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畫家和畫家藝術水平也不同,匠俗氣太重的也欣賞不了太高雅的,正所謂曲高和寡?

小子h


你好親,很開心回答你的問題

一幅畫作,不僅僅是觀眾欣賞水平,藝術修養的不同,所以對一幅畫作的看法也不同

包括畫家和畫家之間,由於每個畫家的繪畫功底,藝術修養,自身審美品味的不同,所以畫家有時候也理解不了同行的畫作


西方美術史上的傳統古典油畫,都以宗教神話中的神話人物為題材,畫面色調含蓄,優雅,氣氛典雅,比如眾多以維納斯為素材創作的作品

對於不懂畫的大眾,沒有藝術品味的觀眾來說,也能看懂古典油畫,具象油畫,一看就知道畫面畫的是一組靜物水果,一個漂亮的女神


西方美術史上,二十世紀的現代藝術,比如馬蒂斯,畢加索,蒙德里安,波洛克,杜尚,達利的畫,一般人都看不懂,甚至有些專業人士都看不懂抽象畫 更不用說業餘人士了,一看抽象畫的反應是,看不懂,畫的什麼?_?

對於中國美術史上,明朝畫家八大山人,畫中孤獨清高的意境,翻白眼的魚鴨,也是晦澀難懂的,給人高處不勝寒的感覺

西方現代藝術,比如野獸派,表現主義,抽象畫,裝置藝術,確實知音難尋,曲高和寡,藝術家們只能孤芳自賞,有些同行都看不懂曲高和寡的藝術


但是,抽象畫,也可以做到雅俗共賞,既可以創作大眾同行無法讀懂的抽象畫,也可以讓大眾,同行讀懂你的抽象藝術

畢加索的畫作,其誇張變形的形體,幾何體的塊面,尖銳的造型,大眾,同行難以讀懂



畢加索每創作一幅畫,都要召集一大批畫商,同行,聽自己講述這幅畫的創作背景,自己的創作要表達什麼,畫中背後的故事

既然大眾看不懂自己的畫,那麼自己就大膽展示自己的藝術才華,推廣自己獨特的藝術品牌,想方設法讓大眾讀懂自己的作品,熟悉自己的創作風格和才華

大膽散發自己的品牌,讓大眾讀懂自己晦澀難懂的抽象藝術,畢加索是一個營銷高手

所以,對於抽象藝術,個人拙見,你可以做到雅俗共賞的境界

你需要的,不僅僅是認真作畫,堅持自己的藝術風格,也不必迎合大眾 那麼你需要大膽推銷自己的品牌,厚臉皮展示自己的藝術風格和才華,既然大眾讀不懂你的抽象畫,你就自己親自解說介紹,想方設法讓大眾讀懂你的藝術 你的藝術才能達到雅俗共賞的境界,

人活在世上,不僅需要一身的本事和才華,還需要一張能說會道的嘴巴

藝術作品,雅俗共賞,才能名垂青史,大眾,同行認可才會把你的作品推向世界

如果大眾讀不懂,你又不希望自己埋沒於歷史,你就親自上陣,自己想辦法讓大眾,同行讀懂你的藝術

回答完畢

我是藝術狂人,從事少兒美術教育,如有美術,美術教育的疑問,歡迎私信

粉絲們,頭條朋友們,你們有什麼高見呢?


藝術狂人2


謝謝你的提問。你的問題是雅俗相背問題。就是俗的欣賞不了雅的,雅的欣賞不了俗的。

這種情況確實存在。

俗氣和匠氣有哪些區別呢?這兩種藝術還真不太一樣。


我們先事實匠氣。所謂匠氣,就是程式化格調化和了無新意。

匠氣也能迷惑一些人,認為功夫很好,有傳統。

傳統功夫這些都沒有錯,但是,過分程式化,畫什麼都是一個套路,一種樣式,而且大有似曾相識的感覺。

這是欣賞雅所批評都的。批評就是因為他們也是有才能的,起碼基本功沒有問題。


但是,也沒有什麼新意啊,就像畫財神爺一樣,到處都是一個樣,這就有些雷同了。

雅的藝術,和而不同。就像齊白石畫蝦,徐悲鴻畫馬。

你們看看齊白石畫蝦那麼多,有一個是一模一樣的嗎?

再看看徐悲鴻畫馬,有一匹馬是一模一樣的嗎?

