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種植】玉米種植管理中的一些錯誤做法

【關注農多收 獲取農業頭條】

【玉米種植】玉米種植管理中的一些錯誤做法

又到一年春耕時,玉米雖然寒了很多農民的心但是春耕到了,玉米該種的還得種不是嗎?農民朋友種的玉米為什麼不高產?按玉米種植的管理順序,有些農民朋友在玉米種植管理時存在以下幾類錯誤做法:

   一、單粒播種的錯誤

  1.把購買的普通種子當做單粒播種使用,隨便用簸箕簸一下,挑挑小粒就做單粒播種的種子。2.隨意設置株行距,對密度沒有概念,總認為稠比稀好。3.有很多機手改造播種機,隨意調整行距的結構,本應按50釐米行距播種,株距定到了17釐米~18釐米。4.種肥不錯行。5.澆矇頭水進行大水漫灌。6.播種越深越好。

  單粒播種技術的成功不是單一環節的簡單改進,而是一個系統的新技術,很多農民採取手工點播的方法播種,卻沒有好的效果。什麼原因呢?歸納起來就是:種子純度要高,不能低於98%;芽率芽勢要高,不能低於95%。單粒播種最大的成功就是實現了科學的種植密度,一個品種只有在合理密度下才能最高產,密度大了小了都不能高產。密度大了會造成倒伏、空稈、感病等問題,造成不同程度的減產。過稀了也會減產,但不會出現倒伏、空稈的問題。播種保苗是關鍵,不恰當的播種方法會造成缺苗斷壟進而影響密度、影響產量。種子和化肥不錯行施入易造成化肥燒種、燜種、爛種,是造成缺苗的主要因素,化肥使用量大的更嚴重。沒有灌溉條件的地塊必須進行深播,以降低乾旱對出苗的影響;能隨時澆水的地塊應淺播,播深不能超過5釐米,3釐米最佳。

  二、除草劑使用的錯誤

  不知道玉米除草劑的類別和使用時期,亂噴亂用;除草劑與有機磷農藥和微肥混用,圖省工;不按說明用量,隨意增加藥量;貪圖便宜買淘汰類型的除草劑;機動噴霧器噴施不均勻;藥沒用完再噴一下。每年都會有農戶因除草劑的原因造成玉米減產。玉米除草可分為三個時期,每個時期使用的除草劑種類不同,不得亂用。

  苗前除草俗稱封地除草劑,種類有甲草胺、乙草胺、丁草胺、乙莠水、莠去津。苗前除草的地塊應注意以下方面:一是土壤溼度要較大。在玉米播種以後,雨後或澆地後噴施,如土壤乾旱或長出小草以後,基本上是不能用的。二是當麥茬較高、田間麥草覆蓋地面時,這一類除草劑最好不用,因為噴不到地面形不成藥土層,就不能殺死頂土發芽的雜草。三是封地除草劑用藥時間最早,藥效期一過,雜草很快就會長起來,需要補噴第二次其他的除草劑,浪費人力物力。四是封地除草劑易使玉米葉片發黃,尤其是高溫時用藥,容易傷根。鑑於以上問題,現在苗前除草逐漸被苗後除草代替。

  出苗後2葉至5葉前。主要消滅小草。此時使用的除草劑一般以碸密磺隆、煙密磺隆成分為主,單一製劑有25%寶成、80%玉農樂等,複合製劑主要是添加了阿特拉津(莠去津),如50%玉寶、80%玉封殺等。一般在施藥後7天左右雜草變黃,20天左右雜草枯萎死亡。在玉米苗後2~5葉期可全田噴霧,除草效果好,安全性高。也有個別品種對該類除草劑敏感,植株葉片會發黃,但1個月左右可恢復,不影響產量。甜玉米、制種田、糯玉米、登海部分品種易產生藥害,應慎用。特別提醒:全田噴霧的玉米應在5個葉以內進行,且施藥的前後7天不要使用有機磷農藥,否則應定向噴霧。玉米到了6至9葉期是對除草劑最敏感時期,此期施用會帶來藥害。過了9葉可以考慮行間低劑量定向噴霧防治草害。

