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是如何一步步被華為手機業務反超的?

牽著小狗看大海


小米手機是如何被華為手機一步步超越的,在15年之前小米手機可以說是如日中天的發展情況,但是在15年的分水嶺之後,小米手機卻慢慢的落後於華為手機了,那麼這裡面究竟是什麼原因,下面我給大家分析一下。

自從小米手機橫空出世以後,對於國產山寨手機,可以說是毀滅性的打擊,因為小米同樣以低價卻高質量的產品聞名於世,已經沒有山寨機生存的可能性了,而從山寨機消失後,國人需要能夠代表高端,有品牌溢價力的手機品牌的出現,而小米手機的低價被很多的用戶等同於低質,所以大多數的人認為在重要場合,小米手機都拿不出手,而華為手機的高端品牌華為mate系列和P系列的出現,使得用戶體驗到品牌溢價力的感覺,所以這從消費者的層面來說,這是一個原因。


還有就是華為手機內部的一些原因,我們都知道智能手機,雖然這些年的入門的門檻比較低,很多手機廠商都可以做手機了,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做手機和研發手機是完全不同的,而智能手機的核心技術也都是掌握在外國企業手中,像核心的高通驍龍系列處理器,其安卓操作桌面,索尼攝像頭等等,這些關鍵的元器件都是在外國的手中的。


而華為手機不甘落人後,開始自己研發華為的麒麟處理器,這也填補了我國手機處理器上的空白,而華為在去年的全面投入的研發經費達到了4800億,有各種大量的基礎科學家,而小米在這方面的投入則更欠缺一些。所以綜合考慮,近些年來小米手機被華為手機超越也不是沒有原因的,那麼大家還有什麼不同的看法,可以在下方留言,咱們一起探討!


千帆辰


謝謝您的問題。小米被華為趕超,有其內因和外因。

2015年是轉折點。2011年至2015年是小米野蠻生長時期,從名不經傳的手機公司成長為國內市場佔有率第一、國內出貨量第一,這段時期雷軍推行的小米互聯網營銷模式功不可沒、成功不可複製。紅米手機於2013年推出,1000元左右的價格,將山寨手機基本上擠出市場。但是,2014年華為與榮耀獨立,榮耀6、華為Mate7與小米進行全面無縫競爭,從2015年開始,小米從出貨量第二逐步跌至目前的第五,換句話說,2015年以後華為就佔據了國內手機市場領先地位。華為在上升,小米在下滑。


華為趕超小米的外部因素。第一,2015年前,山寨手機退出,小米手機也被印上低價的烙印。但是,市場消費升級、步入中高端,用戶出於商務、社交等需要,需要品牌手機,認可具備品牌溢價的華為手機,華為從2015念開始,不再堆砌硬件參數,而是強化高端定位、商務定位,所以華為手機比小米手機貴,但賣得更好。第二,從2015年開始,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增速已經有放緩徵兆,小米互聯網營銷在市場逐漸飽和後就會遇到發展瓶頸。

華為趕超小米的內部因素。至於任正非把98.6%股權分給員工、給員工高分紅激勵、擁有大量的博士和數學家等技術與學術人才、華為多年累計投入4800億元(2014年技術研發400億元)做技術研發、5G和芯片技術提早佈局,這些都不展開說了,只比較華為和小米的共性吧。第一,華為手機價格實現高、中、低全覆蓋,2015年低至700元左右,高到近5000元,覆蓋人群與抗市場風險能力高於小米。第二,華為的國際化水平比小米高很多,榮耀品牌在歐洲等國家熱銷。小米在技術核心專利上弱於華為,受到高通、三星、谷歌等專利巨頭制約,雷軍還親自和三星道過歉。華為有自己的專利積累和技術優勢,在國際化上更加遊刃有餘。第三,華為的技術創新強於小米,比如在5G、摺疊屏等,華為都走在小米之前,小米的硬件創新還遇到OPPO等競爭。第四,華為不是以做手機為主業的,手機背後是華為集團的合力和技術、人力等資源,華為確實有足夠的定力與小米展開拉鋸戰。
歡迎關注,批評指正。


追科技的風箏


我覺得有以下幾點原因吧:

1 小米創業初期的slogan是為發燒而生,那個時候小米靠發燒的配置和感動人心的價格迅速崛起,後面幾年爆發式增長。但是後來小米的slogan變成了讓每個人享受科技的樂趣,開始走性價比的路線,不再為發燒而生。slogan的變化,我認為是被迫改變,因為友商們也都覺醒了,開始模仿小米,而且小米這一套東西也很容易學!

2 小米走性價比路線後,就過上了他以前所鄙視的生活,開始搞機海戰術,開始找明星代言,開始線下開店!開始朝傳統硬件廠商看起,市值自然也不行。

3 小米的耍猴。雖然大家都缺貨,大家為什麼只罵小米?還不是因為一次一次的在發佈會說大話,要現貨供應,結果又被打臉!我認為做不到的事情,事先不說大話,結果應該比這好。

4 華為有核心技術,又會做高大上的宣傳,這兩點我認為小米和華為還是有很大差距。這也是造成今天這個結果的原因之一。


Jackie胡辣湯


小米曾經被稱為國民手機,憑藉超高的性價比,深受學生群體的喜愛。特別是小米搭載的驍龍處理器,廣受好評,也為高通公司的芯片業務拓展了疆土。然而這短短几年時間裡,小米已經完全被華為反超,華為在國內的口碑與日俱增,小米是怎麼了?



