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裡,一個母親對小孩子最好的教育是什麼?

鄉土霞子


言傳身教

1,母親是孩子接觸的最多的角色 啟蒙時候小孩子都是學著大人的 母親良好的言行會很好的引導小孩子效仿

2,生活中多多耐心 小孩子會犯錯 不要打罵 耐心指導教育

3,不要過度寵溺 把小孩子當成一個小大人 讓其懂得生活的艱辛

4,小孩子做的好要積極鼓勵 樹立自信心

5,多給孩子講些積極向上的事物 樹立正確的思想道德品質

6,孝敬父母,關心家庭成員 這些東西深入日常生活 這會讓孩子成為一個有愛的人 溫暖的人

7,學會分享 要知道總有小朋友來家裡做客 讓小孩子知道分享會一起快樂 你有一個玩具 我有一個玩具 一起玩那麼就可以玩兩個玩具了 你的還是你的 並沒有因為分享而失去

8,要傾聽小孩子的心聲 不要一味地讓小孩子聽大人的 這會喪失自主能力

……


米米orz


個人覺得一個母親對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

尊重溫柔的語氣

父親是山母親是水,我們想到母親這個詞都是和藹可親的。但如今的社會壓力導致女性同胞們脾氣變得越來越不好,這種現象是極其錯誤的。尤其對待孩子,母親就算有再大的惱怒,一定要壓制住自己的心氣,好好的跟孩子說話,當孩子遇到難過的事母親用尊重溫柔的語氣去跟他說話,孩子一定是如沐春風,以後有任何的心事。第一個想告訴的人必定是母親。家裡有一位溫柔說話的母親也是孩子的福氣,讓孩子體會到家是真正的溫暖港灣。

氣定神閒的淡定態度

不管遇到什麼事情,母親一定要淡定淡定淡定!尤其是當聽到孩子考試又沒考好啊,母親一定要抑制住自己的心情,決不能發火或者臉色陰沉。其實孩子這個時候正觀察媽媽臉色的變化呢,要是媽媽這個時候臉色表現得沒有什麼變化,那麼孩子肯定會把試卷從身後拿出來,然後跟媽媽一起分析錯在哪裡。鼓勵孩子繼續加油。這樣孩子在下次考試中他就會避免這樣的錯誤。如果實在做不到那種淡定,那就去衛生間洗把臉,做個深呼吸。當母親遇到各種事情表現出一種氣定神閒的那種態度,孩子在耳濡目染中也會覺得世上沒有任何事情值得他去發脾氣去發飆從而培養出一個心態好的孩子。


大方有禮的言行舉止

在日常生活中,母親跟孩子的接觸,想必比跟父親的接觸肯定是要多的。所以要培養孩子的彬彬有禮的言行舉止,母親會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所以作為一個母親言行一定要落落大方,對待別人也要謙虛禮貌。這樣在日積月累的言傳身教中,孩子就不需要過多的教育就能成為一個文明懂禮的好少年。



自律和積極向上的習慣

要想孩子有一個好身體和好習慣,那麼母親也是一個非常好的榜樣。母親一定要加強身體素質的鍛鍊,一日三餐定時定量,早睡早起。讓自己擁有一個良好的精神面貌,孩子也會因為擁有這樣的母親而感到驕傲自豪和幸福。從而孩子也會學習母親這樣的自律和積極向上的習慣。

寓教於樂的親密陪伴

最後一點就是我覺得母親跟孩子之間最好的教育最好的愛那就是陪伴!這種陪伴而不是母親在那邊玩手機,讓孩子在那邊看iPad。這種偽陪伴還不如不陪伴!所以母親想在陪伴中教育好孩子,那就放下手機和iPad,跟孩子親密無間的去做遊戲,像個孩子頭一樣跟他一起玩耍。然後在玩耍中告訴他一些道理和一些方法技巧等。這種寓教於樂的教育方法,會讓孩子記得更加清楚,更加長久,甚至會陪伴孩子的一生。



以上純屬個人的一些觀點總結,不足之處請多見諒。

我是豆媽小薔,80末的寶媽一枚。育兒路上的探索者。每天會以親身經歷真實的回答關於育兒方面的問題。歡迎大家吐槽跟我一起互動!

豆媽小薔


現在的育兒書籍琳琅滿目,看了東家看西家,有時候真的有點眼花繚亂不知從何做起。但只要用心體會,其實你會發現作為母親能給孩子最好的教育是愛、溫和與堅定!一個成功的母親,其實不需要有多高的學歷,不需要有多強的能力,你只需要做到愛、溫和與堅定就好了。相信在你愛的滋養下,在你溫和與堅定的陪伴中,孩子一定能健康成長!

一個母親愛自己的孩子,應該是一種本能,屬於天生的,孩子需要你的時候你在身邊陪伴、孩子進步的時候給予讚揚、孩子難過的時候給予安慰,我覺得這些都是母親的基本能力。

而在孩子教育過程中如何做到溫和與堅定是很多母親在不斷探索的“課題”。之所以稱之為“課題”,是因為它雖簡單(字面意思)卻又複雜(涵義),什麼時候溫和!什麼時候堅定!如何把握這個度,達到預期的效果,獲得教育的平衡,這是既有深度又有廣度的問題。

首先說說溫和,是不是就是從不發脾氣?什麼都以孩子的意願為轉移?當然不是!溫和一部分是說情緒,一部分是說心態!在與孩子生活的過程中,作為母親要有正常的情緒,適當的做好情緒管理即可,遇到高興的事樂呵呵,遇到難過的事可以哭一哭,遇到生氣的事可以吼一吼!一個人如果連生氣也不會,難過也沒有,其實也是不完整的。所以,我覺得作為母親自然地表現自己的情緒,親切的表達自己的感受就好。比如,孩子無理取鬧,這時候你和他講什麼都不聽,你火冒三丈,對著他劈頭蓋臉一頓罵!

