容忽視,最重要的是各品種之間米價的價差。粳米方面,筆者在以前的文章經常提過,18年稻穀託市價的大幅下調給東北米帶來了一定的商機,最重要的是米便宜了。2018年普通圓粒米為例,上市初期報價為1.9元/斤,但後期隨著原糧上市量增加,價格持續回落,價格穩定在1.86-1.90元/斤之間。但節後遭遇江蘇山東米價大幅下調,這下走貨難得多,米企零星開機生產,僅能維持老客戶,保市場。甚至部分企業為了工廠的正常運行,只能接代加工的工作,停機久了,工人無法應對政策支出。同時本以為秈稻如豐兩優供應量少,價格自然上漲,但因粳米價格低,兩者間價差拉大,秈米價格上漲也壓力重重。

2019年大米價格行情有高低,供大於求是硬傷

春分前後,國內從南到北,各稻穀主產區開始忙著春耕備耕,偏南的海南已開始進行秧苗栽插。當前政策性稻穀尚未出庫,地方儲備稻穀拍賣輪出不斷,加上臨儲稻穀庫存龐大帶來的心理壓力,稻米市場呈現穩中走弱跡象。

由於政策性稻穀庫存實在龐大,要加快去庫存卻又遲遲不進行拍賣,對市場帶來的心理壓力非常大。只要政策性中晚稻拍賣政策不明朗,市場主體就不敢放心入市進行購銷活動,稻米市場也將不斷承壓走弱。

2019年大米價格行情有高低,供大於求是硬傷

近期稻米市場走弱

進入農曆2月份後,受農戶新稻庫存偏多、地方儲備稻穀持續輪出和大米需求平淡等因素影響,國內稻米市場總體呈穩中走弱趨勢,僅糯米因節日因素一枝獨秀。3月下旬,黑龍江虎林新季粳糯稻市場收購價3000元/噸,較上週上漲400元/噸,粳糯米批發價4340元/噸,上漲540元;新季普通粳稻收購價2660元/噸,上漲20元/噸,新季普通粳米3760元/噸,持平。江蘇泰州新季優質粳稻收購價3040元/噸,大米出廠價4300元/噸,環比持平。安徽巢湖粳稻收購價2440元/噸,粳米出廠價3640元/噸,持平。江西撫州普通晚秈稻收購價2320元/噸,持平。湖南常德加工企業新季普通中晚秈稻收購價2320元/噸,新季普通中晚秈米出廠價3760元/噸,均持平。杭州市場安徽產一級粳米批發價4300元/噸,安徽產普通粳米4200元/噸,江蘇產一級粳米4300元/噸,江蘇產普通粳米4200元/噸,周環比均下降60元/噸;黑龍江產圓粒粳米5000元/噸,下降20元/噸;安徽產粳糯米4800元/噸,上漲40元/噸。

2019年大米價格行情有高低,供大於求是硬傷

地方儲備密集輪出

政策性中晚稻雖未開拍,但地方儲備稻穀拍賣已如火如荼,省級儲備稻穀和市縣級儲備稻穀呈現出“你方 唱罷我登場”的熱鬧局面,市場陳糧供應不斷增多,加上拍賣稻穀中標價格相對不高,而大米需求又相對平淡,受此影響,稻米市場持續承壓下行。

上週,湖北省儲稻穀在武漢國家糧食交易中心競價銷售,交易標的以2016年至2018年產稻穀為主,成交量4.8萬噸,其中2016年和2017年產普通稻成交價為2000~2200元/噸,2017年產優質稻和2018年產稻穀成交價為2550~2650元/噸。江西省儲稻穀在南昌國家糧食交易中心進行競價銷售,交易標的為2015年至2016年產稻穀4.15萬噸,實際成交1.42萬噸,成交率24%,成交價為2000~2200元/噸。浙江衢州2018年地產晚秈稻拍賣成交價2260元/噸,2016年地產早秈稻拍賣成交均價1900元/噸。

