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趙雲三槍沒刺死周倉呢?

劉歡吉


周倉在正史中無載,是《三國演義》中的人物形象,因而這個問題也就只能按照《三國演義》本身的內容和邏輯來談。

趙雲三槍沒刺死周倉當然是手下留情,關鍵是手下留情的原因。

第一、有人分析過趙雲看重周倉的人品。這裡的人品當然不是說周倉如何溫良恭儉讓,而是周倉朴忠的一面可能一看就看出來了,要說關公也是眼高於頂的人物,能夠讓周倉當自己的貼身部下,周倉肯定有比較顯著的出眾的地方,趙雲也看出了一些,於是就手下留情了。

第二、單從戰術上,趙雲之前刺死裴元紹,是因為裴元紹帶了山賊大部隊前來奪馬,不得不擒賊擒王殺了他,而周倉前來雖然是為了奪回山寨,但是趙雲已經佔了主動的優勢,不妨小小地懲戒一下讓他知難而退就可以。

第三、評書中有一個說法是趙雲也想收服周倉,所以這三槍都是紮在周倉的腿上,而且三槍都是紮在同一個地方,這是炫技,意圖讓周倉服了自己的武功願意成為自己的手下,既然如此,這三槍殺傷力肯定不強,但是周倉已經打定主意投奔關公,所以沒有領趙雲這個情。


談古論金


趙雲是超一流武將,在三國演義中排名數一數二。趙雲三槍沒刺死周倉,是因為周倉武藝一流嗎?絕對不是。



周倉,生的板肋虯髯,形容甚偉。前期出身於黃巾軍,本在黃巾張寶部下為將。黃巾軍被剿滅後,周倉拉了一支隊伍嘯聚山林,做起了臥牛山的大當家。周倉雖然曾經失身於黃巾賊軍,卻常懷忠義之心,對關羽敬佩有加、崇拜不已。

周倉的武藝如何呢?書中說他“兩臂有千斤之力”,後期曾經在水中生擒龐德,可見其武藝還是比較客觀的。但是面對趙雲,他能撐得過十個回合嗎?我認為,很難,基本不可能。


我們先看一下,臥牛山的二當家,同樣是黃巾軍將領出身的裴元紹,他的武功如何呢?趙雲單槍匹馬來到臥牛山腳下,裴元紹帶了小嘍囉與趙雲對陣。結果如何?趙雲與裴元紹交鋒,只一合,刺死裴元紹,奪了臥牛山。


我們再看一下,同樣是黃巾軍將領的程遠志,他的武功如何呢?這個程遠志可不是普通黃巾賊,他可是率兵五萬的將領。結果如何?關羽舞動大刀,縱馬飛迎,程遠志見了,大吃一驚,措手不及,被關羽手起刀落,揮為兩段。

由程遠志和裴元紹的武藝來看,黃巾軍將領大多都是宵小鼠輩、烏合之眾,像管亥那種武藝的絕對是鳳毛麟角了。程、裴的武藝在趙雲、關羽手下,絕對是被秒殺。所以,周倉的武藝縱然比程、裴高,也絕對有限。

趙雲這種狙擊手,基本都是一槍挑,像高覽、鞠義這種猛將都難逃一劫。所以,我認為,絕對是趙雲手下留情,不忍對周倉痛下殺手。趙雲為什麼留情呢?我們看一下。

首先,周倉被趙雲“連勝數次,身中三槍”。連勝數次了,還沒要了周倉的命,由此可以肯定,趙雲肯定是讓他知難而退。果然,後來周倉退走,去搬關羽去了。

其次,趙雲為什麼不殺周倉、卻一槍挑死裴袁紹呢?這是因為,裴元紹是個不折不扣的落草賊寇,而且素質極低,之前就曾受到郭長之子的蠱惑去搶劫關羽的寶馬。在面對趙雲時,裴元紹肯定是出言不遜甚至卑鄙齷齪,趙雲當然毫不留情、一槍致命。

周倉則不然,周倉常懷忠義之心,對裴元紹也常常規勸,絕對稱得上草莽英雄。面對趙雲時,周倉應該也是不卑不亢、有禮有節,而且武藝尚可,所以趙雲看中他的人品,才連勝數次,紮了三槍,但絕對是皮肉之苦、絕非致命之傷。


