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上樓下8個房間逐個測,小米路由器Mesh小體驗

現在的家庭,智能設備越來越多,單一的路由似乎也無法滿足家居信號的全面覆蓋,特別是對於一些大居室來說更是如此,要想得到範圍更廣的信號覆蓋,通過wifi放大器或者在加一個路由器作為中繼、或者AC+AP方式也成了我們最常使用的方法,當然,目前也有越來越多的用戶使用高穩定性、網絡拓展方便的MESH組網,而廠商也是順應潮流,推出的MESH產品也不少。最近,小米路由器MESH開放公測,有幸獲得資格,以普通用戶的角度體驗了一番。

黑金搭配定製版包裝,略顯高端穩重

樓上樓下8個房間逐個測,小米路由器Mesh小體驗

樓上樓下8個房間逐個測,小米路由器Mesh小體驗

小米路由器Mesh的包裝很大,另外,這個包裝的配色個人比較喜歡,全黑的色彩,正面左側中間是燙金色的MiWiFi MESH標誌,右上角是小米的“MI”字LOGO,包裝的側面同樣是燙金色的小米路由器Mesh標誌,以及顯著的公測定製版,整個包裝簡潔穩重,略顯高端。

樓上樓下8個房間逐個測,小米路由器Mesh小體驗

打開包裝第一眼看到的是小米路由器的一本畫冊,冊子裡面彙集了小米從第一款路由器開始的大部分產品,這本冊子也讓我們瞭解到了小米路由器的一個發展歷程,隨便翻了一下,發現自己也用過多款。

樓上樓下8個房間逐個測,小米路由器Mesh小體驗

小米路由器畫冊

拿掉冊子,就看到印有燙金色的“1”“2”字樣的白色的硫酸紙,底下就是“小米路由器Mesh”了。

樓上樓下8個房間逐個測,小米路由器Mesh小體驗

路由器的設計非常簡潔,整個路由器採用白色配色,正面是燙金色的“MIFIMESH”字體,其他並無一物。背面底部是“小米路由器Mesh”,然後上面是兩個數字“058/200”這個數字應該表示本次公測路由的數量以及本路由代表的編號。

樓上樓下8個房間逐個測,小米路由器Mesh小體驗

在外觀造型上,小米Mesh路由器採用的是橢圓形的圓柱體設計,這個跟小米幾年前發佈的‘小米路由器’發燒版類似,整個造型橢圓形弧度比較明顯,比較大,單手握不全,但手感還是挺不錯的。

樓上樓下8個房間逐個測,小米路由器Mesh小體驗

路由器頂部正中的‘MI’字LOGO,周圍又一圈開孔,是小米Mesh路由器的出風口。

樓上樓下8個房間逐個測,小米路由器Mesh小體驗

底部的防滑腳墊,以及一圈的柵格,這個是路由器進風口,與頂部的出風口一起組成一個循環散熱系統,帶走路由器內部的熱量。小米路由器Mesh的這種散熱結構被官方稱之為“煙囪式”散熱。實測了一下,小米路由器Mesh的兩側溫度在31度左右。

樓上樓下8個房間逐個測,小米路由器Mesh小體驗

路由器背部的三個千兆網線接口,支持LAN和WAN盲插,左右兩側分別為重置接口以及三插電源接口。

樓上樓下8個房間逐個測,小米路由器Mesh小體驗

小米路由器Mesh共有兩個路由器進行組網工作,在設置方面不區分子母路由;支持802.11k/v協議,可自動切換到更好的Wi-Fi網絡,Mesh路由之間採用2.4GHz Wi-Fi、5GHz Wi-Fi、千兆電力線、網線混合組網。

樓上樓下8個房間逐個測,小米路由器Mesh小體驗

三個樓層實際測試,看看信號如何

在硬件方面,小米路由器Mesh搭載高通4核717MHz處理器,運行內存是256M,存儲為128M,另外擁有4顆獨立信號放大器,支持AC1300無線+1000M有線+1300M電力線多通道高速混合傳輸!

