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多姿的芭塔雅

色彩多姿的芭塔雅

芭堤雅夜景

久别重逢的感觉总是很奇妙。为暂时摆脱劳形的案牍,让自然风清除一下体内郁积已久的人工冷气,我于2006年9月1日重新踏上了芭塔雅的海滩。

四年半, 也就是地球沿着鸡蛋形的轨道绕着太阳溜达了四圈半。 却也是芸芸众生的一千六百多个日日夜夜。 对于芭塔雅酒吧里粉红色灯光下坐台的女郎则意味着震耳欲聋的噪音对着耳膜鼓捣了近一万个小时。

有些事还是不要较真的好, 一较真, 就顿失美感,心思沉重得就象自己是全世界忧愁的代理者似的,有点不自量力。

芭塔雅当然是泰语的音译,此名的由来和含义我还没碰到能说得清楚的人。泰人似乎也不太注重地名考证之类的学问,总是单纯萧洒地生活在现实中。不象中国人,在一个稍有点名气的县城里当三轮车夫都对当地的掌故说得头头是道。

英语的拼法是PATTAYA,而中文的写法就多了:“博他耶”“芭提雅”“拍他耶”“芭堤雅”“芭塔雅”不一而足,一如中国文字的多元化和华人的各行其是,谁也不买谁的帐。

她芳名远播的繁华历史也就是四十年左右。越战正酣时这里是美军的度假胜地。那些躲过高射炮火的飞行员,没被越南游击队的冷枪打死打伤且绕过布满竹签的陷阱的美国大兵……能平平安安回到驻地。又有幸被安排来芭塔雅度假, 坐在露天酒巴里醉生梦死,不必担心炸弹突然在桌子底下爆炸,也没有人在酒里下毒或者从暗处打来冷枪,温柔地坐在身旁的泰妹也不会猛抽出锋利的匕首扎在毛绒绒的胸口……那种从地狱到天堂的强烈反差肯定给他们留下刻骨铭心的记忆。

硝烟散去后, 随着泰国提出变战场为商场的口号, 这里迎来了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作为一种广告教应,也是对当地旅游设施齐全, 服务热情周到的回报, 如今成群的外国游客仍然流连忘返。

对我而言, 芭塔雅是第一次见到大海的地方, 很遗憾的是当时没有引起多少冲动, 大概是从小缺乏激情, 感情比较平淡,或者当时心境还比较灰暗的缘故吧。后来当上导游,表面上拿着话筒张牙舞爪地讲解,内心却又多了分怕捞不到钞票的焦虑, 更没有心思去赏景了。

想不到相隔四年再次以旅游者的心态光临, 竟产生久别重逢的亲切感。

宗天海滩的夜景有点朦胧, 远处海面上不知什么船的灯火在闪烁, 假如没有拍岸的海涛声, 把那景色幻化成半江渔火似乎更美。 坐在海边的小餐桌上和朋友把酒凌虚,将记忆的闸门打开,任话语象海浪的碎片在沙滩上反复冲刷,过去的经历, 种种感想, 人生态度……对于此类忆苦思甜教育般的话题也不知对方是否反感。

人在一方小天地里憋闷得久了, 总要寻找渲泻的渠道,或者我也是钱钟书先生所调侃的那种有语文狂毛病的人。

第二天早上醒来发现从酒店凉台可以看到远处的海,也算海景房吧。朵朵彩色的拖曳伞在蓝天上飞转,海面是无数跳跃着往前冲刺的快艇,毫无疑问,坐在上面的游客有相当一部分是中国人,那些华语导游弟兄仍然是几人欢喜几人愁。

换上拖鞋短裤走出酒店大门, 随手拦了一部双排座车---芭塔雅最普通最常见的公交车, 招手即停,按铃即下,价格依然和四年前一样便宜: 五铢。便宜得你每次付完钱之后总要留心对方会不会说: 对不起, 大哥, 是十铢。

可是没有,只是一个淡淡的微笑。

不随意涨价, 不乱宰客, 这是芭塔雅旅游吸引人的主因之一。

中芭塔雅的海滩依然是那个海滩,棕榈树掩护下的人行道有好长一段在整修,又挖又刨再铺砖,好象四年前就一直折腾到现在。沙滩上的遮阳伞象连片的蘑菇, 西方游客还是象上岸的海狮海豹很随意地躺着。 海水冲上来的垃圾不少, 问沙滩椅的主人: 为何不捡? 答道: 大哥, 捡不完, 而且也不是我们的任务。

那是谁的任务? 只好去问海了。

色彩多姿的芭塔雅

芭堤雅海景

当夕阳的红脸贴近海面, 夜拥着醉人的粉色笼罩下来, 芭塔雅的夜生活开始啦。过去当导游时总会给客人介绍:

“芭塔雅白天大部分人都在睡觉, 只有晚上各路牛鬼蛇神出动以后才开始热闹。”

“你问我芭塔雅红灯区在哪里? 我只能说凡是亮着红灯的地方就是红灯区。”

的确,芭塔雅到底有多少酒吧多少女郎, 恐怕没人认真统计过, 说上万名吧女军团在此集结恐怕也不为过。

连片的开放式酒吧, 震耳的音乐, 梦幻般的场景,穿着暴露的女郎或坐在吧台向洋人招手, 或站在外面扭腰甩臀,模仿南美的森巴舞,放出诱人的热情来吸引顾客。 这种舞蹈应该没有什么艺术上的讲究, 而更接近原始的调情动作,好比雌性鸟类的骚首弄姿, 因其更接近野性, 反而有一种原始的美感。

