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連一手茅臺都買不起了!股價突破900元后小股民自嘲

昨天上證指數低開高走、創業板指重挫,貴州茅臺(600519)卻是高開高走,盤中最高價衝至908元,尾盤仍收漲4.07%,報於900元上方。貴州茅臺走勢如此逆天,對於一些投資者來說,現在買一手茅臺已屬不易。不過,國內外分析師仍然在持續吹爆茅臺,認為茅臺突破千元並不遙遠。

一季報超預期

4月8日,貴州茅臺不畏大盤低開高走,全天基本股價都在900元上方,再創歷史新高,市值達到1.1萬億元。在貴州茅臺帶動下,白酒板塊集體躁動,水井坊、瀘州老窖、五糧液等均逆市飄紅。

4月4日晚,貴州茅臺發佈2019年第一季度主要經營數據,經初步核算,該公司2019年第一季度實現營業總收入同比增長20%左右;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同比增長30%左右。據此推算,該公司2019年第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約209.59億元;實現歸母淨利潤約110.59億元。

《金證券》記者注意到,此前曾有分析師認為,2018年公司主動砍掉400多家經銷商,所多出的配額改為直營。經銷商渠道供貨數量減少,同時直供渠道尚未完全跟進,導致春節前整個市場茅臺供貨數量減少,部分區域市場出現茅臺斷貨和一批價有較大幅度上漲(飛天茅臺從之前的1600-1700元/瓶,上漲到1800-2000元/瓶)。而這個階段,茅臺出廠價尚未調整(2017年年底的提價紅利已經消失),供貨量又減少,故預計2019年一季度貴州茅臺業績增速可能會略低於預期。

不過從最新情況來看,茅臺一季報超預期的聲音不絕於耳。對此,市場人士“杯酒人生”表示,事實上貴州茅臺今年一季報相比2017年的35.7%,2018年的32.2%增長,算不上靚麗。為什麼大部分投資者包括賣方研究員,一致認為是超預期?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2019年對茅臺來說應該算個“小年”。茅臺從生產到出廠要歷經5年時間,2019年銷售的酒是2015年當年生產的基酒。2015年茅臺生產的基酒只有3.2萬噸,比前兩年“減產”6000多噸,按通常比例80%計算,茅臺2019年可提供的成品酒只有不到2.6萬噸。2019年茅臺計劃銷量3.1萬噸,意味著有接近5000噸要動用之前預留的老酒。而今年計劃銷量與去年實際3.25萬噸相比,有小幅下滑,在此前提下,能實現收入增長20%,實屬不易。

二是去年消費低迷,市場預期茅臺等高端酒不增長,並擔心出現去年三季度大幅波動情況,但實際增長20%的石頭落地;三是貴州茅臺在2018年年報中,對2019年營收增長指引為增長14%,而實際一季度實際增長20%多,超過全年計劃數,為全年順利完成14%目標打下基礎。

茅臺1000元走起?

貴州茅臺“一飛沖天”,不過各大投行仍然積極唱多,大家普遍預測茅臺股價很快迎來千元時代,將成為中國股市首位站上4位數的股票,

其中,高盛昨日宣佈,上調茅臺2019-2022年每股收益預估1.2%-1.7%,將12個月目標價由1016元人民幣上調至1033元。而這已是三週內,高盛第四次上調貴州茅臺目標價。該行先是在3月20日將1月的842元目標價上調至885元,3月28日再次上調至997元,3月29日進一步上調至1016元,這三次上調幅度分別為5%、13%、2%。

除此之外,摩根士丹利分析師樓超等人在最新的報告中也表示,貴州茅臺一季度盈利和收入增長均超出市場預期,短期內或對白酒股人氣構成支撐,因此將茅臺目標價由890元人民幣上調11%至990元。同時,大和資本市場分析師陳安生也將貴州茅臺2019-2020年每股收益預測上調12%-13%,將目標價由735元上調至941元。

其實國內諸多券商也在唱多茅臺。中信證券在研報中表示,給予貴州茅臺1000元的目標價,對應2020年PE為25倍,維持“買入”評級。而中金公司也將該股目標價上調10%,至990元,維持“買入”評級。

“最近國外投行成了茅臺的唱多急先鋒,這也得益於QFII額度增加以及MSCI納入比例提高,外資在A股話語權逐步提升有關。”《金證券》記者接觸的滬上基金人士表示。

記者注意到,不少身邊股民的投資心態發生了微妙的變化,正如一個段子所言,“茅臺700多元,我以為要跌了,800多元時我又以為要跌了。現在900元了,這次我看多。”只不過,目前買一手茅臺需要9萬元,足以讓不少普通投資者望而卻步。前述基金人士則直言,“ 當市場預期完全一致的時候,反而是投資者要警惕風險的時候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