那麼,在信號以及穩定性方面如何呢?相信這也是大多數用戶所關注的。接下來,我們通過Cellular應用每個房間都簡單測試了一下,結果僅供參考。

樓上樓下8個房間逐個測,小米路由器Mesh小體驗

在使用方面,需下載小米WiFi這個APP,第一次使用可以去官網下載,或者掃描二維碼下載,之後,在小米WiFi中添加路由器即可,一般情況下打開小米WiFi應用會自動發現路由器,添加綁定非常簡單,根據提示一步步來即可。這個非常簡單,這裡不必贅述。至於信號覆蓋與穩定性,我們通過數據來了解一下。

樓上樓下8個房間逐個測,小米路由器Mesh小體驗

簡單說一下我家的佈局,總共三層,層高3米,接入是電信50M寬帶,小米路由器Mesh放在一樓客廳,副路由器放在二樓房間。

先看看一樓的信號覆蓋

樓上樓下8個房間逐個測,小米路由器Mesh小體驗

不用說,這個樓層的信號相對要強;客廳路由器位置的信號在-30左右,其他位置也在-40左右,畢竟客廳位置比較開闊,沒有阻擋,信號的強度與穩定性要好。通過測試,抖動值為1,上傳與下載都還行;

樓上樓下8個房間逐個測,小米路由器Mesh小體驗

樓上樓下8個房間逐個測,小米路由器Mesh小體驗

1樓的兩個房間,測試點1與2中間隔著兩堵牆,與主路由器的距離大概都超過6米,一個信號強度-65,一個-69,在這之間波動,本以為測試點而與路由器近一些信號要好一點,然而實際上卻不是,不知道什麼緣故。另外,通過測速顯然測試點1抖動少,要穩定不少。

樓上樓下8個房間逐個測,小米路由器Mesh小體驗

廚房的位置與路由比較遠,大概十幾米,中間是玻璃窗以及一堵牆,信號強度為-73左右,速度測試下載10.4Mbps,上傳8.3Mbps,這個位置倒是比較意外,之前用的小米mini路由器,這個位置大部分時間是沒有信號,實際信號強度與穩定性改善不少,煮飯炒菜的時間也可以妥妥玩手機了。

樓上樓下8個房間逐個測,小米路由器Mesh小體驗

二樓副路由器的位置在房間,這個位置副路由器的燈是紫色常亮,也就是說與主路由間的信號連接不夠強;這個時候我們需要將路由器的位置移動一下,不過筆者這個房間只有這個牆插與主路由最近,然後我就將路由器儘可能地往門口拉;還好路由器的電源線比較長,電源線往外拉信號開始變綠。

樓上樓下8個房間逐個測,小米路由器Mesh小體驗

這個房間(測試點5)與副路由器僅一牆之隔,信號強度-50左右。測速也比較快。

樓上樓下8個房間逐個測,小米路由器Mesh小體驗

樓上樓下8個房間逐個測,小米路由器Mesh小體驗

二樓的另外兩個房間(測試點3、4)與副路由器房間門對門,距離4米左右,測試信號一個為-65.一個為-59;

顯然,一樓和二樓的每個點的信號基本上都能夠覆蓋到,畢竟兩個樓層都有一臺小米Mesh路由器;強度方面也比較正常,波動不是很大,在速度方面,日常使用時沒有問題,遊戲能夠流暢運行,視頻之類更是沒有問題了。

樓上樓下8個房間逐個測,小米路由器Mesh小體驗

樓上樓下8個房間逐個測,小米路由器Mesh小體驗

再看看3樓,其中三樓一個房間(測試點6)信號大部分時間沒有,數據沒有測出,這一點比較遺憾;三樓另外一個房間(測試點7)相對不錯,信號強度大多在76左右跳動;而陽臺的信號與穩定性要強於測試點7,信號強度為-66;估計副路由正好在陽臺樓下的緣故吧,這樣的話夏天就可以在陽臺上邊納涼邊遊戲邊看視頻了。

樓上樓下8個房間逐個測,小米路由器Mesh小體驗

從以上實測信號強度以及穩定性來看,對於我家這樣的3樓設計,除了3樓一個房間信號不行外,其他房間基本實現了信號的全覆蓋。目前,加入該網絡的手機8部,臺式機一臺,小米筆記本一臺,以及小米智能家居一些設備,這段時間使用來看,感覺還不錯,樓上樓下到哪都有信號,雖然某些位置在刷新打開網絡會有延遲,但相比於之前單臺路由加信號放大器要改善很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