蹈火英雄楊達瓦: 命護青山 光照貧村

“達瓦”在藏語中是月亮的意思,代表著光亮和希望。蹈火英雄楊達瓦用熱誠點亮了貧困戶的夢想和希望,用生命守護了他熱愛的那片青山。他走了,留下的,是人們對他的思念,以及他對家人的虧欠。

楊達瓦,木裡縣林業和草原局局長,3月30日的木裡森林火災中,他和其餘29名撲火英雄的生命永遠定格在了木裡山谷。

“英雄,走好!”4月6日上午,是楊達瓦出殯的日子,木裡縣按照藏族傳統儀式為救火英雄楊達瓦舉行葬禮。追悼會結束後,靈車從木裡縣殯儀館緩緩駛出,沿途都是自發前來送行的群眾,他們舉著白色的哈達,為“達瓦局長”作最後的告別。

經幡飄動,法鈴聲聲。“達瓦局長”真的走了!他的墓地在離他家約3公里的一處山坡上,他頭枕著翠綠含煙、鳥語花香的木裡山谷,腳下是奔襲千里、晝夜不息的雅礱江。

藏語中,“達瓦”是月亮的意思,代表著光亮和希望。

曾經,每次撲火,楊達瓦總是衝在最前面,像一道亮光,引領著無數人前行。

曾經,他真情扶貧,事無鉅細操持過問,照亮東朗鄉百餘貧困戶美好生活的夢想。

如今,楊達瓦這輪月亮,隨火焰一起升騰,回到了天空,繼續守護木裡山谷的萬山蒼綠。

他走了,留下的,是人們對他的思念,和他對家人的虧欠。

“月亮”愛青山 堅守防火第一線

一個木裡,一半森林。楊達瓦是土生土長的木里人,木里人對山有著外人難以理解的眷戀。

1991年,西昌林業技校畢業的楊達瓦到木裡縣林業局工作,正式開啟了他守護森林的使命。

2008年他任木裡縣麥日鄉武裝部部長,2013年就任木裡縣林業局副局長、森林防火辦主任,兩年後升任縣林業局局長。今年改革後繼續出任木裡縣林草局局長。

整整28年,楊達瓦來來回回輾轉數職,一直沒離開過森林防火的工作。

木裡森林覆蓋率67.3%,是四川森林蓄積量第一縣,佔全國蓄積量的百分之一。冬春季節,是木裡森林防火形勢最為嚴峻的時候,每遇火情出現,楊達瓦便會衝在前面,奔赴火場第一線,拼命撲火。

“回來後,我看到達瓦局長的黃膠鞋都磨爛了,鞋一脫,腳底全是泡。”木裡縣林草局副局長劉興林回憶,今年2月10日,春節剛剛結束,木裡縣三角亞鄉發生了森林火災,當他們趕到木裡縣投入工作時,楊達瓦已經帶領撲火隊趕往現場進行撲救。

3月30日晚,木裡縣林草局自然保護中心辦公室主任陳川正在和楊達瓦一起加班,接到立爾村附近發生火情的報告後,楊達瓦說,自己熟悉那裡的環境,抓起備有迷彩服、毯子、水、乾糧和救火工具的揹包便衝上了去往救火現場的車。

31日下午,滅火人員突遇山火爆燃,30人失聯,楊達瓦也在其中。

4月1日下午6時,失聯的30名撲火人員遺體被找到。

“那天下午,隊伍開始往回機動,第三組由楊達瓦等人帶領。”4月3日,涼山州森林消防支隊西昌大隊大隊長張軍回憶了當時的場景,他說,在隊伍距離火場僅剩五六百米距離時,現場突發明火爆燃。

確認楊達瓦犧牲後,同事們掩面而泣,家人更不願相信這個事實。然而,真相終究是冰冷的:楊達瓦用生命守護著木裡森林。

4月4日下午,蒼天含淚,群山肅穆,成千上萬的群眾在西昌火把廣場為楊達瓦等30位救火英雄送別後,楊達瓦的靈車回到了木裡,道路兩旁站滿了自發迎接的群眾,舉著白色的哈達高喊:“英雄,回家了!”

