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贪财好色、攀附权贵,但他是一个民族英雄

英雄在我们心中的形象,大多是完美的人。他们不仅仅要为了他人、为了民族、为了国家做出过重大的贡献,同时还要具备高尚的品德,舍身忘我的精神。

但在现实中往往没有那么完美的人。我们之所以觉得历史上的那些英雄们完美,是因为我们只记住了他们的功绩,而忽略了他们的缺点。也有那么一些人,他们也曾为了国家、民族做出巨大的贡献,但由于个人品质太差,让我们总觉得把英雄的头衔给他们不是那么合适。

他贪财好色、攀附权贵,但他是一个民族英雄

下面我们就来说这样一个历史人物,他攀附权贵,骄横跋扈还贪财好色,但他在对抗外敌时,却屡立大功,保卫了国家的安全。他算不算是民族英雄呢?个人觉得他算得上民族英雄。这个人就是明朝颇有争议的抗倭英雄胡宗宪。

胡宗宪在嘉靖十七年(1538年)中进士,后被派往山东青州府益都县出任县令。这做益都县令期间,他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政治才能。他先组织广大人民扑灭多年不遇的旱蝗之灾,之后又镇压了益都境内的强盗,并将其招抚为义军。

就在胡宗宪干的风风火火的时候。家乡传来消息,他的母亲离世。按照明朝的规定,父母离世,儿子要回家守孝三年。于是,胡宗宪就向朝廷奏请,回到了老家为母亲守孝,守孝期间他的父亲也因病去世。胡宗宪就这样前后在家乡为父母守孝长达五年。

他贪财好色、攀附权贵,但他是一个民族英雄

守孝期满后,胡宗宪再次回到朝堂,他更加努力的工作。以其超人的胆略和智谋,屡立功劳,在朝中展露锋芒。嘉靖三十三年,他被嘉靖皇帝钦点为浙江巡按监察御史。由此也开始了他的抗倭大业。

胡宗宪初到江南时,当地可谓是乱作一团。明朝官兵纪律松弛、软弱涣散,倭寇经常上岸攻城略地,烧杀抢掠。针对此等情况,胡宗宪采用严明赏罚为手段进行了整顿,很快明军的士气,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胡宗宪的之所以在浙江的工作如此顺利,除了他个人的才能外,其中还有一个很大原因就是他攀上了严嵩的义子的赵文华,少了很多掣肘之事。赵文华当时在严嵩的推举下,被派往江南督察沿海军务。但此人仗着严嵩的权势,为人奸诈骄横,时常的排挤、陷害忠良。

他贪财好色、攀附权贵,但他是一个民族英雄

当时胡宗宪为了“大局为重”,便攀附上了赵文华,之后并伙同赵文华陷害了浙江总督张经、浙江巡抚李天宠。也因此胡宗宪得到了赵文华的赏识,之后再官场开始平步青云。在赵文华的举荐下,他很快升为兵部左侍郎兼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又加直浙总督,总督浙江、南直隶和福建等处的兵务。官位的提升,胡宗宪的个人私欲也越来越大。他不但好女色,还贪污军饷。聚敛了数额巨大的钱财,有“总督银山”之称。但他没有因为品行的败坏,而忘了自己的职责。也是在此期间他建立了自己的抗倭伟业。

大权在握后,他开始大力招揽、重用各种杰出的人才,其中就有日后大名鼎鼎的抗倭英雄戚继光、俞大猷等战将,还有颇负盛名的文人徐渭。

在抗倭斗争中,胡宗宪屡出奇计,什么连环计、美人计、反间计,甚至下毒的方法,都被他拿来对付倭寇。到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明军在胡宗宪的带领下,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胜利,两浙倭患暂告平息。胡宗宪开始转向剿灭福建倭寇的行动。

他贪财好色、攀附权贵,但他是一个民族英雄

但也是在这一年,严嵩倒台。做为“严党”的他,也很快被以贪污军饷、滥征赋税、党庇严嵩等十大罪名弹劾。但嘉靖皇帝因他抗倭有功,没有杀他,只是罢免了他所有职务。他也因此回到了老家,打算安度晚年。

但世事常不遂人愿,就在胡宗宪回到家乡的第二年。一次朝廷查抄严党罗龙文的时候,发现胡宗宪与罗龙文的秘密信件,上面还有自拟的圣旨。假拟圣旨这个可是重罪。于是,胡宗宪再次被押解进京。一月后他在狱中写下“宝剑埋冤狱,忠魂绕白云”的诗句后,自杀身亡,时年五十四岁。

胡宗宪虽死,但他培养的那支抗倭的队伍,在明朝之后的日子里,依然在东南沿海平定着倭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