  玉米生長的中後期。在玉米生長中後期發生草荒時,可以選擇使用百草枯,用20%含量的150倍液,加防護罩進行定向噴霧。由於這是一種以觸殺作用為主的滅生型快速除草劑,即使藥液“濺”到玉米葉片上,也只是局部乾枯,不會造成“死棵”。千萬不要使用草甘磷類,這是一種滅生型內吸性除草劑,主要是針對多年生雜草,多用於果園、溝渠、道邊防除雜草,也可在農作物播種後、出苗前使用。

  三、化肥使用的錯誤

  尿素施用藥注意:不要與碳酸氫銨混用,會造成尿素轉化慢進而揮發和流失損失;不要地表撒施,大部分氮素在尿素轉化為氨的過程中被揮發掉,利用率只有30%;不要做種肥,尿素含有的少量縮二脲會對種子和幼苗產生毒害,影響種子發芽和幼苗生長;使用尿素後不要馬上澆水,尿素的轉化需2~10天才能完成,馬上澆水會因尿素溶於水而隨水流失。另外,要重視玉米功粒肥的使用。玉米抽雄後很多時候土壤的養分已經滿足不了後期生長髮育的需要,要想獲得優質豐產,必須酌施一些速效氮肥,防治玉米早衰,促進玉米灌漿和籽粒飽滿,提高千粒重。

  不能過度施肥。以沃夫特磷控釋肥為例,每畝在出苗後開溝深施40公斤即可滿足玉米一季的營養需求。施肥過多會造成化肥殘留而土壤板結。如果有條件,可以增施有機肥、農家肥,適當噴施鋅肥等葉面肥對玉米增產效果明顯。現在,市場上有很多種類的控釋肥(緩釋肥)銷售,控釋肥具有控制肥料中氮肥釋放時間的成分,所含氮素會根據不同玉米生長階段緩慢釋放,具有一次施肥、一季有效的特點。

  四、片面相信葉面肥的效果

  葉面肥種類很多,分為四類:一是營養型葉面肥,如尿素、磷酸二氫鉀等。二是調節型葉面肥成分,為激素或生長素如蕓薹素內酯、赤黴素、多效唑等。三是生物型葉面肥,成分為氨基酸、固氮菌、腐植酸等。四是複合型葉面肥,是以上類型的各種組合。葉面肥在玉米根部提供營養不足的情況下可以有效緩解缺素症狀,能夠改善玉米生長,提高產量。但應在保證土壤科學施肥的基礎上合理使用,避免本末倒置。葉面施肥應注意以下問題:掌握玉米葉面肥的適宜種類,掌握適宜的濃度不得過濃,掌握選擇施肥部位噴施方法和時期,一般應在大口期葉面噴施,避免高溫的午前午後噴施,以達到理想的效果。

  五、澆水的錯誤

  農民朋友往往不管什麼時期,遇旱有水就澆、有肥就上。其實拔節期前不宜澆水,過度乾旱時例外。如果孕穗期和灌漿期遇旱,就要儘快澆水,因為孕穗期和灌漿期是玉米需水的關鍵時期,此期乾旱對玉米生長的影響最大。

  


【玉米種植】玉米種植管理中的一些錯誤做法


六、收穫時間的錯誤

  玉米從授粉到完熟需要52天左右,果穗白皮時剛剛完成乳熟階段,蠟熟階段需要10天左右,此階段是玉米千粒重形成的關鍵時期,對玉米的品質也有重要影響。完熟的特徵是籽粒底部形成黑胚層,此期玉米澱粉轉化已經完成,籽粒飽滿,千粒重最高,產量最高。對比試驗顯示,晚收10天能增產10%以上。建議9月30日前後收穫玉米,遇9月份連陰雨天氣時應在10月1日後適時收穫玉米。

  玉米的高產需要三個要素:種子、肥料、氣候。在三個因素中,種子佔30%,肥料佔40%,氣候佔30%。管理措施屬於肥料要素中的一部分,所以一定要注重。

【玉米種植】玉米種植管理中的一些錯誤做法

點擊“瞭解更多”下載農多收頭條,農業化肥商城已上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