鳳凰西遊


民間傳說周倉黑臉,關羽紅臉。兩人相遇,頓生愛慕,都想讓對方為已扛刀,便以比武定輸贏,輸者為僕,但不準暗箭傷人。兩人比武,關羽假裝一驚,說有人放冷箭。周倉疑已方人放箭,扭頭叱之。關羽乘其不備,一刀背將周打於馬下。周不疑關使詐,自認武力不行而成了關的僕人。關怕周省悟,又讓周用拳砸土中行走的螞蟻。周連砸兩拳而蟻不死。關用兩指將蟻碾碎。夜宿寺,關讓周將一張抄經紙扔上房頂,周不能。關卻將一疊紙扔上了房。周大驚,欲殺關而擺脫困制,不料橫刀時影子暴露了自己的心思。關扭頭問周:你想殺我?周大駭:老爺怎麼知道?關笑曰:吾有後眼也!從此,周服帖了關羽,乖乖地扛了一輩子刀。


堯山農夫24


趙雲和周倉交手的故事出自《三國演義》第28回:斬蔡陽兄弟釋疑,會古城主臣聚義。

先是關羽帶著劉備等人去往臥牛山,不料周倉帶了幾十人下山來投奔關羽,周倉還負了傷,關羽問起傷勢,周倉說:

某未至臥牛山之前,先有一將單騎而來,與裴元紹交鋒,只一合,刺死裴元紹,3盡數招降人伴,佔住山寨。周倉到彼招誘人伴時,止有這幾個過來,餘者俱懼怕,不敢擅離。倉不忿,與那將交戰,被他連勝數次,身中三槍,因此來報主公。

這裡借周倉之口說是某人(其實就是趙雲)殺了裴元紹,奪了山寨,周倉想要找趙雲算賬,無奈打不過,被趙雲贏了好幾次,身上捱了三槍。

【周倉的遊戲形象】

然後周倉帶著關羽、劉備去臥牛山,周倉在山下叫陣,趙雲便下山來,結果被劉備一眼認出,於是,趙雲“滾鞍下馬,拜伏道傍”。

劉備和趙雲談及過往緣由,趙雲才說自己“四海飄零,無容身之地。前偶過此處,適遇裴元紹下山來欲奪吾馬。雲因殺之,藉此安身。近聞翼德在古城,欲往投之,未知真實。今幸得遇使君。”

到此,真相呼之欲出,趙雲本不想佔據臥牛山,而是裴元紹不知天高地厚,想搶趙雲的坐騎,所以反被趙雲殺了。趙雲佔據山寨,也只不過是想暫時安身,並以此打聽到張飛的下落。

【趙雲影視形象】

至於周倉找趙雲挑戰,趙雲手下留情,也是羅貫中交待很清楚的,

第一,周倉只是想奪回山寨,趙雲只是想安身,而周倉拿回山寨也是情理之中,趙雲占人山寨,倒是有些理虧,所以趙雲沒有對他下死手。

第二,按照周倉自己說的,自己輸給趙雲多次,前後趙雲只紮了他三槍。可見,趙雲對周倉手下留情,只是想讓周倉知難而退。

趙雲可沒有說過什麼看周倉是個好人(對於趙雲來說,裴元紹和周倉都是山賊),

周倉也沒說什麼見到趙雲時還有禮有節去討要(要搶回山寨需要哪門子禮節?),

綜合上述:到底只是趙雲佔了人家山寨,自覺理虧,所以對周倉不肯下死手,只想讓他知難而退罷了。


等到關羽、劉備在臥龍山下和趙雲重逢,一番交談下來,來龍去脈弄清楚了,周倉和趙雲自然冰釋前嫌。

到此為止,最倒黴的人也只有裴元紹了吧,當然,這又能怪誰呢?只能怪自己人品不好,死了活該。

周倉後來也不要在臥龍山當山賊了,放一把火燒了山寨,從此打定主意,一輩子跟隨關羽了。

【關羽和周倉的影視形象】


當然,周倉是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的虛構人物,他的忠勇形象隨著關羽在民間地位的提升也得到拔高,所以在各地關帝廟中,關羽神像左右必然是周倉、關平二人侍奉。


【某處關帝廟,左邊黑臉人物便是周倉。】

甚至在明清時期,山西人修地方誌《山西通志》時,也拿演義故事充數,給周倉作傳:

周將軍倉,平陸人。身長八尺,長壯有姿貌。初為張寶將,後遇關羽於臥牛山,遂相從;於樊城之役,生擒龐德,後守麥城,死之。

筆者覺得,一個演義虛擬人物也能夠得到後人如此重視對待,流芳百世,風光無限,周倉真得感謝羅貫中啊!