中晚稻或延遲開拍

上年政策性中晚稻拍賣自3月21日開始,預計今年3月份開啟競價銷售的可能性不大。今年政策性稻穀全面開拍晚於上年的主要原因:一是2月份國務院部署開展《全國政策性糧食庫存數量和質量大清查》,以2019年3月31日24時統計結報時點為全國統一的大清查檢查時點,為確保本次大檢查結果真實、準確,國家可能有意適當推遲政策性中晚稻的拍賣時間;二是為保障稻米市場基本穩定,2018年政策性稻穀拍賣底價全面下調,且拍賣時間提前,但總體成交量略低於2017年,同時還導致稻米市場快速下降,影響地方儲備稻穀拍賣。

如果不對儲備稻穀拍賣進行系統考慮,不但會出現“價格戰”導致市場不穩,拍賣效果也難如人意。因此,今年國家可能會有意採取讓地方隊先行的辦法,適當推遲政策性中晚稻的拍賣時間。

2019年大米價格行情有高低,供大於求是硬傷

最後,進口米的供應。據統計2018年我國進口大米總量為308萬噸,出口大米總量為213萬噸,整體進出口形式良好。據海關統計,2019年1月份我國進口稻米27.86萬噸(如下圖所示),環比增1.4%,同比減23.3%;出口稻米14.31萬噸,環比減48.2%,同比增1.2%。進口稻米主要來自泰國(佔進口總量的53.3%)、巴基斯坦(佔24.7%)、柬埔寨(佔11.5%)、越南(佔4.6%)。但從港口貿易商反映來看,近期到港的巴基斯坦的白米量較大,價格低廉,對產區和銷區影響較大。有貿易商稱進口巴基斯坦白米口感要好於越南米。目前港口新陳巴基斯坦白米價格在1.6-1.7元/斤,到湖北工廠的價格僅有1.8元/斤遠比本地產米價要低0.1元/斤。

2019年大米價格行情有高低,供大於求是硬傷

綜上所述,以上三點原因是持續制約米價上漲的主要因素,不過近幾年市場行業不斷洗牌,產能落後,沒有市場品牌的米也逐漸被行業淘汰!誰能熬過這場無硝煙的戰爭,誰或許就能存活的下去。短期內米企還是以剛需為主,維繫老客戶,多關注國家政策性稻穀的投放,及時做好加工陳糧的準備。

2019年大米價格行情有高低,供大於求是硬傷

4月1日資料整理:本週印度大米出口價格從數月來的高點處回落,因為需求疲軟。印度破碎率5%蒸穀米報價為每噸390-393美元,低於一週前的水平,當時米價漲至七個多月來的最高水平392-395美元。一位出口商稱,買家等著價格回落。出口商也不能降價,因為盧比走強以及稻米價格上漲。上週大米價格上漲的原因在於盧比走強,而出口利潤下滑。

據貿易商稱,本週泰國大米出口價格上漲,因為國內採購活躍。泰國破碎率5%大米報價為每噸400到404美元,高於一週前的390-393美元,曼谷FOB價。貿易商稱,大米價格上漲的原因在於國內需求提高,即使海外需求依然平穩。一位曼谷貿易商稱,上週價格非常低,所以有一些採購,目前價格反彈。上週泰國內閣同意將泰國與菲律賓的大米貿易協定再延長兩年。該協定允許泰國參加菲律賓的招標會,每年兩國的大米貿易有望達到100萬噸。

2019年大米價格行情有高低,供大於求是硬傷

據貿易商稱,本週越南大米價格保持穩定,其中破碎率5%大米報價為每噸360美元,與上週持平。一位胡志明市貿易商稱,本週市場交易很慢,需求疲軟。菲律賓的買家說,他們已經完成了近期的採購任務,眼下並不想買太多。中國買家週四在胡志明市與商品貿易商舉行會議,探索貿易機會,但是沒有簽訂重大協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