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百團大戰紀念館 重溫聶榮臻救孤的真實故事

百團大戰美穗子獲救井陘·都城友好紀念館位於井陘縣辛莊鄉洪河槽村,1940年8月20日,聶榮臻在此紮營並指揮打響了百團大戰第一槍。在這戰火紛飛的惡劣環境中,這裡誕生了“將軍救孤”的佳話。

1940年8月20日,為粉碎日軍對華北抗日根據地的“掃蕩”和“囚籠”政策,八路軍總部對華北日軍發動了以破襲敵人交通線為重點的名震中外的“百團大戰”。1940年8月21日清晨,聶榮臻司令員屋內電話響起,是楊成武親自打來的。他說3團1營的戰士衝進一所起火的木屋(日軍井陘煤礦車站副站長加藤清利居所),救出兩個日本小女孩,孩子的父母都死於戰火,那個不滿週歲的女孩受傷,經我醫務人員搶救,已經脫離了危險。前線部隊不能帶著兩個孩子參加戰鬥,請示這兩個孩子怎麼辦。聶司令馬上答覆:“立刻把孩子送到指揮所來。”百團大戰越戰越酣。聶榮臻本來打算自己收養兩個孩子,但敵人“掃蕩”頻繁,照顧兩個小孩子將有不少困難。再說,兩個孤苦伶仃的孩子留在異國他鄉,她們的心理會留下陰影……最後,聶司令於8月22日修書一封,安排人員把孩子送還了日軍。現摘錄原信如下: 日閥橫暴,侵我中華,戰爭延綿於茲四年矣。中日兩國人民死傷殘廢者不知凡幾,輾轉流離者,又不知凡幾。此種慘痛事件,其責任應完全由日閥負之。

此次我軍進擊正太線,收復東王舍,帶來日本弱女二人。其母不幸死於炮火中,其父於礦井著火時受重傷,經我救治無效,不幸殞命。餘此伶仃孤苦之幼女,一女僅五六齡,一女尚在襁褓中,彷徨無依,情殊可憫。經我收容撫育後,茲特著人送還,請轉交其親屬撫養,幸勿使彼輩無辜孤女淪落異域,葬身溝壑而後已。

日軍駐石門司令部寄給四分區的信說已收到兩個小孩,向八路軍表示感謝……後來,晉察冀的“反戰同盟”支部搞得非常成功,被俘日軍士兵願意留下的越來越多……

1980年春,日本《讀賣新聞》頭版頭條《美穗子姐妹,中國元帥聶榮臻想念你們》的大標題吸引了日本民眾的目光。得到消息的美穗子決定:到中國去,面謝救命恩人!1980年7月的一個陽光燦爛的上午,人民大會堂大廳裡聚滿了各大媒體的記者。美穗子全家早早地站在大廳中央等著救命恩人的到來。不一會兒,正門打開,已是中央軍委副主席的聶榮臻元帥在家人的陪同下來到美穗子面前,美穗子“撲通”一下子跪倒在元帥面前,聶帥連忙去扶美穗子。此時美穗子已經淚流滿面,美穗子捧出一幅字畫,上寫“中日友好萬古長青”,聶帥高興地點頭說:“好啊……”此情此景感動了所有在場的人。

美穗子還送給聶帥一個高約50釐米的“人形”——用玻璃罩罩著的身著和服的小姑娘。這是日本人送給貴客的最高規格的禮品。這時美穗子最小的女兒15歲的留美子,突然跑到聶帥面前,把一個小白兔玩具送給了聶帥,逗得聶帥哈哈大笑。聶帥叫把“人形”送交軍事博物館,小白兔留給孫女聶菲玩了。聶帥回贈的禮品,是著名國畫家程十發專為聶帥畫的松竹梅“歲寒三友圖”,畫軸高約兩米。美穗子非常珍惜這幅畫,回國後將這幅畫掛在客廳裡。因為日本的房子一般比較低,掛上這幅高約兩米的畫很不相稱,為此她拆建加高了房頂。

2002年8月21日,美穗子到洪河漕村拜祭當年救助、乳養過她的恩人。

2002年9月23日聶帥的女兒聶力中將到展館視察。

2003年11月14日日本美穗子的女兒福山真智子和日本都城副市長板元義昭、日本都城支部支部長來住新平、議會會長福留一部為新落成的“聶帥救孤”雕像揭碑。

2005年8月20日,日本都城代表團50人到洪河漕舉辦開館儀式。

2006年10月29日,戰地記者沙飛的女兒王雁、日本都城市市長長峰誠所率友好訪問團趕赴洪河漕村舉行紀念館開館一週年慶典活動。

小裡巖村一位56歲的村民許考明指著山上一排排的紀念碑說:“這就是百團大戰紀念碑林,上面一大片石碑都是為紀念百團大戰樹立的。在那戰火紛飛的日子裡,聶榮臻的名字曾給我們井陘人民巨大的精神鼓舞,我們永遠不會忘記他們。”

紀念館簡介:

百團大戰美穗子獲救井陘·都城友好紀念館位於井陘縣辛莊鄉洪河漕村,距省會石家莊75公里,距革命聖地西柏坡55公里。2004年,被團省委授予河北省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2009年被命名為“石家莊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紀念館是中日雙方共同出資興建的。院內豎有聶榮臻元帥拉著幼小的美穗子的漢白玉雕像和“聶帥救孤紀念碑”。1980年至今,美穗子共來華六次。2002年來到洪河漕進行“謝恩”,她一力促成了新館的建成。紀念館布展內容分為抗日烽火遍地燃、百團大戰震敵寇和中日友好譜新篇三部分,全面展示了中國軍民在抗日戰爭暨百團大戰中的英勇事蹟和兩國人民的傳統友誼,年接待參觀者達萬餘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