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山區政協主席丁大恆:日本城市精細化管理的啟示

宝山区政协主席丁大恒:日本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启示

隨著城鎮化進程不斷深入、社會生活水平和人們精神需求的提高,對現代化城市管理的要求和期望也越來越高。實施城市精細化管理,提升城市管理效能,是城市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也是市民享受優質公共服務的重要途徑,更是一個亟須努力探索的重要課題。

在日本交流考察期間,日本城市管理的精細化給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應把提高城市管理精細化水平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創造高品質生活的必然要求,堅持像繡花一樣精細化管理,把精細化的要求貫穿於建設和管理的全過程、各環節,注重在細節處下功夫、見成效,進一步提升上海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

高起點設計助力城市管理“精治”

日本案例:眾所周知,京都城市選址和自然格局深受中國傳統文化思想的影響,是一座效仿唐代長安的城市。2008年日本《歷史風致法》頒佈後,京都很快制定了《京都市歷史風致維護與改善規劃》,涉及市政議會、選舉、監察、經濟、文化以及市民生活的條例、規定及細則達1150多項,包括城市個性、文化精神、環境氛圍等,及與這些無形元素相關的自然和人文環境、歷史地區和城市格局等。在該法規中,採用多種手段對重點地區進行環境改善、提升,並強化了針對建設活動的規劃控制引導要求,對特別重要的地區實行了建築規範調整、減緩原有規制等措施,不僅強化了物質環境的保護力度,同時也增加了歷史風貌等傳統文化活動與歷史場所氛圍保護等內容。

借鑑和啟示:上海市作為我國最大的經濟中心城市,在中國經濟發展中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上海的城市管理水平在國內處於領先地位,但放在全球視野來看,與發達國家的國際性大都市精細化管理還存在不小差距。

如何借鑑日本東京和京都等城市管理經驗?

一要樹立系統思維。統籌規劃、建設、管理三大環節,提高城市工作的系統性。以主體功能區規劃為基礎,統籌各類空間性規劃,推進“多規合一”。

二要做好綜合考量。從構成城市的諸多要素、結構、功能等方面入手,涵蓋城市功能定位、文化特色、建設管理等多種因素,對事關城市發展的重大問題進行深入研究和周密部署。

三要創新理念方法。加強控制性詳細規劃的公開性和強制性,邀請被規劃企事業單位、建設方、管理方和市民共同參與,增強規劃的科學性、指導性。提倡城市修補,加強對城市的空間立體性、平面協調性、風貌整體性、文脈延續性等方面的規劃和管控,留住城市特有的地域環境、文化特色、建築風格等“基因”。

四要堅持持之以恆。規劃經過批准後要嚴格執行,一茬接一茬幹下去,防止出現換一屆領導、改一次規劃的現象。作為一名政協委員,要積極關注城市發展和規劃,提出具有前瞻性和獨特性的意見建議。

高科技手段助力城市管理“慧治”

日本案例:日本將超智慧社會更名為“社會5.0”具有全球標誌性意義,其不僅涵蓋能源、交通、製造、服務等多個系統組合,未來還將包括商務、法律、管理職能以及勞動力提供與理念創新等人類自我價值的實現。相對於“工業互聯網”和“工業4.0”的前瞻性,“社會5.0”強調從解決社會問題出發,將劣勢變為機遇,實現社會和經濟同步發展。通過整合各個社會子系統,對人口、地理、交通等大數據進行交互應用,從而提升社會服務的活力與舒適度,讓每個人都接受高質量的精準服務。

借鑑和啟示:近年來,上海各級政府力推智慧城管平臺和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即城市網格化管理和“一網通辦”,促進城市管理由粗放向精細、靜態向動態、被動向主動轉變,城市管理部門的常態精細化管理能力、應急處置能力和公共服務能力有了明顯提升,降低了城市管理的成本,提升了城市管理的效率,城市精細化管理的科學決策水平及城市人性化管理水平進一步提高。

如何在營商環境和人口服務管理等方面進行完善?

一是要構建上海城市綜合管理信息平臺,有效整合數字資源。聚焦規劃、土地、房屋、交通、環保、建築、水務等重點領域,以城市網格化綜合管理信息平臺為基礎,通過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全面匯聚城市管理領域的相關數據信息,將散佈在城市各個角落的數據連接起來,並及時分析研判,發揮信息化、智能化在改進城市公共服務管理、提升治理能力水平方面的支撐作用。

二是要強化“城市大腦”應用,發揮科學治理和智慧決策作用。通過對大量數據的分析和整合,對城市進行全域的即時分析、指揮、調動、管理,從而實現對城市的精準分析、整體研判、協同指揮。緊緊抓住5G機遇,進一步深化智慧治理,加強智能決策技術應用,有效調配公共資源,不斷完善社會治理,推動城市可持續發展。

