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數字化安全,汪德嘉談通付盾未來發展

對於資本市場來說,2018年無疑是最艱難的一年,有的企業倒下去再也沒有站起來。而通付盾之所以能夠屹立在寒風之中,並取得了較大的發展,這與創始人&CEO 汪德嘉的果斷決策和前瞻性視野是分不開的。近日,通付盾創始人&CEO 汪德嘉在2019年新春致辭中談到了資本寒冬的心得。

“資本寒冬來臨,別人的成功經驗值得我們學習,別人的失敗教訓給我們警醒。寒冬雖然難資本寒冬來臨,別人的成功經驗值得我們學習,別人的失敗教訓給我們警醒。寒冬雖然難耐,但捱過去,就能迎來春風。在這樣的寒冬,感覺特別欣然,因為我們比較健康,寒冬中能跑起來,不感覺冷;2018年真的很冷,有的企業倒下就再也沒起來。”汪德嘉說。

通付盾於2011年由美國威斯康星大學數學博士汪德嘉創立。汪德嘉是九三學社社員,國內畢業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與中國科學院,擁有十一年硅谷知名軟件公司ORACLE、VISA、IBM等的總體設計、產品開發及管理經驗。通付盾是一家以數字身份認證為核心的智能網絡解決方案和數據運營提供商,聚焦網絡安全、人工智能、大數據及區塊鏈技術,為金融、公安、軍隊、通信、電力、教育、醫療等全行業用戶提供信任基礎服務。公司連續四年入選中國網絡安全50強,連續兩年蟬聯畢馬威中國金融科技企業50強。

2019年,中國ToB企業級服務市場大熱,而通付盾在這個行業已經積累和發展了八年。汪德嘉表示,中國移動互聯網ToC已經趨於飽和,目前ToB企業服務正逢其時。

“提供安全計算能力,賦能各行業,我們是正逢其時。企業服務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服務能力要提高,企業服務要有核心競爭力,不僅僅是技術與產品,更重要的是服務;出問題你能馬上解決問題,特別是安全問題,更需要核心競爭力,硬科技才是硬道理。ToB企業要能存活下來,未來要有大的發展,一定得有核心技術,這也是我們的選擇,我們八年抗戰大部分投入都是在核心技術方面,目前擁有百餘項發明專利。”汪德嘉說。

2019年,通付盾明確以數字身份認證為核心,基於身份認證、終端安全、雲安全、數據安全及智能風控五個維度構建了“數字化安全框架”,打破原有佈局,重新組合技術與研發團隊,打造基於無邊界、零信任、自適應安全框架的“雲、網、端、邊”數字化安全解決方案。通俗地說,就是解決了目前網絡安全產品碎片化的問題,為全行業客戶提供一站式的數字化安全服務。

過去這一年,通付盾還總結了多年來在金融科技安全領域的經驗,對多因子身份認證、大數據風控反欺詐平臺進行升級。其中,多因子身份認證的升級換代產品“通富盾(AuthID)”致力於解決數字空間身份認證安全問題,以雲訪問安全代理CASB(Cloud Access Security Brokers)理論為基礎,結合PKI體系、國密算法、區塊鏈、生物識別、設備指紋、終端安全等技術實現去中心、多因子、跨平臺的統一安全身份認證方案。大數據風控反欺詐平臺則針對當前銀行零售轉型發展過程中暴露的用戶信用風險問題,結合通付盾多年的反欺詐經驗,為客戶提供覆蓋貸前、貸中、貸後的全流程智能風控產品及業務諮詢服務。

接下來,通付盾還將繼續拓寬行業領域,助力軍民融合。汪德嘉表示,軍民融合發展戰略已上升至國家戰略,通付盾針對軍工行業,定製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數字化安全解決方案。針對軍工類移動業務安全強度要求高、便捷性需求也高的特點,提供高強度移動應用加固產品,同時自主研發的“鷹眼”、“磐石”系列硬件產品也能滿足便攜性要求。“軍民融合,產業先行;未來,我們要繼續在軍工安全產品上下功夫,提供更多更好的且更適用於軍工行業的數字化安全解決方案。”

聚焦數字化安全,汪德嘉談通付盾未來發展

以下是本次對話的部分實錄:

騰訊《一線》:你們從事的網絡安全和以往的殺毒殺木馬這些有什麼區別?

汪德嘉:安全發展有一個演變,殺毒我們叫安全1.0,典型代表是360;安全2.0,典型產品是防火牆,牆內安全,牆外不安全;通付盾現在做的是安全3.0,是數字化安全。目前各行各業都在進行數字化轉型,隨著移動互聯網、車聯網、5G的發展,業務的邊界已經模糊,無邊界了,到底是牆內還是牆外無法界定;過去說牆內的可信任,現在沒有牆了,自然也無法信任。這種情況下怎麼做安全?我們覺得要以數字身份認證為核心,這就是安全3.0,也就是下一代的網絡信息安全,基於無邊界、零信任、自適應安全框架的“雲、網、端、邊”數字化安全解決方案。

騰訊《一線》:關於網絡安全,你們自己是怎麼定位的?