“月亮”到東朗 照亮鄉民脫貧夢

水洛河水依然潺潺向東,山間的原始桃花群楚楚欲燃。進入春季,時光和往年一樣,給古老藏鄉東朗塗上了斑斕的色彩。然而,這片土地上再也看不到楊達瓦的身影了。

東朗鄉位於木裡縣西北部,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106戶,是木裡林草局的對口扶貧鄉,也是楊達瓦曾經最惦念的地方。2016年起,木裡林草局對口扶貧東朗鄉,“達瓦局長”帶著一肩責任,為東朗鄉開拓脫貧致富路。

鄉民的收入增加了。和很多高原藏區一樣,松茸、蟲草、中草藥等珍品是東朗鄉的主要經濟來源。為增加收入,楊達瓦帶領木裡縣林草局幫扶人員大力發展絨佐村集體經濟,並選聘建檔立卡的貧困戶為生態護林員。

鄉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在楊達瓦帶領的縣林草局幫扶團隊和東朗鄉的共同努力下,東朗鄉修建起了通村公路,106戶貧困戶全部住上了寬敞舒適的好房子。

如今,東朗鄉脫貧攻堅工作居全縣前列,鄉民經濟收入大幅度提高。鄉民說:“達瓦局長就是月亮,照亮了我們鄉美好生活的希望。”

鄉民們幸福小日子的背後,是楊達瓦扶貧團隊的心血付出。

東朗鄉,距離縣城270公里,有7個小時的車程。不管工作再忙,楊達瓦每月至少會抽空去一次,常常騎幾個小時摩托車和鄉里幹部一同入戶調查。

為了鄉民能住得舒適,楊達瓦細心到操心房子的造價、裝修的用料和日常家裝八件套的添置。裝修時,楊達瓦還親自找木匠討價還價:“你們就當做善事。”

4月1日,得知達瓦局長犧牲的消息,東朗鄉哭聲一片,鄉民們帶著濃濃的哀思,紛紛到庫絨寺點燈。東朗鄉副鄉長金賢志說,因為點油燈的人太多,差點把點燈的鐵架底座給燒塌了。

金賢志已經連續失眠了好幾個晚上,在達瓦局長“回家”的那晚,他聯合成都的音樂人制作了一首祭奠達瓦局長和其餘英雄們的歌曲《木裡山谷的藍月亮》,旋律深情,哀思跌宕。

“月亮”有虧欠 為兒求醫成遺願

風捲山崗,經幡獵獵。

寂靜的山坡上,經幡知道,楊達瓦一生為守護木裡山谷付出了多少心血,也留下了對家人的虧欠。

從西昌林業技校畢業後,他便以守護木裡森林為己任。20多年來,每年冬春防火季節是楊達瓦最忙的時候,尤其是春節期間,他大多數時間都在加班值班,沒有周末,沒有節日,80歲的老父親總是等不到兒子回家,讀大學的兒子常常看不到父親。

而這一次,楊達瓦的離去,老父親再也等不到兒子,兒子再也看不見父親了。

4月6日,在與楊達瓦正式告別的葬禮上,他的兒子洛桑多吉懷著悲傷與崇敬的心情,鄭重地許下承諾:“向每一位木里人致敬,向所有消防官兵致敬,這份精神我將永遠傳承,不管時代怎樣變化,我們都要永遠銘記他們的犧牲和奉獻。”

其實,對兒子洛桑多吉的虧欠成為了楊達瓦最大的遺憾。楊達瓦多年好友鄧武喜說,因為常年忙於工作,少有時間關照兒子,以至於兒子落下了聽力上的毛病。他也曾帶兒子出去治療過,但因為工作忙,又耽擱了。

4月6日,木裡縣衛健局主任多傑告訴記者,就在3月末,火災發生的前幾天,一次會議散會後,楊達瓦找到他,希望他幫其兒子洛桑多吉留意配對耳蝸的醫療信息。

楊達瓦對多傑說,兒子洛桑多吉在成都上大學,聽力不好,楊達瓦一直想給孩子配個耳蝸。但木裡離成都山高路遠,來回要耽擱好幾天的時間,妻子工作忙,楊達瓦更是因森林防火和脫貧攻堅兩大任務疊加,無法脫身,連雙休日都沒法休息。他打算,等過了森林防火特別嚴峻的時段和縣上年底通過脫貧驗收後,帶孩子去配耳蝸。

“他當時的表情和語氣,真的就像在交代遺願一般。我感覺有些對不起他……"回憶當時交流的場景,多傑有些說不下去了,他沒想到這是他們最後一次對話,楊達瓦的這個請求真的成了“最後的請求”。

英雄辭世,經幡飄揚;明月當空,浩氣長存。木裡山谷的萬山層林,是“達瓦局長”永恆的守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