高標準管理助力城市管理“法治”

日本案例:日本的《輕犯罪法》於 1958 年制訂,1983 年進行修改。全文共 4 條,第 2 條明確了屬於輕犯罪的33種類型,規定對於違反《輕犯罪法》者,可處以拘留或罰款。《輕犯罪法》制定的目的,是為了確定人們日常生活最低的道德標準,根據這部法律,幾乎所有不文明的行為都可以進行懲罰,在很大程度上約束了個人行為,對於日本的城市管理起著重要的作用。

借鑑和啟示:城市管理涉及的領域眾多、事項繁雜,部門職能界限模糊,多頭執法、交叉執法、重複執法是多年來社會管理體制存在的一個頑症,其原因包括法制不健全、執法不夠嚴等。目前,上海市正在抓緊填補城市管理領域的立法空白,及時修訂不符合精細化管理要求的法規規章,結合實際,制定科學的城市管理標準法規,這是實現“法治”的破題之路。

如何進一步提高綜合執法力度?

一是要堅持依法治市,築牢底線。善於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解決城市治理頑症難題,以法律法規為保障,增強精細化管理的剛性約束。唯有在法治原則下進行社會管理的強化和創新,才能充分發揮制度作用、規範作用、約束作用、服務作用和保護作用,讓精細化管理落到實處。

二是要創新管理模式,分類施策。探索管制型與引導型結合的管理模式,劃分重點監管區域,制定適用於不同級別的管理政策、法規和制度,提高管理強度。各級政協委員,要發揮渠道優勢,對於法律空白和不完善之處,通過提案和社情民意信息等方式,積極開展專題調研,提出高質量的立法建議。

高素質群體助力城市管理“共治”

日本案例:日本在長期實踐中逐步形成了以公民參與為核心的垃圾分類協同治理機制,公眾已成為日本“三元”(政府、企業、公眾)環境管理結構中的一員,作為最廣泛、最有力的一股社會力量發揮著巨大作用。以橫濱市為例,主要存在三種參與模式:以市民監察專員組織為代表、以垃圾問題聯絡會為代表、以資源循環事業協同組織為代表的公眾參與。此外,日本的垃圾分類管理中,處於基層的市、町、村的自治體、自治會等民間自發組織發揮著重要作用。自治會的會員大多是地區居民,利用休假時間自發參加相關的活動,和當地的政府、學校、商人聯合起來,為地區生活服務。日本公民參與垃圾細分已經有30多年的歷史,垃圾分類改變了他們的生活方式,即儘可能減少垃圾產生、減少浪費及注重保護環境。

借鑑和啟示:動員廣大市民共同參與垃圾分類符合共治理念,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

如何把動員廣大市民的工作落到實處?

一是要充分激發、培育社會要素。讓群眾真正參與到城市精細化管理中去,發揮群眾的各類資源優勢,真正實現社會系統的有機整合。只有充分調動群眾的積極性,形成政府主導、部門聯動、社會協同、群眾參與的良好格局,才能將城市精細化管理的創新政策真正落到實處。

二是要鼓勵拓寬社會參與渠道和途徑。讓行業協會發揮專業優勢參與城市管理,在社區垃圾分類、環境保護等領域發揮社會組織的作用,完善城市管理領域志願者組織體系。

三是要積極建立城市管理溝通機制。加大城市管理信息公開力度,對一些關係民生的城市管理重大項目和政策,通過公示、座談會、論證會、聽證會、媒體宣傳等形式,廣泛聽取市民的意見建議,提高市民對環境問題治理的認同度。

四是要健全完善城市管理宣傳教育制度。利用電視、廣播、網絡平臺、社區廣告牌等載體,傳遞有關環境秩序的共同價值觀。作為一名政協委員,要發揮聯繫界別群眾和社區群眾的優勢,當好橋樑紐帶,整合資源,實現優勢互補、形成合力,為推動社會治理創新貢獻智慧力量。

中共上海市委書記李強在傳達學習全國“兩會”精神時指出,“要花更大力氣,以細緻的工作、精準的政策、管用的招數,努力為人民群眾帶來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在破解超大城市治理難題上持續用力,更加註重在城市設計、垃圾分類等看似小事情、實則大文明的地方下功夫,讓城市更有溫度、更富魅力。”

我們要將學習貫徹全國“兩會”精神和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上海重要講話精神結合起來,不斷創新社會治理體制,切實提高服務能力和管理水平,著力加強城市精細化管理,以“精治”的態度、“慧治”的手段、“法治”的原則、“共治”的精神,讓城市更有序、更智能、更安全、更乾淨。

(作者系市政協委員、寶山區政協主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