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不懂鲁迅,长大后明白,我们都成了闰土


少年不懂鲁迅,长大后明白,我们都成了闰土


鲁迅笔下的闰土,是我们记忆中可悲可叹的人物。少年时我们以为我们是鲁迅,长大后,我们才知道,原来我们才是闰土。

少年不懂鲁迅,长大后明白,我们都成了闰土


一、故乡不再是故乡,我们都活成了闰土

幼年时期的感情,总是纯洁到令人心驰神往。可当带着满腔希望回到故乡,却发现,原来熟悉的故乡已经大变模样。

正如1921年回到绍兴的鲁迅,在见过幼年好友的陌生以后,满怀伤感写下了《故乡》,来抨击这个泯灭人性的社会,来感伤自己的青春。

少年不懂鲁迅,长大后明白,我们都成了闰土


故乡里面有一节是写闰土的,教材将它选进了课文,成为万千学生必背的段落之一。

那时我们青春年少,不知道世道艰难,不知道有人为我们遮风挡雨,自然而然将自己代入少爷的角色,感伤为何闰土不能再大胆一点。

可实际上,哪怕已经是21世纪,我们依然会被生活打磨得面目全非。那些依然保持着少年般童真的人,要么是家境优渥,要么是运气爆棚,但终究是少数派。

少年不懂鲁迅,长大后明白,我们都成了闰土


那个带着银项圈,用力刺猹的少年,消失在漫漫长河之中,取而代之的,是为了生活艰辛,扛起家庭重担的男人。

男人的成长,总是带着血泪,却也带着伟大的光环。

或许,幼年闰土的父亲,曾经也是一个天真浪漫的“闰土”,他原本也会有个要好的老爷朋友,最终却不敢相认。

少年不懂鲁迅,长大后明白,我们都成了闰土


生命的伟大,在于一代一代的传承不熄。我们活成了闰土,不是胆小懦弱,不是无能,而是我们想要去守护那些更加珍贵的东西。为了这些珍贵,我们甘愿舍弃那个长不大的孩子,去迎接风雨的洗礼,去面对人世沧桑。

我们都活成了闰土,也甘愿成为闰土。

少年不懂鲁迅,长大后明白,我们都成了闰土


二、年少意气风发,长大点头哈腰

幼年的闰土,不懂天地之大,不懂人间沧桑,所以才能面对鲁迅,没有骨子里的自卑,开开心心玩耍到一块。

这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也是少年时期自我认知的骄傲。那时,我们都会以为自己是拯救世界的大英雄,只要想做,便没有做不到。

可真正的长大,是从认识到自己的局限性开始。开始明白,有些事情做不到,有些事情已经输在了起跑线。真正的英雄主义,是认清生活以后仍然热爱生活。

少年不懂鲁迅,长大后明白,我们都成了闰土


认清真相的过程,是痛苦的,很多人连认识的勇气都没有,浑浑噩噩度过一生;有的人敢于认识,却沉迷于此,丧失热情。

只有很少很少一部分人,才能真正做到认识和热爱,而这些人,哪怕没有功成名就,也会成为自己小圈子里的王,成为一个真正的英雄。

少年不懂鲁迅,长大后明白,我们都成了闰土


中年闰土养着八口人,靠着种地,靠着地主家的照顾才能堪堪生存。这个时候的他,肩膀上的担子已经很重,眼界也不再如少年时满怀天地,他只想要打理好一家三口,靠天吃饭。

这个时候的他,不再敢对鲁迅有任何的不尊敬,他害怕自己的错误会导致一家人的痛苦。他畏畏缩缩,不敢上前,已经被生活磨平了棱角,变成了当年自己最讨厌的人。

他开始懂得规矩,开始明白道理,这仿佛是他的宿命,也正因为如此,鲁迅才扼腕痛惜。

宿命到底是什么,凭什么能够决定一个人的生活状态?

少年不懂鲁迅,长大后明白,我们都成了闰土


三、内心的小孩,生活的庆幸

中年闰土最开心的时光,或许也是鲁迅回家的日子。因为当时的鲁迅,将很多不用的东西都给他,让他随便选。

而闰土选了长桌、凳子、香炉还有称等等,开心得像个孩子。

他没有那么多的远大抱负,他也没有想要去改变世界,他想的,是让自己的妻子和6个孩子的生活过得好一点,再好一点,哪怕在外面他要点头哈腰,他要成为那个曾经自己讨厌的人。

少年不懂鲁迅,长大后明白,我们都成了闰土


什么是家人,或许是那个在茫茫人海之中,让你感觉自己并不渺小的人吧。

那时的鲁迅并不懂得,每个甘愿成为生活奴隶的人心中,都住着一个孩子。幸运的人,遇上一个好妻子,他内心的小孩会被守护,他也会感到人生的一点点小确幸。

少年不懂鲁迅,长大后明白,我们都成了闰土


这些小确幸说出来或许很小很小,可当时的幸福感却那么真。

正如对于父母而言,不要求孩子功成名就,只要平安幸福,如此便足够了。

或许成长,便是从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开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