潯陽鹹魚


大家真的是小看周倉的武功了,周倉其實深藏不露,不但武功精神還忠肝義膽,一日關羽張飛相約喝酒,張飛獨自趕到,關羽一見就迫不及待的要開喝,按兩人規矩直接將手中兵器往身後一丟,周倉一人一手一把接住,提了就走,轉身還給關張二將斟酒陪飲,關張大醉後周倉通宵站立護衛,武藝人品酒品天日可鑑,之後走麥城周倉並未身死,潛逃隱身於江湖,一心惦念為關羽報仇,而對張飛卻無好感,心中一直不服: 若不是我周某人敬佩關將軍,你張飛算個屁,大家一般的黑,周某未必輸了你去....此後周倉潛心修行,後人便是人稱: 鐵臂阿童木的周侗,教出了盧俊義,史文恭,林沖,岳飛四大名徒,威震武林,嶽元帥更是精忠報國,千古留名,大家所不知的是周侗暗中幫助大刀關勝,足見忠心,乃至周家關家後代人才輩出,元曲大家關漢卿,大清名將關天培,民國金嗓子周璇,名醫鬥士周樹人,地理專家周光弟,乃至商業大亨周生生,周大福,可見周倉一族人才輩出,百花齊放,光耀萬代.....所以周倉武功絕不在趙雲之下,深藏功與名而已.....😁


太阿53


《三國演義》中羅貫中明寫驍勇善戰的趙雲三槍都沒有刺死周倉,作者絕非無意添筆,那麼真實的原因到底是為什麼呢?趙雲是怎麼想的呢?
其實當時趙雲的處境可謂是漂泊無依,用他的原話是“四海飄零,無容身之處”,身懷武功卻無施展之地,憤懣之情可見一斑。

巧不巧的是,趙雲途經臥牛山時,臥牛山的二當家裴元紹看中了趙雲的馬,有眼不識泰山地非要來搶。

趙雲的武功自然遠在裴元紹之上,“人若犯我,我必犯人”,趙雲廢話不多說,只一槍便取其性命。

武功高強,又殺了山賊頭,自然而然得到了那些山賊嘍嘍的敬畏。由此趙雲佔據臥牛山,成功找到落腳之地。

其實趙雲本意不是當山賊頭頭,武功加身怎能甘做一介莽夫。他只是暫時屈居臥牛山,尋找等待著心儀的主公(可以說就是劉備)。

因此在周倉憤怒地前來報仇時,趙雲是自知理虧的。因為周倉並未事先對趙雲做什麼不敬之事。

反倒是趙雲本來只是出於反擊裴元紹,卻沒想到佔領了周倉的臥牛山。


此時,周倉實際上站在了道德的上風,趙雲堂堂八尺(據說趙雲身長八尺哈)男兒面子上是掛不住的,與周倉動武時也不好使盡全力。

但趙雲禮讓並不是唯一原因。周倉本身實力就不容小覷。《三國演義》中曾詳細描寫周倉樣貌。形容他身材魁梧,力大無窮。

甚至有專門寫周倉生擒龐德的的故事情節。雖然一部分原因是周倉水性非常好,水戰對於他來說有很大優勢,相反對於龐德卻很吃虧。

但龐德好歹是曹魏名將,也曾立功封侯。周倉能夠活捉他,那麼和趙雲對戰也不至於三招之內輕易被殺。

書中還寫到後來,周倉在關羽手下擔當他的左膀右臂。所以說,周倉本身實力不弱。趙雲固然武功高強,也不一定回回制勝。而周倉武功不弱,扛趙雲三招是非常有可能的。


況且周倉不僅武功過人,還有情有義,略知禮儀,和魯莽粗俗的裴元紹不同。趙雲在和他打鬥的過程中也發現了這一點,所以也手下留情,大有讚賞之意。

私以為,趙雲在此後一直追隨劉備。而劉備的人設就是一個忠厚的主公,俗話說氣味相投,趙雲本性裡一定有一點優柔寡斷,仁厚的成分。(或者說偽善?)

