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你角膜 我看見了美好

用你角膜 我看见了美好

醫護人員對遺體器官捐獻者致敬。

用你角膜 我看见了美好

紀念碑上刻著遺體器官捐獻者名字。

清明新篇·大愛

統籌:劉滿元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馬俊賢、溫利、劉滿元 通訊員孫凱

有這樣一群人,他們雖然已離開了這個世界,但他們的生命價值卻以另一種形式在延續。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遺體器官捐獻者。

清明期間,記者走進廣州增城區正果萬安園廣東省紅十字紀念園,這裡的12座紀念碑上刻滿了3000多個名字,這些名字既有陌生的又有熟悉的:愛心大使叢飛和邢丹夫婦、希臘小夥謝里夫、著名歌星姚貝娜、麥振銘、王俊文、潘麗平……清明期間,自發前來紀念園紀念祭奠和緬懷遺體器官捐獻者的市民越來越多。

“廣東省紅十字紀念園的紀念碑上雕刻有我兒子麥振銘的名字,每年清明,我和家人祭奠和緬懷包括兒子在內的所有遺體器官捐獻者。每當看到兒子的名字時,我都會為兒子感到驕傲和自豪。兒子雖然已經離開4年多了,但是每當想起兒子的器官已經成功移植到5位患者身上,成功救助了5人時,我一直認為,兒子還活著。”昨天上午,提到兒子麥振銘時,東莞長安市民麥德安倍感欣慰地說。

10年有3000多人進行了遺體器官捐獻

廣東省紅十字紀念園位於廣州增城區正果萬安園入口處,園內景色優美。紀念園內有12座紀念碑,紀念碑上除雕刻有“遺體捐獻者永垂不朽”等字樣外,還雕刻著一個個的名字。記者發現,紀念碑下襬放了不少鮮花,有的花開正豔,有的已經慢慢枯萎。

一位正在現場施工的工人告訴記者,清明期間,每天都有人拿著鮮花前來祭奠這些遺體器官捐獻者。

廣州增城區正果萬安園相關負責人孫先生告訴記者,廣東省紅十字紀念園是一座於2008年5月捐建的公益性生命教育紀念園,主要用於紀念紅十字(遺體)器官捐獻者。

“從2008年至2018年,10年裡,一共雕刻了3000多個遺體器官捐獻者的名字。”孫先生說,從最初的一年只有幾十例,到去年的一年853例,這說明,遺體器官捐獻在廣東受到越來越多群眾的支持和認可。正因為如此,該園區又捐獻出300多平方米土地,開展二期紀念碑的建設。二期預計要建30多座類似的紀念碑,屆時一共可以雕刻9000多位捐贈者的名字。

“他們把遺體器官捐獻出來,幫助到了許許多多有需要的人,這種大愛值得為他們樹碑留名。”孫先生說,該園每年還會與省紅十字會、省衛健委、相關醫院等單位共同舉辦器官捐獻緬懷紀念活動,邀請器官捐獻者家屬、器官受助者家屬、醫護人員等一起,共同緬懷紀念遺體器官捐獻者。今年的器官捐獻緬懷紀念活動,預計在5月舉行。

佛山OPO:最小的捐獻者僅1歲多

記者從佛山市第一人民醫院人體器官獲取組織(簡稱OPO)瞭解到,該院自2011年取得捐獻器官移植試點資質以來,至今共協調完成141例器官捐獻,捐獻出遺體3例、器官431個、眼角膜148片,幫助眾多患者及其家庭重獲新生,其中最小的捐獻者僅1歲多。

人的器官不可再生,器官移植成為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方法。據瞭解,作為改革先行地的廣東,2009年廣東省自體器官捐獻試點工作啟動會召開,成立了廣東省人體器官捐獻委員會,對全省的人體器官捐獻工作統一管理。

據該院OPO捐獻協調員梁麗姬介紹,為了公平公正,每一位捐獻者的供體信息均需由OPO上傳至中國人體器官分配與共享計算機系統,並由系統按中心—區域—全國三級模式來分配。OPO獲取的器官優先在該OPO負責地使用,按照病情嚴重程度、年齡、等待時長短等進行安排,未成年人捐獻者器官則優先未成年人使用,當地沒有找到合適受體就會分配到其他OPO。

記者從佛山市第一人民醫院OPO瞭解到,該院自2011年取得捐獻器官移植試點資質以來,至今共協調完成141例器官捐獻(部分為肇慶地區提供)。在這141例中,男性佔114人,女性27人。年齡層次方面,未成年人18人,18~35歲38人,35~55歲80人,55歲以上5人,年齡最大的64歲,最小的僅1歲多。

而從捐獻者籍貫分佈來看,廣東和廣西最多,均為48人,四川和湖南分別為18人和17人,其他地區為10人。據瞭解,捐獻者的原發病以腦外傷和腦血管意外為主,比如撞擊、跌傷、溺水等,而未成年人案例以溺水和窒息為主。