我聽到很多媽媽會說我很後悔剛才這樣做!我覺得完全沒有必要。第一,在這種情況下,發火是自然情緒流露!第二,可以讓孩子瞭解他的行為給別人帶來了困擾,這樣做是不好的!第三、就當做對孩子的挫折教育就好了,如果連吼叫都受不了,怎麼經得起外面的“風雨”。另外,很多時候我感覺最歇斯底里的時候,恰恰是因為自己壓抑,總覺得自己應該控制情緒,應該溫柔的跟孩子說話等等,而有時候情緒就是這樣,像彈簧,越壓抑,越反彈,然後“暴風驟雨”之後又一次“悔不當初”,這樣週而復始反而形成一種惡性循環。

有人會問“那是不是罵完了什麼也不做呢?”當然不是,發完脾氣之後,是最好的教育契機。這個時候,家長可以反思一下,(無需後悔自責),反思下一次怎麼做效果可以更和諧更順利。最重要的是,跟孩子之間的溝通,這會家長的情緒已經疏通好了,但孩子會有一些委屈,所以家長可以溫柔地抱著他提問:知道媽媽為什麼生氣嗎?喜歡媽媽這樣嗎?下次應該怎麼做?接下來母親再清晰的講一講,發脾氣的原因,希望他能怎麼改進,相信他可以做好,也可以做個約定等。這個時候是最重要的,一定要和孩子之間產生一種良性溝通的鏈接。平時和孩子聊天的時候也可以告訴孩子,生氣是一種正常的情緒,如果遇到讓人憤怒的事情是可以生氣的,但要儘量少生氣,生氣完之後也要儘快讓自己開心起來,這樣才健康。

什麼是堅定?其實堅定就是講原則、拼耐性。很多媽媽是不是很苦惱怎樣讓孩子既可以在愛與自由中成長,又可以養成良好的習慣,形成一種平衡狀態?是不是很苦惱為什麼自己的孩子遇到不順心的總是“打滾撒潑”?

重點就在於堅定二字!愛孩子,給孩子自由,但也要講原則。比如,很多孩子在小的時候會拿筆到處畫,很多媽媽“不敢”反對,怕“打擾”孩子的創意,我覺得大可不必!我家孩子一歲多時想畫畫,想畫在沙發上!這時候,我抱著他,直視他的眼睛,堅定溫柔的說:“小寶是不是想畫畫?來媽媽帶你去畫畫!”說完之後我輕輕的帶著他走到桌子前面,拿好畫紙畫筆,讓他畫了個“酣暢淋漓”。畫完後,我給予他表揚,第一,表揚認真畫畫。第二,表揚他畫出了線條。第三,表揚他在畫紙上畫畫。後來,孩子都會主動拿畫紙畫畫。(我家準備了很多隨時可以取用的畫紙。)在這個事例中,母親與孩子目光的對視很重要,既可以讓孩子認真傾聽,也可以讓他感受到媽媽的堅定和毋庸置疑,這是一種良好習慣的培養,對以後的教育都有很積極的作用與影響。

堅定的講原則,也要淡定的拼耐心。孩子天生就會察言觀色,他會根據不同對象的性格採取不同的應對措施,真的可以做到“無縫對接”。當孩子在“耍賴”時,家長就“搬個小板凳”耐心地“開始看錶演了”。比如,常見的,孩子在商場一定要買某玩具,家長不答應,他就開始撒潑打滾,大聲哭鬧等,這時候家長可以抱著他堅定地說:“這個玩具不合適,所以我不會幫你買!”如果他接受就皆大歡喜,如果他繼續哭鬧,那你就稍微站開點,看著他哭鬧。一定要有耐心,不要前功盡棄。當你勝利了之後,再去安撫他。主要讓他明白哭鬧達不到他的目的,不是所有玩具都要買回家,如果實在遇到喜歡的、需要的,可以好好跟媽媽說,請求媽媽同意。一般像這種情況,家長只要能堅持幾次,孩子肯定不會再用這招了。

其實,好的教育方法萬萬千,孩子又是不同的個體,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我們都要根據孩子個性進行調整,找到最佳方案,這樣,母親開心陪伴,孩子健康成長, 多幸福啊!

以上屬於個人看法及做法,歡迎關注交流。


愛幻想qm


我的個人觀點哈

父母給孩子最好的教育是:

適時的陪伴和民主的態度。

當她需要你的時候,你正好在。

她的各種狀態你也有所瞭解,出現問題的時候你不會手足無措。

遇到問題或者矛盾的時候你們可以商量著解決。

你們是相親相依的一家人,同時她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你們都需要有自己的獨立空間。

…………


兒童營養師蘇慧珍


一份高質量的陪伴,有父母陪伴的童年肯定不一樣。父母的陪伴是孩子最寶貴的,做好孩子的引路燈,家庭教育很大程度的決定了孩子的人生。給孩子一個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態。

我也寫了不少相關的文章,有時間可以去看看,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關注我瞭解更多育兒知識,急救常識。傳遞正能量!


隱形育兒天使


父母是孩子的榜樣,我覺得母親給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明辨是非,善良和勤勞。


朶朶媽媽成長記


生活裡,一個女人對自己孩子最好的教育是,以身作則,言傳身教


南方嗮不幹衣被


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和語言社交能力,培養他獨立自主和專注力。


黙Yan


本人認為最好的教育是以身作則,先修其身,讓孩子在一個良好的環竟下長大。


潤生物長5


最好的教育 莫過於以身作則的陪伴,小孩的心靈是需要在陪伴引導中滿滿堅韌 優化起來的。如何做好家長遮蓋角色是一輩子都需要學習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