如果齊白石畫蝦,雖然也好,但是每一幅畫的蝦都是一模一樣,齊白石肯定不會成為大師的。

徐悲鴻如果畫的馬,也都是一模一樣。


王羲之寫的字都是一模一樣,他們也絕對不會成為大師的。

這就是大師與匠人的區別。

今天,有不少人都把二田的楷書看的比歐陽詢的楷書還要高。

為什麼?因為他們不懂匠氣是什麼。我們怎麼比歐陽詢和二田呢?很簡單,比如說,二田寫的三點水基本都是一樣的,而歐陽詢呢?每一個三點水都不一樣。

還有,二田寫個“之”字,一百個也是一樣的。而歐陽詢的《九成宮》中有32個“之”字,也沒有一模一樣的,這就是大師和匠人的區別。


如果歐陽詢寫的字,都是一模一樣的,杜甫寫的詩都是一模一樣的,他們能成為大師嗎?

所以,藝術的高下就是從來都不要次好,必須選擇最好。

匠氣的藝術家,是沒有勇氣接受最好,只能苟且以次好混日子了。

那麼俗氣是什麼樣呢?


俗氣還真不如匠氣。如果說匠氣還有“工匠精神”可嘉,那麼,俗氣的藝術連“工匠精神”的沒有,有的是“西施效顰”、有的是“隨波逐流”,就是沒有自己。

哪裡有熱鬧,就到哪裡去蹭熱鬧、趕時髦,一味的討好大眾對低級需求。

這種“藝術”,往往就不是藝術,甚至是假藝術。

沒有任何自己的藝術語言和藝術思想,只能叫披著藝術外衣的虛假“藝術”。

所以追求雅的,是看不起這種“藝術”的。

藝術是一種精神食糧,給人應該帶來美的享受和精神力量。沒有精神力量的“藝術”是最沒有創造的“藝術”,也是沒有出息的藝術。

所以,學習藝術力戒俗氣和匠氣。哪些有俗氣匠氣的藝術家,應該努力學習藝術,深入生活,反映時代的真善美,才能找到真正的藝術價值。


千千千里馬


每個畫家的藝術手法和個性風格不同,創作出的繪畫作品的藝術價值也不相同。有些繪畫作品匠俗氣太重,有些繪畫作品高雅深奧,它們彼此之間互不相干,誰也欣賞不了對方的繪畫作品。正所謂高雅的曲高和寡與匠俗氣的下里巴人的相互對立,猶如冰火兩重天、水火不相容。



有些畫家匠俗氣太重,表現在繪畫作品中顯示出技藝工巧,注重形式上的華美豔麗,忽略了繪畫作品的思想內容和內在的審美,就失去了繪畫作品的藝術價值的神韻美感。雖然畫家創作出的繪畫作品,描繪人物形象和自然景觀具有逼真性的寫實,技法精湛,巧多天工,但是不能引起人們內心的感嘆和讚美,缺乏藝術價值,就不能成為真正的繪畫藝術作品。



做一名優秀的畫家,應具備品德高尚、三觀正能量、個性藝術風格,才能創作出高雅而神韻的繪畫藝術作品。繪畫藝術應具有個性化、情感化的具體形象,畫中有深度、有意境、有激情,言不盡意而意在外。繪畫藝術通過在一定的空間中所表現的瞬間的視覺形象,傳達出感人肺腑的審美理想。



有些繪畫作品“匠俗氣”太重,主要是畫家世俗觀念的城府太深,功名利祿、金錢主義的慾望促使他創作的繪畫作品,模仿別人的作品、沒有創新、庸俗不堪,具有俗媚風情的低俗格調,沒有高雅藝術的審美情趣。


黃智637


雅和俗是一個水火不相融的詞彙,高雅的東西眼裡柔不進半粒沙子,俗的東西無論如何也難登大雅之堂,就像陽春白雪永遠不會跟下里巴人為伍一樣。繪畫藝術是做不了假的,畫匠很好做,畫家就難了,家不是隨便都能稱為家的,奇怪的是,現在的畫圈,但凡能提筆塗抹兩下的統統都稱自己為畫家了,這是個非常浮躁的現象。依我看,社會上的畫匠太多太多,真正能稱為家的少之又少。