大部分女郎的相貌还和四年前一样, 不描述也罢。

在难民村认识的前辈同乡尹教官,博学多才,八十多岁走路还腰杆毕挺, 因耳朵被缅军炮弹震聋而习惯高门大嗓说话, 闲聊中老人家对村中女同胞的点评给我很深刻的印象: 贾宝玉说女人是水做的骨肉, 那我们村的这几个泼辣货肯定是牛屎烂巴塘里的臭水做出来的。

如果按尹前辈的这观点来看芭塔雅酒吧里的女郎, 大概也是上帝用浑水沟里的水敷衍了事造出来的吧。

有弟兄说, 泰国所有的丑女都集中到这里了。 也不要大惊小怪, 有需求才有市场。 人家西方人说了, 我们在家是吃面包的, 来泰国也不喜欢吃那闻名于世的香米, 就爱吃粗糙杂粮。 再仔细观查, 他们对酒店的要求也不特别讲究, 呆得时间长的话就租个便宜的公寓, 甚至就带个小帐篷和睡袋, 流浪汉似地在荒郊野外露宿了。 他们国家大部分已高度现代化, 人几乎已是高科技产品的奴仆, 来到泰国看到这么美的环境, 这么好的海滩当然就要好好享受大自然的财富, 闷在高档酒店的空调房里不是辜负了上苍的这份厚礼? 所以我们看到芭塔雅海滩上乱躺的西方游客, 晚上穿着大短裤在开放的酒吧里和黑黑的泰妹一起喝酒跳舞调情,就不得不佩服洋人的讲求实效。

几个色情表演场关了, 又有不少开张了, 不用说成团去看的肯定大部分是中国和韩国客。 中国人是游击战专家,很自然的, 这类稍微有点违法但不犯罪的节目肯定被相应地传授了些游击战术,所以这些表演场对付警察临检可以说是小菜一盘: “不见鬼子不挂弦” “你打你的, 我表演我的” “悄悄进村, 打枪的不要。” 这些话外人听起来莫明其妙, 中国人马上就能心领神会。并不是中国游客档次低到爱看色情表演,而是走进那种场所的那一刻有种居高临下了解国外黑暗面的感觉。

南芭塔雅简易的长桥码头还是象个超级蜈蚣似地伸进海里,前方海面上依然是五光十夜的几艘游轮, 那是专接中国客人去夜游的。这夜游节目是包在行程里或是被导游把客人连哄带骗上去? 这都不重要。 只要上去能和号称 “海上西施”的人妖小姐一起热热闹闹地共舞就行了。

中国游客来泰旅游问题不断,整顿频频,什么罢工,抓导游等等名堂时有所闻。可行情还是没有什么变化,在导游和旅客斗智斗勇的主战场芭塔雅,导游的刀法还基本是老一套。尽管叫苦连天,不少人还在坚守阵地,实在也是无处可去。

创新之举故然吸引人,但我们在很多时候还是只能守旧。

在此奉劝导游弟兄们: 不要灰心, 面包会有的, 牛奶也会有的。 不要怨天尤人, 而要多了解中国同胞的性格特点。

咱们中国人和西方人最大的区别是, 西方人讲究目的,中国人注重过程。

吃饭,洋人重视的是营养成分,摄入多少卡路里,都含些什么物质;中国人强调色香味具全,会花很多的功夫做出形状奇特的菜肴取个稀奇古怪的名字才能显出中华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

来旅游,洋人就是来玩来休闲来娱乐;而中国人先要挑三拣四对比价格,反复讨价还价,恨不得把统购统销年代被剥夺了的杀价权连本带利追讨回来。到达目的地后要和导游玩心眼,比智慧,过程越复杂越刺激越好。 所以你今天当了接中国团的华语导游, 光会介绍景点会服务会微笑肯定不行, 还必须学会杀自费, 控制客人, 调节气氛, 挑动群众斗群众,各个击破等等让其他语种的泰国导游闻所未闻的本事,连泰国观光局的官员也摸头不着脑的名堂来对付客人, 你才会不亏本, 才会有钱赚。 也只有这样, 客人才会满意。

你具备了这些对付中国同胞的战术修养, 就不会使出停车关空调, 甚至威胁讽骂客人,丢团等等的下三烂手段了。 再怎样, 咱们是导游而不是土匪强盗。

还有哪里没去看呢? 哦, 对了, 人妖表演场。 还是火红依旧, 表演结束后那些人妖小姐提着拖地长裙, 拐着猫步快速冲出, 站在指定地点,兰花指摆得枝叶乱颤,招徕游客合影, 赚点小费。 不要去探究这些原本男儿身的 “小姐” 为何如此? 是心理变态? 生活所迫? 以后和谁结婚? 能活多久? 这些累人的问题还是让社会学家去研究吧, “她”们也许只有一个很单纯的想法: 爱美是人的天性, 我终于变成一个可爱的美女了。

在不伤害别人不危害社会的前提下, 做我爱做的事。

我可以不喜欢, 但我不去干涉他人的行为, 不去说三道四。

这应该就是一种和谐社会。这就是芭塔雅, 这就是泰国。

乘着满街还飘拥着今人心动的气氛, 我还是找个卡拉OK厅去唱唱歌喝点酒。 那里的领班肯定还是四年前的老熟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