趙雲剛把臥牛山的二當家裴元紹殺了,之後又佔領了別人的山寨,謙謙美男子的名聲可不能被他自己輕易壞了。

在周倉前來報仇的時候,趙雲是沒有要殺他的打算的。一來,性格使然;二來,趙雲為了自己的名聲,也不能隨隨便便殺人。

趙雲甚至可以說是三國時期罕見的完美人物。首先,他身材頎長,英姿雄偉;同時,忠心耿耿,正義凜然。

再加上武功高強,軍功卓著。自帶光環的人物向來就惹人注目,所以今人仍對他的事蹟津津樂道。


趙雲當初三槍沒有刺死周倉,而周倉後來跟在關羽左右辦事,也曾立下不少功勞,甚至成為他的左膀右臂,一起打江山。這可能也是冥冥中自有定數。

因此,羅貫中寫趙雲三槍都未殺死周倉,追根究底有以下幾點:

第一,趙雲殺周倉兄弟,佔領他的山寨,自知理虧;

第二,周倉自身實力不弱;

第三,趙雲對周倉有賞識之意;

第四,趙雲有偶像包袱,斷不會輕易殺人。

周倉也是幸運,與裴元紹不同,優秀的人自然會有好結果,趙雲沒有殺他,而他自己後來也遇到了伯樂,即關羽。

在他的手下,建功立業,名流至今。現在關羽祠廟裡關羽的兩側也供奉著周倉。


史之策


如果要說起來劉備手下武藝高強的將領的話,趙雲是必須得提到的,長坂坡一戰讓這個少年俊傑在三國的歷史之上留下來濃墨重彩的一筆,而對戰裴元紹的時候更是隻用了一槍就讓他命喪當場,由此能夠看出來,在槍法之上,趙雲是真的十分的精通的,但是在之後的對戰周倉的時候,趙雲卻用了三槍都沒有將他殺死,難道是因為周倉很強大嗎?

周倉這個人自己本身武力值就挺高的,而且這個人和一般的武將也不太一樣,他很懂禮,也能夠遵守禮儀,而且他這個人還挺正直的,算得上是一個正面人物,而趙雲在和他對戰的時候也發現了他的性格特點,三國時候的將領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惜才,看出來周倉是個人才的趙雲自然不會殺了他,而只是在這幾次交手之中刺傷周倉,給他點厲害看看,而不是非要他死。

這場戰役在三國演義這部小說之中被描繪的很生動:最開始的時候,周倉其實是有點壓制趙雲的,但是趙雲並不是一般人,在幾個回合的打鬥之中,他摸索出來了周倉的套路,並且根據這個套路開始了自己的反攻。趙雲抓住了一個周倉的小破綻立即出手,也就是上文說的刺了整整三槍,但是這三槍都沒有刺到要害的位置,也算得上是給周倉了一個活命機會。

周倉最開始是黃巾軍的一個部將,在他的上級死了之後,他沒有辦法,就選擇當了個山賊,但是他本身還是很崇尚英雄的。在遇到了關羽之後,他就像現在追偶像的小粉絲一樣,開始瘋狂追星模式,非要跟著關於身後,但是那個時候關羽又要事在身不方便帶上週倉,於是要周倉先繼續呆在原地。

而這個時候,趙雲就來了,那個時候的趙雲無所依存,於是打算挑一個山賊窩來一個強攻,也壯大一下自己的名聲,畢竟在三國時期,一個人的知名度也是很重要的。而當時臥牛山上山賊們的領頭人物其實就是一個裴元紹和一個周倉,打敗了這兩個人其實就等於滅了臥牛山的山賊,裴元紹這個人本身就有點自負,而且包藏禍心,趙雲對待這樣的人從不手軟,於是就殺了他,但是周倉不一樣,他雖然當了山賊,但是本心還是好的,不像裴元紹那樣,於是趙雲還是手下留情了。