我曾在一次山水畫研究會十週年大展的研討會上講,今天看到的二百多幅山水畫,讓我通過畫記住畫家名字的太少了,只有二十來個,就這還有不少是朋友,個別畫的確實好,畫記住了,名字自然就記住了,其餘近二百幅看完之後大腦清零,沒有任何記憶的痕跡,基本上是似曾相識,一母多胞,豪無新意,匠氣十足,讓人生厭,難怪有個外國朋友說,中國人太偉大了,這麼多人畫一幅畫,太神奇了。我聽了後臉上像針扎。


高雅的作品總是在創新中變化的,無畫同,無程式,無流水,無複製,我最尊敬的藝術家王子武先生一生畫畫豪無重複,那怕是兩片葉子,幾塊石頭,幾朵花兒,更何況是人物了,先生做畫,提筆著墨,總要沉思好久,成熟了才落筆,再小的的畫都十分講究,所以,王子武的畫幾乎個個都是精品,因為,他稍不滿意,自己就撕了,這就是高雅。


我在書院門遇到過許多所謂畫家,十幾年了,只畫牡丹,從不畫別的,頗有點工匠精神,但他的畫充其量也就五十一百的買,撐死也上不了二百,也就是討個生活罷了,這與真正的藝術無關。

其實,在畫圈這類所謂畫家太多了,難怪高雅與匠俗的相互欣賞不了,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


筆墨瞬間


國畫的本意就是要雅,雅就要和文化藝術掛鉤,但今國畫的確存在匠氣和雅緻一說。存在有存在道理。畢竟各有消費群體,有各自欣賞群體。

俗畫行畫一般歸類普通百姓欣賞,圖個熱鬧,吉利和便宜。這是個低端消費層,只要有求必有應。

高雅文人畫也有其高端群體,一些文化人士也是文人雅畫的消費層次。隨著素質文化提高一些低俗匠氣的行畫也會逐漸減少的。這是書畫行業發展的必經之路。





畫家孟玉峰


畫家是一個藝術群體的統稱。

其中還有許多分類。並不止於僅僅區分為匠氣與高雅。

即便同一類型的畫家,也未必能完全欣賞和贊同對方的藝術作品。

藝術審美是個性與共性的多維共鳴。我們理應以包容的心態去看待藝術行為的多樣性。

百花齊放春滿園,大浪淘沙見真金。

所有偽藝術或低俗藝術或許會風騷一時,但終將會被剝去外衣推下神壇。

同樣的偽高雅與無病呻吟,不是曲高和寡,而是根本會被歷史遺棄。

當今是個藝術興旺的盛世,良莠不齊在所難免。多讀書多學習,才是提高鑑別能力的正途。



德山堂茶生活


一.為什麼畫家藝術水平不同。

這是一個綜合因素的結果。

1.畫家的生活環境,地域

2.啟蒙老師以及重要時期的指導老師

3.畫家本身的悟性,天分佔有一定比例

4.進取精神,創新精神,目標定位。是為了混口飯吃,還是成為世界級的藝術家,這完全是兩條路子。

5.家庭對於畫家的支持程度

二. 雅俗問題

1.其實現在也會有一些雅俗共賞的作品,你說他俗,它確實俗,但是很雅,所以市場上現在大部分是這些畫好賣,可以說是高級商品畫。

2.特別俗的,也就是一般或者低級商品畫。這類畫家主要是以賣畫為生,混口飯吃就行。

3.真正又雅又不俗的這類藝術家是相對比較難生存的,因為他們的作品老百姓也喜歡,但更多的回答是看不懂,相對的這類作品也貴點,因為基本上都是辛苦思考創作出來的,不是換個構圖那麼簡單。