去年華為在全球賣出了2.08億臺智能手機,位居全球第三。而小米賣出了1.19億臺,位居全球第四。華為+榮耀已經坐穩了國內第一,小米基本上不可能再超過華為了。這些年小米從輝煌到低谷再到崛起,如今上升到世界第四已經實屬不易。

2011年,第一代小米手機發布了,許多人可能恍若昨日,一轉眼,多少個春秋,小米旗艦手機已經更新到了小米9。但是小米公司也面臨嚴峻的考驗,成也性價比敗也性價比。當年雷軍喊出小米旗艦1999元,全場沸騰了,小米拉低了旗艦手機的售價,讓許多人都能過使用到旗艦機,難能可貴。可是現在時代變了,國產手機都在進軍高端市場,以華為最為成功,而小米9的起售價還只是2999元起步,雷軍始終不敢大步往前邁。


其次就是芯片,這是非常核心的技術。華為能有今天的成功,和海思半導體密不可分。早期的華為芯片確實是垃圾,但是華為堅持了下來,芯片業務本身就是高投入低產出,而且見效很慢,很多企業都望而卻步。華為從麒麟960開始慢慢好轉,直到970終於有了旗艦水準,980已經完全具備了和高通較量的實力。而小米的澎湃處理器已經很久沒有消息,已經遠遠落後華為。

目前紅米已經獨立,以後中低端市場給紅米來做,小米主攻高端市場,這是雷軍的策略。但是,時代變得太快,小米沒能跟上華為的步伐,很遺憾。華為在高端領域已經有了一席之地,加上海思芯片,已經通信方面實力的強大,恐怕在國內已經穩如泰山。


時楓科技


為何小米手機被華為手機“輕鬆地超越”?專注研究產業創新資本戰略的思匠良木公認為,雷布斯(雷軍)“快創新戰術”下的手機項目戰略佈局根本就沒準備與“軟硬科技可持續創新”的華為打“持久戰”,小米手機與華為手機乃戰略目標戰術手段根本就不一致!



★用創新資本戰略解剖雷布斯“玩”手機的戰略和戰術

準確說是看雷布斯“玩”手機的策略,雷布斯的戰略目標是不是小米手機?

☆看小米手機的“設計創新”作戰戰術,在當時整個手機業界首個完全徹底解剖喬布斯和蘋果手機的“產品體驗”和“手機生態平臺”,從而用工業設計設計創新手段“模仿中創新”出小米手機,再以高性價比的低價快速霸佔市場,形成小米龐大消費者生態圈。

☆小米以手機打造的“資源價值平臺”經營生態圈



小米手機只是雷布斯搭建小米生態圈的戰術跳板,用手機快速掙錢,用手機用戶構建生態圈價值平臺。



上圖小米生態圈的好玩意!以手機構建的一個龐大的生態圈,然後做其它智能硬件產品,…這才是雷布斯的智慧!思匠良木公也買了不少雷布斯的好玩意。

雷布斯非常清楚,手機業態真正要保持可持續發展需要整個通訊軟件硬件技術系統持續性的“科技創新”支撐,這絕非手機業“新網紅新紮師兄”的小米用“工業設計”三五年就可以做到的,後來即使有了錢也未必敢輕易去收購業界HTC、黑莓、諾基亞實現整合技術資源。與其用巨資收購一個有技術的大佬後繼續深耕細作手機市場,不如用這筆錢投入到原有小米生態平臺玩低風險快回報的平臺資源“變現”,這就是香港理工大學劉曦卉博士的“平臺價值星球原理”。

所以,小米手機只不過是“小米生態”戰略裡面的一步戰術快棋,為小米生態資源平臺打基礎的戰術而已,壓根就沒想著與華為、OV等友商在手機戰場長久混戰。

★反過來再解剖華為的戰略和戰術。



華為手機是華為的戰略目標還是戰術手段?既是華為的戰略目標之一,也是華為通訊戰略板塊的一個戰術佈局。華為在通訊行業有著強大技術積累,以及從硬科技創新到工業設計快創新的持續戰略創新的體系,華為以超越三星追逐蘋果為戰略目標,對於超越完全沒有通訊技術底牌的小米是不是小菜一碟呢?

華為戰略戰術,版面有限,老鐵網友們可從華為公佈的信息中仔細觀察,不作詳談。

從手機到生態圈,這也是雷布斯同學的自知之明之外更高層面的智慧所在!良木公也是雷布斯粉絲,雷布斯玩手機到玩生態資源平臺對中國實體產商企業的創新升級轉型有很多啟發意義,後面會陸續作分享。

個人觀點不喜請噴。

良木公

思匠智庫 堅持原創 發現智慧 掌握未來 探索創新 共同進步!


思匠智庫


因為人家的手機會慢慢長大……




四川阿倫


原因很簡單華為買個公版構架,再挖點沙子,送去臺積電一代工,也不知道怎麼就火了。雷總仔細,不捨得買構架,小米高層金貴最多也就是擰擰螺絲,不會去挖沙子!


幻覺214776078


貿工技路線和技工貿路線的差距,無論是谷歌,蘋果,亞馬遜,微軟乃至華為,無一例外,都是走技工貿路線,科技企業不燒錢,那就是流氓和騙子,靠營銷可以一時得意,但是到了一定高度就有致命瓶頸了。因為你做不到,別人能做到,別人能做到,你卻做不到,人無我有,人有我無,註定會被超越甚至是淘汰。


噓前面是人


小米走的路線是性價比,在網絡銷售這一塊非常強,所以發展非常快,長期發展來看,科技創新才有未來,除非小米快把賺來的錢投在開發上,才能不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