之後關羽遵循約定來到了臥牛山,來尋找周倉,發現了二人的爭鬥,便當了一次和事佬給雙方和解了,自此,趙雲和周倉都歸入了漢軍旗下,成為了劉備手下的兩員猛將,尤其是周倉,跟隨著關羽一起作戰,並且立下了不少的功勞,也一直擁護著關羽,容不得別人說關羽一點點不好。

雖然說周倉這個人物被塑造的很生動,但是小說畢竟還是小說,在真正的歷史之中,這個人物是不存在的,只是作者所虛構出來的一個人物形象罷了。


羽評郡主


趙雲沒有殺掉周倉,而是刺了他三槍,並不是因為周倉武力太高,趙雲殺不了他,而是因為周倉是一個忠義的性情中人,趙雲對他惺惺相惜,不忍心殺掉他。二來趙雲奪了他的臥牛山,也不好意思去下狠手。

周倉原為黃巾軍張寶手下的一員大將,傳說他兩臂有千斤之力,武力高強,黃巾軍被滅之後,他和裴元紹二人佔據臥牛山當上了土匪。不過周倉和裴元紹不同,裴元紹就是一個土匪小人,周倉卻是特別崇拜關羽,想要追隨關羽征戰,二人相差幾萬裡。

趙雲面對裴元紹的時候,不過是獨身一人,裴元紹卻是帶了一大批土匪想要打劫趙雲,可是裴元紹哪裡知道趙雲的身手,還以為趙雲不過是一個小白。結果呢,趙雲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使出了百分之百的實力,裴元紹怎麼可能是他的對手。最後裴袁紹被殺,他的手下被趙雲收編,趙雲趁機佔據了臥牛山。







周倉和裴元紹不同,他和趙雲對峙的時候並沒有口出狂言,而是禮貌相待;而且他只不過是想要回自己的手下,並沒有傷害趙雲的意思。趙雲通過和裴元紹對陣就猜出了周倉的武力,再加上他認為周倉忠義,所以就沒有下狠手,而是手下留情,刺了周倉三槍。

周倉本來被關羽給收服,所以就去找關羽求救。結果劉備和關羽趕來臥牛山的時候剛好和趙雲碰了面,趙雲一眼認出了劉備,發現雙方是自家人,於是一笑泯恩仇,大家都一起跟隨劉備打江山去了。


不過趙雲其實是被史書低估的人物,他的實力儼然不止史書中講的那般,真正的“常勝將軍”是一位有勇有謀、忠勇兼備、見識高遠、品行無瑕的完美英雄。

打字不易,感謝您的觀看。如果感覺本人寫的還不錯的話,輕輕點一下關注。如果有什麼意見,大家可以多多評論,我們一起來討論問題。謝謝!


歷史清單


周倉此人不見於正史,是小說《三國演義》中所虛構的人物,儘管如此,然周倉這個人物形象卻是深入人心,只因他為“忠義”而生!

在《三國演義》第二十八回中有過一段關於周倉與趙雲對戰的描述,原文是這樣寫的:

“倉不忿,與那將交戰,被他連勝數次,身中三槍,因此來報主公。”

文中與周倉交戰的“那將”正是大名鼎鼎的常山趙子龍。原文寫到了周倉被趙雲連勝數次,身中三槍後敗走。話說當時趙雲為何沒將周倉刺死而讓他逃脫了呢?是因為周倉勇武,趙雲一時擊殺不了他?想周倉後來亦有生擒龐德的經歷啊!其實不然,以當時趙雲的本事,要殺周倉絕對是輕而易舉的事,之所以放過周倉,更多的是因為自己理虧而手下留情!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殺人兄弟,占人山寨,失禮在先

文中有三個字:“倉不忿”,說明周倉與趙雲交戰時是帶著不滿情緒的,周倉為什麼不滿呢?因為趙雲不但殺了他的兄弟裴元紹還佔了他的山寨。

周倉本是黃巾軍將領,黃巾軍被滅後,周倉便獨自拉起了一支隊伍在臥牛山當起了山賊。原文中寫道:

“先有一將單騎而來,與裴元紹交鋒,只一合,刺死裴元紹,散盡數招降人伴,佔住山寨。”

要說這個裴元紹到也是死有餘辜,時趙雲曾對劉備說到:

“前偶過此處,適遇裴元紹下山來欲奪吾馬。雲因殺之,藉此安身。”

當時趙雲四海飄零,無容身之地,路過臥牛山時不料被裴元紹給盯上了,裴元紹搶馬不成反被趙雲殺害,但趙雲也因此乘勢拿下了周倉辛苦經營的山寨,從情理上來講確實有些說不過去。

周倉在當地沒有惡名

原文中雖然說周倉是佔山為王當了山賊,但並沒有說到周倉為禍一方。關於周倉的介紹,原文中是通過裴元紹所敘述的:“關西人,姓周名倉,兩臂有千斤之力,黑麵虯髯。”其中特別說到周倉仰慕關羽為人,恨不能與關羽相見。可見周倉在當地雖為山賊,但也是一位忠勇之人。若是為禍一方的山賊,想必趙雲來此也當有所耳聞,而以趙雲的性情,便不會將他輕易放過。

所以當時周倉與趙雲交戰時,趙雲對他屢屢留情,一是占人山頭過意不去,二是周倉為人忠勇,並無惡名,趙雲不忍殺之。

不得不說周倉這個虛擬人物形象在《三國演義》中是塑造得極為成功的,他因“忠義”而生,為“忠義”而死,被後人尊為“周大將軍”。故現今各大關帝廟中,都立有周倉神像!

“品歷史人文,悟真理人生。”專注歷史文化的探索,我是靈魂的感觸!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我的頭條號哦!


靈魂的感觸


趙雲槍刺周倉出自《三國演義》第二十八回之中,當時關羽於古城見到了失散的張飛,於是命孫乾前去袁紹處支回劉備前來古城相見。

而此時關羽為了囤積力量助劉備東山再起,於是命先前於路上收服的黃巾賊周倉回到老巢臥牛山裴元紹處去會聚人馬。

關羽在迎接到劉備後,眾人就一起去臥牛山找周倉了,但在路上卻碰到已經受到重傷的周倉,關羽一行人從周倉處得知臥牛山已經被一個雄壯的大漢給佔了,這個大漢就是題主說的趙雲了,趙雲先是一槍給刺死了裴元紹,然後將其他人全部招降了,佔了山頭。周倉氣不過,於是與趙雲單挑,結果在打鬥中吃了虧,身中三槍逃跑了。

趙雲居然能夠一槍放倒了裴元紹,為何三槍都殺不死周倉呢?

這裡面就有趙雲的心計在裡面了。趙雲到了牛頭山一槍刺死裴元紹就是為了給山賊們一個下馬威,讓他們知道自己的實力,然後心甘情願的屈服,果然趙雲這招狠手達到了他想要的效果,山賊們大多數都不敢反抗,選擇了投降,服從趙雲做老大。

而周倉找趙雲單挑時,眾人都已經拜服、投降了,趙雲已經達到了要的效果了,也就不需要再殺周倉了,而是給他點教訓就行了,於是在打鬥中沒有像打裴元紹那樣打周倉的要害之處,只刺了他三槍不是太緊要的地方。



而且裴元紹是屬於自己作死的那種人,是他犯錯在先。原文中劉備後來得知佔領臥牛山的是趙雲後,問趙雲因何故在這,趙雲答道:“離了公孫瓚後四處漂泊,行至此地,不料想適遇裴元紹下臥牛山來想搶我馬,我因此將其殺了,同時也借臥牛山安身。”

所以趙雲殺死裴元紹。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裴元紹想搶自己的馬,裴元紹惹怒了自己,所以趙雲也不必手下留情,直接將其殺了。而周倉不同,周倉並沒有招惹自己,而且搶的山頭還是人家周倉的,趙雲心裡也有些過意不去的,於是也不願意傷害周倉。


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為了劇情的銜接,周倉不能死。周倉在三國演義中是一個相當重要的人物,他是關羽的得力助手,大半生都跟隨關羽左右,關羽的青龍刀就是他提的,他死了有些劇情就無法顯現出來,至少襯托關羽的那部分劇情是無法顯現出來。

其實周倉這個人物只是演義中虛構的人物,實際上並不存在,但他卻成為了關帝廟中的一個貼身侍衛,一個被後世尊稱為“周大將軍”的人,這還得多虧演義作者羅貫中的刻畫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