4.所以呢,這幾類畫家的性質和之間的關係我們明白了,就不難理解為什麼他們不會互相欣賞了,畢竟道不同。

藝術類公仲號推薦: 藝號棧

附藝號棧文章插圖,及藝號棧推薦藝術家作品











藝號棧


這個問題語法表達上有點亂,邏輯性欠佳,不過我還是願意給予回答其大略!首先我們要先給匠俗定調,國畫中的匠,即為匠氣,用筆用墨施彩構圖老套八股,無個性,無自己的思路。機械式照套照搬古格古圖古學本。作品中的筆墨無章無法無畫理且犯忌處多多,不懂中國畫墨分五色:濃淡乾溼焦”之大氣象,不懂以少少許勝多多許的簡約形象表達,筆墨造型輪廓髒亂繁黑無墨韻,不懂中國畫三維空間的筆墨層次哲學性表達即:近濃遠淡,以濃託淡,濃淡助推,以線壓線的平闊推深原理……。在匠氣的作品中我們看不到中國畫“惜墨如金”定律,千筆萬筆雷同無內涵,無結構,無虛實,取物造象均為無內功的堆砌而成!再一就是筆墨造型小家樣,用筆纖細無力,如絲髮貼牆。墨色若浮萍鋪水,不能重透入紙若屋漏牆痕。匠氣的作品大多在造形上流於市井習氣,不能做到筆無妄下,墨不亂鋪,一枝一葉總關情,一石三面分向背……。關於俗的定調即:有媚俗與惡俗兩種。所謂媚俗即為:不能師造化,把物象完完全全的搬到紙面上,一味的塗抹求像,無神無韻無筆墨趣味兒,與照相機爭功,不懂得藝術的真諦。藝術是高度的抽象概括,何為抽象,抽象是具象濃宿。抽象是把最美最象的東西抽出來,把不必要的,不美的東西捨去。做到形與質的高度統一。惡俗即為:墨如死灰,色無張力,輕薄豔俗,塗塗抺抹不堪入目,曲古意附庸風雅,以純墨為雅,慵懶少思胡亂塗鴉。物象造型怪誕奇出,沒丁點美感,盲目的誇張變形,以醜為美,猙獰不堪,無修養無功底。其勾線造型,如塑如板,僵硬呆滯,“面面俱到”,毫無生機。齊白石大紅大黑,大雅大俗、知白守黑、大巧若拙的成功在於他充分掌握了筆墨間的對比關係,任何人若不全面的研究他的藝術真諦,那隻能是“學我者生、似我者死”。吳冠中的成功在於他始終不為傳統筆墨所困,大膽的調動墨彩的靈性,催生出廣袤的彩墨空間,五色在他的作品裡跳動著雅豔的音符,五墨奔湧著時代的風潮。本人的衝墨畫風格也大膽地揉進了大自然天地五行所傳導的抽象視覺信號,用彩墨去傳遞她的內在肌理,表達外在風貌,開拓出一片屬於自己、不可複製筆墨新天地!這是前人從來沒有過的。嗟乎!嘆乎!有幾人能真懂中國畫的“意”與“寫”……“氣者心隨筆運,取象不惑。韻者隱跡立形,備遺不俗。思者刪撥大要,凝想物形。景者制度時因,搜妙創真。筆者雖依法則,運轉變通,不質不形,如飛如動。墨者高低暈淡,品物淺深,文釆自然,似非因筆”(荊浩《筆法記》)。


金相堂主李長文


努力可以成畫家,天賦能成為大師。大師是用自己視角去展現世界的美,獨特的視角,個性的視角,足夠驚豔,足夠吸引眼球,足夠讓人讚歎生命的奇蹟,技法夠用了能畫出自己語言、精神就好。有一套自己理解的理論。書畫講究個性與共性的融合。不管你是誰,有多名氣,我只畫自己想畫的,想表達我的情感。我通過畫把我的精神表現給看,我的世界是這樣的,凡高的世界是那樣的,不一樣的美。那是他最真實的世界,熱情洋溢的世界,是別人所沒有的美麗世界,一下讓人懂了,與社會融合了這個人叫大師,沒有融合這個人是個瘋子。


第十七號醬油


有句成語叫做“雅俗共賞”我想這句話很能解釋這個問題,齊白石說過:畫畫是件很難的事情,畫的太像了媚俗,太不像了欺世。依我拙見,畫畫既來源於生活,也應該回歸本質,服務於大眾,在這基礎上你可以突破,但是不能脫離人民,書法國畫亦是如此!就目前而言,一些所謂藝術家都犯了幾個大忌,一是唯利是圖,二是浮躁,第三就是脫離群眾,他們把從生活中得到的素材經過自己的藝術加工,成為了追求名利的工具,而並沒有迴歸生活,服務於老百姓,這即是社會的原因,也是自私自利的表現,總而言之,現在的藝術家已經不再專注於自身的修煉,而是服務於利益。社會發展迅速,這些人也與時俱進,但是沒有安守本分,混水摸魚,濫竽充數者筆筆皆是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