回訪捐獻者親屬:

20歲的小夥捐器官救助5人

父親:兒子這份精神力量支撐我戰勝困難

2014年12月11日,一場意外車禍,導致東莞市長安鎮廈崗社區20歲的年輕小夥麥振銘傷勢嚴重,多天的救治未能挽回這個年輕的生命。在麥振銘生命即將結束的時刻,他的父母做出了重大決定:“將兒子的1對眼角膜、1個肝臟及2個腎臟捐出,讓兒子年輕的生命得以延續。”

昨天上午,在駕校從事教練工作、麥振銘的父親麥德安告訴記者:“捐贈兒子器官,我們不為名不為利,只希望更多人獲得救助,同時讓兒子的生命得以延續。”麥德安說,“儘管家裡經濟條件並不怎麼寬裕,但是,我的願望,就是讓兒子的器官可以幫助到那些困難的家庭,而且是無償地給予這些家庭幫助,這樣,兒子的生命才有價值。事後,省紅十字會的工作人員告訴我們,他們的確按照家屬的意願做了,幫助了5個困難家庭。”

如今,麥振銘走了4年多,麥德安說,他在生活中遇到困難時,總會禁不住想到兒子。因為有了兒子這份精神力量的支撐,他很快就會把困難解決掉。

“每年清明,我都會去到兒子的墳前,看看他,講講自己心中的苦與樂。”麥德安說,每年他也都要前往廣州增城區正果萬安園參加“器官捐獻緬懷紀念活動”。“每次在萬安園的紀念碑上看到兒子的名字,我都會為兒子感到驕傲和自豪。”麥德安說。

未滿30歲的保安哥救助3人

妻子:丈夫走後5年 同事每月堅持捐助

2014年,在佛山一汽配市場從事保安工作的潘麗平因為一次意外暈倒,就再也沒有醒過來。不到30歲的潘麗平留下了3個年幼的孩子和年邁的雙親。他走後,家人決定將潘麗平的1個肝臟和2個腎臟,捐給3位需要器官移植的患者,讓他們重獲新生。而他走時,最小的兒子出生才40多天,父子僅有“一面之緣”。2014年7月13日,廣州日報以《40天父子緣》一文報道了潘麗平的事蹟,引發了各方關注。

昨天,記者通過電話聯繫上了他的父親潘克茶。今年60多歲的潘克茶在家務農,種了1畝多地的水稻,貼補家用。潘麗平遺孀阿秀則帶著3個孩子在清遠連州縣城一家早餐店打工,每個月收入1800元。“最小的兒子今年上幼兒園了,一個學期的費用是4000多元,壓力比以前更大了一些。”阿秀說,另外兩個孩子一個上三年級,一個一年級。“現在每天節省一點,勉強能支撐得住。”阿秀說,米和油是爺爺提供的,自己辛苦點不算什麼。“只是小孩現在在長身體,每天嚷著要吃肉,就吃不起,只能給一點點他們吃。”

雖然阿秀給自己的微信取名叫“忘記”,但清明時,阿秀仍會帶著三個小孩回家掃墓祭祀阿平。同樣沒有忘記這位器官捐獻者的還有阿平生前的同事們,阿平走後5年,阿平生前所在的佛山市快捷汽配市場每個月都有人愛心捐助。“小孩子學費、生活費很大部分就是靠著這些愛心款,真的是幫了我許多忙。”阿秀說。

32歲青年捐出多個器官

叔叔:家鄉人的幫助和敬意讓家人倍感欣慰

2018年12月7日,河南省遂平縣鳳鳴谷張臺村32歲青年王俊文,在東莞務工期間,不幸因腦溢血被醫院鑑定為腦死亡。在王俊文意外腦死亡後,其父親王建華做出了捐獻兒子器官的義舉,將王俊文的多個器官無償捐獻給需要幫助的人,讓生命以另一種方式“延續”。

王建華曾對記者說:“兒子走了,我們全家人都很悲傷。但他再也回不來了,與其化為灰燼,不如幫助別人,延續生命,希望能幫助到更多有需要的人。”

昨天下午,記者聯繫上了王俊文的堂叔王春陽。王春陽告訴記者,捐獻器官的義舉經媒體報道後,在家鄉引起很大的反響。家鄉人民以各種方式向王俊文家人表達敬意,進行慰問,提供愛心捐助。尤其是東莞市駐馬店商會會長唐東昇從事發後至今,給予的幫助讓王俊文的家人倍感欣慰。

記者瞭解到,王俊文當初為了器官捐獻,用儀器維持了一段時間生命,導致其搶救無效死亡時間超出了48小時,所以目前在工傷認定上遭遇到了一些困難。王俊文的家屬希望相關部門,可以根據當時的實際情況,進行認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