汪德嘉:我們定位新一代信息技術,以數字身份認證為核心的數字化安全,主要由身份認證、終端安全、雲安全、數據安全和智能風控五部分構成。數字化安全技術是數字新經濟的“卡脖子”技術。

騰訊《一線》:如何確保你們的服務是很安全的?對方為什麼要相信你是安全的?尤其像軍隊這麼保密的地方。

汪德嘉:自己證明自己安全的難度很大,不可解。我們一方面通過開源開放的方式,另一方面是通過第三方認證來為我們的產品服務背書,通付盾通過了國內外權威安全機構的檢測認證,其中有軍隊、央行、國家密碼局、公安部、工信部、安全部等機構頒發的認證資質。

騰訊《一線》:你們是2011年成立到現在有8年了,要知道這8年間很多公司從成立到IPO都只用了三四年,你們中途有過動搖嗎?

汪德嘉:創業確實需要面對很多誘惑,通付盾在2014年的時候遇到的誘惑特別大,來自於當時發展很快的移動支付;我們是行業裡最早做二維碼支付的企業,二維碼支付有安全方面的問題;我們做了一個動態二維碼支付,叫“時空碼支付”,是一種安全掃碼汪德嘉:創業確實需要面對很多誘惑,通付盾在2014年的時候遇到的誘惑特別大,來自於當時發展很快的移動支付;我們是行業裡最早做二維碼支付的企業,二維碼支付有安全方面的問題;我們做了一個動態二維碼支付,叫“時空碼支付”,是一種安全掃碼解決方案。時空碼是與時間、空間結合起來的Token。通付盾的基因是ToB的基因,我們的核心團隊來自於國內外的一線成功企業和研究機構,大多都有多年的企業服務經驗。最終時間讓我們做了正確的選擇。

騰訊《一線》:你從美國的ToB市場來看,你覺得中國ToB市場接下來會往什麼方向走?

汪德嘉:在中國,移動互聯網ToC市場已經飽和,像阿里、騰訊、百度這樣的巨頭都在轉型,騰訊現在提的產業互聯網,也是ToB模式。提供安全計算能力並賦能各個行業,通付盾是正逢其時,我們找了一個核心方向-數字化安全,覆蓋“雲、網、端、邊”,為全行業提供一站式數字化安全解決方案,這是我們給自己的定位;技術上我們找了數字身份認證這個核心點,也是非常聚焦和關鍵的一個方向。

我認為企業服務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服務能力要提高,企業服務要有核心競爭力,不僅僅是技術與產品,更重要的是服務;出問題你能馬上解決問題,特別是安全問題,更需要核心技術,硬科技才是硬道理。ToB企業要能存活下來,未來要有大的發展,一定得有核心技術,這也是我們的選擇,我們八年抗戰大部分投入都是在核心技術方面。

騰訊《一線》:目前數字身份在各國都是一個熱點話題,通付盾作為一家以數字身份認證為核心的智能網絡解決方案和數據運營提供商,可否談一下數字身份衍生的背景和麵臨的挑戰?

汪德嘉:如今越來越多的網絡詐騙案出現在日常生活中,在平時工作學習中,人們經常會接到各種電話及短信騷擾,這些騷擾電話有股票推薦、金融借貸甚至赤裸裸的詐騙等等。而這些信息是如何洩露的?其中部分是用戶自己不慎丟失,而大部分是因為將自己的手機號和姓名等信息交予了不安全的平臺,從而導致個人信息遭到洩露。這其中隱藏的風險可能會比預想中的還要糟糕,試想一些違規平臺為了獲取高利益將你的身份證、護照、指紋膜等信息兜售給不法分子,你的個人隱私、財產甚至人身安全都將難以得到保障。

解決數字身份認證問題,關鍵是對用戶的真實身份進行有效識別和認證,甄別當前用戶是否為其本人,證明“你是你”。只有實現有效的身份認證,才能保證訪問控制、安全審計、入侵防禦等安全機制的有效實施。唯有研發安全可信的數字身份認證產品,才可實現有效的數字身份認證。

從安全1.0到2.0,再到現在的安全3.0,通付盾在數字化安全解決方案上又向前邁出了一大步,而用戶隱私保護也成為了其的核心任務之一,通付盾運用區塊鏈去中心化特點結合同態加密以及多方安全計算,為實現數據匿名化和可控隱私保護貢獻了重要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